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索特发膜性肾病患者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与参芪膜肾方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经参芪膜肾方或经典的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方案治疗后完全缓解和无效的IMN病例,分为中药有效组(36例)、中药无效组(11例)、西药有效组(18例)和西药无效组(15例)。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并应用Affymetrix Genome-Wide Human SNP Array 6.0芯片检测全基因组基因拷贝数,应用CNVhac软件进行拷贝数变异( CNV)分析。结果:中药有效组与中药无效组在第5、第6及第8染色体上检测到的CNV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位于6号染色体上的HLA族基因在中药有效组多数病例中表现为拷贝数扩增,而中药无效组的多数病例则表现为拷贝数缺失。西药有效组与西药无效组之间未检测到具有统计学差异的CNVs。结论:基因背景差异可能是导致参芪膜肾方取得不同疗效的基因水平机制,HLA的同族基因拷贝数变异影响参芪膜肾方疗效的发挥,前者有望成为该方治疗IMN的疗效预测因子,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陈以平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陈以平教授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经验。陈师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在于肾虚脾弱,湿浊瘀阻;辨证施治,注重培补脾肾,活血化瘀;遣方用药,经方为主,参以中和尿酸之品。并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3.
膜性肾病根据其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的不同,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和继发性膜性肾病[1]。陈老师多年来致力于膜性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尤其在运用黑料豆丸和清热膜肾颗粒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2]。我们跟随陈以平教授攻读博士研究生,有幸从导师侍诊3年,现将陈老师治疗继发性膜性肾病验案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
肾病性水肿属中医“水气病”范畴,系肾脏病各个阶段突出的临床表现及主要症状之一,缠绵难愈,治疗棘手。现代医学认为,肾病性水肿多与机体免疫、低蛋白血症、肾小球滤过率及水钠潴留、肾小管间质浸润等有关。祖国医学认为,水肿的形成多由机体脏腑水液代谢功能失调而致,与多个脏腑有关,尤以肺脾肾三脏最为关键。本病西医病因虽较明确,但治疗上尚缺乏安全、有效的手段;中医药治疗难治性肾病水肿常常会屡建奇效,但由于其医理阐释过于抽象,其临床表现又纷繁复杂,因此如何能做到辨证准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陈氏肾9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予陈氏肾9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缓解率分别为76.7%、59.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Al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陈氏肾9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较少,尤其适用于常规西药治疗不敏感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益气活血化湿方案为主治疗膜性肾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益气活血化湿方案为主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0年~2005年间以"益气活血化湿方案"为主治疗的膜性肾病170例,其中单纯采用益气活血化湿中药治疗的70例(列为中药组),益气活血化湿方案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的100例(列为中西医结合组),对两组进行分析比较,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肾功能的变化.结果:统计分析表明,治疗1年、2年及4年以上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20%、91.43%和92.86%,4年以上的完全缓解率为71.43%.进一步分析发现中药组能显著减少尿蛋白排泄量及升高血浆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相比P=0.000),其作用与中西医结合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170例膜性肾病中的128例肾病综合征进行分析,中药组(49例)总有效率为85.71%,中西医结合组(79例)为82.28%,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益气活血化湿方案具有疗效确切而巩固、复发率低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辅助研究陈以平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陈以平教授辨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的门诊病例资料和处方,采用复杂网络工具箱实现网络信息统计及分析,采用基于信息熵的互信息方法进行相关性评估,并引入随机置换检验自动确定关联度的显著性阈值;在此基础上建立复杂网络,采用支持度和置信度衡量药物之间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关联规则对方剂中的核心药对进行挖掘。结果 (1)共收集218例患者的资料,提取613首处方,涉及198种药物,药物的累计使用频次为10 140次。(2)使用频次超过60的药物有21种,即白术、黄芪、当归、苍术、山药、茯苓、猪苓、白花蛇舌草、僵蚕、薏苡仁、丹参、党参、半枝莲、芙蓉叶、金樱子、狗脊、淫羊藿、菟丝子、葛根、川芎、重楼,可以视为陈以平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基础药物;其中白术、黄芪、当归、苍术、山药、茯苓的使用频率超过90%,可以视为核心药物。(3)补气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祛瘀药、化湿药的使用频次较多。(4)通过关联规则的分析,共得到627个药对,其中AVCH1的核心药对24个;同时,根据BK算法得到4个基本方。结论陈以平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多从脾虚湿热、瘀阻脉络入手,采用益气清热、利水渗湿、活血化瘀等治法;核心药物有白术、黄芪、当归、苍术、山药、茯苓,并得出24个核心药对,4个基本方。  相似文献   
8.
活血化瘀法在肾系疾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肾脏是肾系疾病中主要的受累器官 ,血液灌流量大 ,肾小球由毛细血管网组成 ,并有肾素内分泌和肾小球血流量等调节系统 ,血管细小 ,由于具有这样的生理特点 ,一旦发生疾病造成血流阻力增大 ,血流速度缓慢 ,血液粘度增高。这种病理状态 ,中医认为是由于脾肾两虚 ,水湿停聚 ,使气血运行不畅 ,渐致肾脏瘀阻络伤 ,所以近年来关于肾病特别是肾小球疾病与血瘀这一专题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在对肾小球疾病中血瘀的形成机理、临床表现及活血化瘀治法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吾师陈以平教授巧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肾系疾病 ,取得良效 ,现就其…  相似文献   
9.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于 2 0 0 1年 9月 18日至 2 0日在上海青松城大酒店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具体承办 ,卫生部张文康部长 ,上海市杨晓渡副市长给大会发来了贺信。在会议筹备期间得到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穆大伟副秘书长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叶任高教授的热情鼓励和悉心指导。这次会议共收到来稿 489篇 ,共有 339人出席会议 ,其中包括国外代表 38人。叶任高、钱家麒、陈以平、王永钧、陈香美、梅长林、陈楠、郑法雷、P .Ma…  相似文献   
10.
陈以平教授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四十余年,博古通今,衷中参西,在肾脏病的中西医诊治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