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动态观察肾小球足细胞及裂孔隔膜分子nephrin,podocin和α-actinin在嘌呤霉素(puromycinaminonucleoside,PAN)大鼠肾病模型肾组织中表达的时相变化,探讨这些分子间及这些分子与蛋白尿发生的关系。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及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PAN注射后12h、1d、36h、2d、5d、10d、15d及20d大鼠肾小球中nephrin,podocin和α-actinin分子分布和表达。结果(1)PAN注射后1d、2d及5d时,尿蛋白量无明显改变;10d时尿蛋白量明显增加(P=0.02);20d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2)对照组大鼠肾小球中nephrin和podocin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呈连续线状分布,α-actinin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呈点线状分布。PAN注射1d后,nephrin和podocin的分布即发生改变,表现为断续、非线性分布。nephrin和podocin的分布改变随着尿蛋白的增多而加重,尿蛋白恢复时也逐渐恢复。20d时,α-actinin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呈连续线性分布。(3)免疫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PAN注射后36h(P=0.04)、2d(P=0.03)及5d(P=0.04)时,肾小球中podocin的免疫荧光染色强度明显下降,于第10d降至最低(P=0.006);自15d时逐渐恢复(P=0.007),20d后podocin的免疫荧光强度恢复至对照组水平。nephrin的免疫荧光染色强度在PAN注射第5天后出现下降(P=0.002),持续下降至第10天(P=  相似文献   
2.
氯沙坦对幼龄肾硬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波  鹿玲  张庆玲  杨霁云  丁洁  张敬京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1):916-919,923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体(AT1RA)——氯沙坦对幼龄肾硬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减轻细胞外基质(ECM)积聚的机制。方法17只SD幼龄大鼠(1月龄,体重100g左右)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5只)、模型组(6只)和治疗组(6只)。对后两组大鼠行单侧肾切除,1周后加阿霉素(5mg/kg)注射,诱导肾硬化模型。术后治疗组予氯沙坦5mg/(kg·d)共12周。观察各组大鼠尿蛋白、血生化指标变化及肾组织的病理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肾小球的蛋白表达。结果氯沙坦于实验的第9、12周显示出较好的降尿蛋白作用,治疗组尿蛋白与同期模型组相比分别为2.41mg/24h,1.97mg/24h,2.96mg/24h,3.54mg/24h比17.28mg/24h,7.39mg/24h,14.20mg/24h,0.55mg/24h(P均<0.01)。实验结束时,氯沙坦形态学上显示有减轻肾小球系膜增生和硬化的作用,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系膜增生率和硬化指数分别为3.45%、3.36%比35.40%、40.28%和0.25%、0.13%比1.86%、2.61%(P均<0.05);其且下调了TGF-β1在肾小球内的蛋白表达,两组TGF-β1的光密度值(A值)之比为(0.143±0.023)比(0.221±0.036)(P<0.01)。结论在此单侧肾切除阿霉素肾病幼鼠肾硬化模型上,氯沙坦显示了降尿蛋白及减轻肾小球系膜增生和硬化的作用;并提示AT1RA对此肾组织学改变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TGF-β1在肾内的表达以抑制细胞外基质积聚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发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总结了20例散发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了随访。结果:起病年龄平均为4岁7个月,首发症状均为步态异常,以进行性痉挛性截瘫为特征,且肌张力增高较肌力减弱更为显著。体感诱发电位检查6例中5例有异常。脊髓MRI检查有2例异常。10例4岁前发病者,8例不能独走,5例发展为复杂型;10例4岁以后发病者,均能维持独直能力且均为单纯型,2例DDST筛查有精神发育落后的患儿均转为复杂型,结论: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散发病例的临床特点与有家族史者相似。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可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4岁前发病者或早期伴有精神发育落的地凰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4.
