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在皮肤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在皮肤科的应用张宏图(昆明市皮防院,650216)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i,Hook,F)[1、2]又名黄藤木、断肠草、菜虫药、红药;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hypoglaucum,Levl...  相似文献   
2.
胃癌病人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检测胃癌病人术前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浓度 ,探讨其临床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技术 (ELISA法 )检测 51例胃癌病人、9例慢性胃炎病人及 10例健康人血清中VEGF浓度。结果 :胃癌病人血清VEGF浓度高于慢性胃炎病人及健康对照组 (P <0 0 5) ,慢性胃炎病人与健康对照组血清VEGF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血清VEGF浓度与胃癌浸润深度(P <0 0 5)、淋巴结转移 (P <0 0 1)、远处转移 (P <0 0 1)、肿瘤分期 (P <0 0 5)及肿瘤组织学分型 (P <0 0 5)、生长方式 (P <0 0 5)密切相关 ,与性别无关 (P <0 0 5)。结论 :血清VEGF浓度与胃癌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术前检测血清VEGF浓度可预测胃癌进展程度及侵袭和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粒子炭在指导直肠癌手术中淋巴结清除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患者随机分组:40 例直肠癌患者术前经肠镜局部注射微粒子炭后行直肠癌根治术,40例仅行常规直肠癌根治术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记录清除的淋巴结数并做病理检查。结果:术中被黑染的淋巴结清晰可辨;注墨组平均每例清除淋巴结数为(24. 6±4. 2)个,对照组为(15. 1±2. 6)个,P=0. 003 7;淋巴结转移病例中,注墨组平均每例清除转移淋巴结(7 .8±1 .7)个,对照组(4. 2±2. 0)个,P=0. 004 5;注墨组总的淋巴结黑染率62 .0%, 转移淋巴结黑染率66. 4%。结论:局部应用微粒子炭对指导直肠癌手术中的淋巴结清除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Merkel细胞癌     
Merkel细胞癌(mcc)是一种发生于皮肤少见的高度恶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较差。现对mcc临床表现、分期、治疗与预后、病理形态特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马尔尼菲篮状菌(TM)感染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TM感染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特点、病原体检查、治疗情况等。结果 15例TM感染性淋巴结炎中,男14例,女1例,年龄26~67岁,平均(49.1±11.87)岁,包括13例艾滋病和2例糖尿病患者,伴有颈部、锁骨上、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粗针穿刺的条索状淋巴结组织,其结构全部或部分被炎性病变所取代,8例显微镜下形态以吞噬病原体的组织细胞弥漫性浸润为主;5例以广泛凝固性坏死为主伴散在少量病原体及核碎屑;2例以成纤维细胞小结节状增生,形成肉芽肿结构的改变为主,多核巨细胞少、散在分布。病原体大小、形态较一致,呈圆形、椭圆形或腊肠状,团聚成簇,如桑葚样,淀粉酶消化后过碘酸希夫及六胺银染色可见包含横隔的菌体结构。15例患者血液、肺泡灌洗液、痰液或者淋巴结抽出液真菌培养均查见TM生长。临床及时抗真菌治疗,15例患者病情好转后出院。结论 TM感染性淋巴结炎往往是全身侵袭性TM病晚期阶段的突出表现之一,容易被临床误诊,通过淋巴结粗针穿刺活检及早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和卵巢双原发癌43例临床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和卵巢双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子宫内膜和卵巢双原发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治疗方法、生存情况及其预后.结果 43例患者的年龄为28~73岁,中位年龄49岁.主要症状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和盆腹腔疼痛.查体发现盆腹腔肿物17例(39.5%),子宫增大12例(27.9%).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超声发现盆腔肿瘤29例(67.4%),子宫内膜增厚或异常回声10例(23.3%).行CT或MRI检查的25例患者中,子宫增大11例(44.0%),盆腔肿瘤13例(52.0%),1例未见异常.15例患者分段取内膜活检,病理均诊断为子宫内膜癌.行CA125检查的34例患者中,22例(64.7%)CA125值升高,中位值为500 U/ml,平均为812.9 U/ml.31例患者接受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及阑尾切除术;12例患者同时接受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以内膜样腺癌为主的子宫内膜癌38例(88.4%),卵巢癌中内膜样腺癌或含内膜样腺癌成分的混合癌患者30例(69.8%).子宫内膜癌中,ⅠA期18例,ⅠB期20例,ⅠC期2例,ⅡA期3例;卵巢癌中,ⅠA期19例,ⅠB期4例,ⅠC期7例,Ⅱ期4例,ⅢC期9例.子宫内膜癌与卵巢癌均早期(均为Ⅰ期)患者24例,占55.8%.术后接受化疗26例(60.5%),接受化疗联合放疗12例(27.9%),单纯放射治疗1例.43例患者总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7.4%和71.1%.子宫内膜与卵巢肿瘤均为内膜样腺癌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3.8%和82.0%;子宫内膜与卵巢肿瘤不均是内膜样癌患者分别为79.7%和69.0%.子宫内膜癌与卵巢癌早期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和93.3%,明显高于非早期患者(69.7%和36.7%,P=0.0002).患者治疗后复发15例,复发率为34.9%.单因素分析显示,CA125值升高、手术病理分期、化疗联合放疗对预后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分期、化疗联合放疗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 子宫内膜和卵巢双原发癌患者多为早期,病理分化较好,多数患者预后较好,监测患者CA125水平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早期患者可行全子宫双附件和大网膜切除,但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尚不能肯定;晚期患者术后可行化疗联合放疗.  相似文献   
8.
SARS的病理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对SARS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对其诸多问题尚不清楚。我国大陆和香港的研究人员对少数病人的尸检为阐明此病的病理改变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毕竟例数有限,对深入研究其病理改变及病变演化的规律尚有一定局限,因此进一步搜集病例并深入进行系统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处理相当困难。急诊内镜介入治疗效果明显 [1 ] ,但常受到内镜操作条件、操作技术水平 ,患者的临床状况等复杂因素影响 ,多数医院尚不能开展 ,故首选药物治疗仍是抢救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措施。我们 1997年 7月~ 2 0 0 0年 11月 ,应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和硝酸甘油联合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并与单用善得定进行比较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全部 6 4例均为住院患者 ,确诊肝炎后肝硬变 44例 ,酒精性肝硬变 11例 ,隐源性肝硬变 9例 ;男 44例 ,女 2 0例 ;年龄 32~ 72岁 ,平均 39.2岁 …  相似文献   
10.
鼻窦炎多由感冒反复发作 ,细菌侵入鼻旁窦所致。临床以鼻塞、流浊涕为主症。笔者在 1 991年~ 1 992年以针灸疗法对此证进行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将其中的 80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 80例中男性 36例 ,女性 4 4例 ;全部病例经 X光摄片排除占位性病变。病史均在 2年以上 ,其中 2~ 5年者30例 ,5~ 8年者 2 0例 ,8年以上者 30例 ;年龄 1 2~ 65岁。中医辨证 :肺经风热型 8例 ;胆经郁热型 1 2例 ;脾胃湿热型1 5例 ;肺脾气虚型 4 5例。治疗方法选穴 :主穴 :鼻通透迎香 ,合谷、足三里、印堂 ;配穴 :肺经风热型加鱼际、风门、大椎 ;胆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