肾病综合征伴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原性发肾病综合征(NS)伴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PC)的发生情况及其可能促成因素,对222例NS患儿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发现15例(6.7%)伴有持续性高血红蛋白血症(Hb≥160g/L)的患儿符合继发性PC诊断,年龄5~12岁;男12例,女3例。对激素治疗反应:3例敏感,12例耐药。3例激素治疗前已有PC;7例PC随激素治疗开始出现,并随激素减量而消失;其余5例住院时肾病很重,已接受大剂量激素治疗,随着肾病缓解,激素减量,Hb亦正常。回顾性分析提示PC可发生于NS患者,与肾病状态及激素的应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足细胞分子podocin、nephrin和α-actinin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方法 将针对podocin分子设计的特异RNA干扰(RNAi)质粒导人体外培养的小鼠足细胞系(MPC5);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及双标记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nephrin、podocin和α-actinin的分布方式;半定量RT-PCR和免疫蛋白印迹检测podocin、nephrin,α-actinin-4及内参照GAPDH/β-actin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结果 (1)干扰组podocin的荧光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其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下降了65%和89%。免疫双标记显示podocin的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对照组podocin不但分布在胞核的周围,而且在胞浆呈放射性沿着细胞骨架分布,以及主要在胞膜上呈连续性的线状分布;干扰组podocin呈点状分布在胞核周围。(2)干扰组nephrin的荧光强度亦明显减低,其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分别减少了70%和78%。免疫双标记显示nephrin的分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干扰组nephfin亦呈点状分布在胞核周围;在对照组,nephrin和podocin的分布方式相同。(3)干扰组和对照组α-actinin的分布及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呈细丝状均匀分布于胞质内,亦呈放射性分布于足细胞伸出的突起中。结论 通过RNAi成功地使MPC5的podocin表达下调。Podocin和nephrin分子关系紧密,可能存在着直接的分子间反应;podocin与α-actinin无直接的作用和联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基因敲低探讨多个足细胞分子作用及分子间反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足细胞裂孔隔膜(SD)复合体分子nephrin&#65380;podocin和CD2AP,以及足细胞骨架蛋白α-辅肌动蛋白(actinin)-4的作用及分子间反应&#65377;方法 针对nephrin&#65380; podocin&#65380;CD2AP和α-actinin-4 mRNA序列分别设计并构建2个特异RNA干扰质粒-psiRNA-hH1GFPzeo,分别导入小鼠足细胞系MPC5以 “敲低”其表达&#65377;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其分布方式&#65377;半定量RT-PCR和免疫蛋白印迹检测其mRNA和蛋白表达&#65377; 结果 (1) podocin敲低组(siPod966和siPod54):未检测到podocin及nephrin mRNA,其蛋白分别下降了92%&#65380;79%及82%&#65380;67%&#65377;而CD2AP mRNA和蛋白分别增加了62%&#65380;42%及71%&#65380;46%&#65377;α-actinin-4无变化&#65377;(2)nephrin敲低组(siNep492):未检测到nephrin mRNA和蛋白&#65377;而CD2AP mRNA和蛋白分别增加了35%&#65380;48%&#65377;Podocin和α-actinin-4无变化&#65377;(3)CD2AP敲低组(siCda744和siCda21):未检测到CD2AP mRNA,其蛋白分别下降了92%和83%&#65377;Nephrin mRNA和蛋白分别下降了60%&#65380;48%及76%&#65380;72%;而podocin mRNA和蛋白分别增加了38%&#65380;22%及56%&#65380;44%&#65377;Α-actinin-4无变化&#65377;(4)α-actinin-4敲低组(siAct1790和siAct319):α-actinin-4和nephrin 的mRNA分别下降了69%&#65380;58%及64%&#65380;49%;蛋白分别下降了81%和55%以及71%&#65380;64%&#65377;而podocin以及CD2AP mRNA分别增加了50%&#65380;34%及45%&#65380;28%;蛋白分别增加了64%&#65380;46%及65%&#65380;42%&#65377;(5)敲低nephrin&#65380;podocin和CD2AP后,这些表达量降低的分子的分布发生了明显改变,即以核周为主;而相应分子敲低后引起的podocin和CD2AP表达增加,其分布亦主要以核周染色增强为主&#65377;α-actinin-4即使表达降低,分布亦无变化,仍呈细丝状分布于胞质及足细胞伸出的突起中&#65377;结论 (1)在SD复合体分子中,nephrin可能具有相对独立的作用&#65377;(2) α-actinin-4对nephrin&#65380;podocin和CD2AP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65377;(3)足细胞分子间的作用和联系不总是“一致的”,可能是“单向的”&#65380;也可能是“双向的”&#65377;(4)nephrin&#65380;podocin&#65380;CD2AP和α-actinin-4在足细胞的分布有赖于其表达量的正常及正常的分子间反应&#65377;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nephrin ,podocin及α actinin在小鼠肾小球足细胞系 (MPC5)的表达与分布 ,为进一步研究上述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建立稳定的实验平台。  方法 :培养小鼠MPC5,以γ 干扰素诱导在 33℃传代增生 ,继而在37℃培养两周使细胞分化成熟以用于实验研究。相差显微镜观察足细胞形态 ;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ephrin ,podocin ,α actinin及WT1在足细胞的分布 ;RT PCR检测足细胞nephrin ,podocin及α actinin 4的mRNA ;免疫蛋白印迹检测nephrin ,podocin ,α actinin及WT1蛋白。  结果 :成熟足细胞呈星形且有突起形成。免疫荧光及免疫蛋白印迹显示足细胞特异性的表达WT1分子。免疫荧光染色可见nephrin和podocin在足细胞内均呈线状分布于胞膜表面 ,α actinin呈细丝状分布于胞质内及伸出的突起中。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均检测到nephrin ,podocin和α actinin 4表达 ,其蛋白大小分别为 180KDa,4 5KDa和 10 0KDa。  结论 :首次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证实了小鼠MPC5能够表达nephrin ,podocin及α actinin ,为进一步研究这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肾小球滤过屏障及nephrin分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近认识的nephrin分子为肾小球裂孔隔膜上第一个被确定的蛋白成分。nephrin参与肾脏滤过屏障的正常发育并维持其正常功能。已经在芬兰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检测到编码nephrin的基因NPHS1的多种突变;此外,NPHS1突变以及nephrin表达异常可能也是其他先天性或获得性肾脏病蛋白尿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洛沙坦和苯那普利早期保肾作用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胡波  李红叶  杨霁云  丁洁  张敬京 《中华儿科杂志》2001,39(5):296-299,T004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洛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对肾病大鼠的早期保护作用.方法16只大鼠均分4组(1)正常对照组;(2)苯那普利组;(3)洛沙坦组;(4)非治疗组.对大鼠单侧肾切除1周后行阿毒素(5mg/kg)注射,建立动物模型.白手术后分别给予苯那普利6mg/(kg@d)或洛沙坦5mg/(kg@d)治疗5周,观察大鼠的蛋白尿,血总蛋白、白蛋白、肌酐、尿素氮、胆固醇和残余肾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实验3周时,正常对照组、苯那普利组、洛沙坦组及非治疗组大鼠尿蛋白依次(下同)为2.6(1.3~5.6)mg/24h、130.3(100.9~176.8)mg/24h、42.7(41.9~44.2)mg/24h和105.8(85.1~144.9)mg/24h(H=11.65,P<0.01).实验5周(结束)时四组大鼠尿蛋白分别为4.4(0.7~5.8)mg/24h、54.8(32.8~72.0)mg/24h、26.7(25.6~28.1)mg/24h和43.2(31.6~50.9)mg/24h(H=11.30,P<0.01);血胆固醇分别为(1.9±0.3)mmol/L、(5.0±1.6)mmol/L、(4.4±1.4)mmol/L和(8.7±2.4)mml/L(F=11.26,P<0.01);肾小球系膜增生率分别为7.3(1.4~12.8)%、30.3(8.2~64.5)%、32.8(6.0~55.0)%和65.7(26.8~86.1)%(H=8.89,P<0.01);肾小球硬化指数分别为0.7(0~1.3)、3.3(1.2~6.2)、3.5(1.0~6.3)和12.6(6.7~16.0)(H=10.66,P<0.01).结论在单侧肾切除后1周注射阿霉素的肾病大鼠模型中,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于实验3~5周时显示出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苯那普利对幼鼠的保肾作用及其部分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苯那普利对幼龄肾硬化大鼠的保护作用 ,并探讨其调节肾小球细胞外基质 (ECM)积聚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16只SD幼龄大鼠 (1个月龄 ,体重 10 0g左右 )分为 3组 :(1)正常对照组 (5只 ) ;(2 )模型组 (6只 ) ;(3)治疗组 (5只 )。对大鼠行单侧肾切除 1周后加阿霉素 (5mg/kg)注射建立肾硬化模型 ,术后即对治疗组给予苯那普利 6mg/(kg·d) ,共 12周 ,观察大鼠尿蛋白 ,肾功能等血生化指标和残余肾组织的病理改变以及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在肾内的表达。 结果 苯那普利于治疗的第 7、9、12周显示出较好的降尿蛋白作用 ,治疗组尿蛋白与同期模型组相比分别为 5 3(3 9~ 13 4 )mg/2 4h比 13 9(12 4~17 6 )mg/2 4h(P <0 0 5 )、1 8(0 3~ 3 6 )mg/2 4h比 17 3(8 7~ 31 7)mg/2 4h (P <0 0 1)、5 9(1 3~8 3)mg/2 4h比 14 2 (10 9~ 2 3 8)mg/2 4h (P <0 0 1) ;形态学上显示有减轻系膜增生和硬化的作用 ,与模型组相比系膜增生率和硬化指数分别为 8 0 (5 0~ 13 1) %比 35 4 (11 0~ 6 7 5 ) % ,0 3(0 3~ 0 9)比 1 9(0 3~ 6 7) (P均 <0 0 5 ) ;并降低了TGF β1在肾内的蛋白表达 (P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