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截骨推移区骨愈合的组织学特点和新骨形成规律。方法取青紫蓝兔24只,建立胫骨大段骨缺损模型,在近干骺端截骨。分别于截骨后第1、2、4、6、8、10周各处死4只兔,在近干骺端的分离区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截骨后第1周出现血肿机化,第4周出现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第6周推移区大部分被骨性骨痂取代,第8周开始改建。结论推移区存在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2种方式,以膜内成骨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导航引导下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导航下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6例(31个椎体),将参考架固定于病椎或其相邻椎体棘突,注册器械,C臂机透视正、侧位图像,获取透视图像上的虚拟影像,根据导航信息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前后VAS评分、ODI评分和Cobb角的变化。结果31个椎体均成功完成PKP手术。无脊髓或神经根损伤,无肺栓塞及心血管急性反应,4例骨水泥渗漏,1例椎前,1例椎旁,2例椎体间。术后VAS评分、ODI评分、Cobb角较术前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导航下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满意,且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降低辐射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轻中度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4例非溶栓急性轻中度脑梗死分为2组,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控制血压等处理。A组应用丁苯酞氯化钠、依达拉奉静脉滴注,B组给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2组患者在开始治疗前、用药后7 d、14 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ADL)。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促进急性轻中度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型微波天线热凝SD大鼠坐骨神经后,神经形态和功能的长期连续变化。 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成A、B、C组,分别以10 W×6 s、20 W×6 s、30 W×6 s的功率时间组合热凝其坐骨神经,于热凝后0,2,7,30,60 d进行电生理检测和超微结构观察。于热凝后7,30,60 d检测其静态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结果B、C两组热凝后0,2,7,30 d时的静态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神经传导速度和复合动作电位最大幅值都有下降,与热凝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于60 d后恢复接近热凝前,而C组未见恢复。A组热凝后超微结构改变轻微,B组热凝后髓鞘疏松,进而崩解变性坏死,但在60 d后神经纤维再生修复。C组热凝后髓鞘崩解断裂或凝固坏死、轴突坏死、基底膜消失,60 d后大量胶原纤维生成阻碍神经纤维再生。 结论微波热凝神经能导致神经传导功能的下降甚至消失,通过热凝毁损神经而缓解疼痛,微波热凝神经止痛可作为一种新的疼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AD+对辐射所致小鼠造血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NAD+照射组3个实验组,以6GyX线照射小鼠建立辐射损伤模型,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股骨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细胞凋亡率、骨髓细胞Caspase-3的活性、存活率。结果NAD+照射组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数、股骨骨髓有核细胞数均高于照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细胞凋亡率、骨髓细胞Caspase-3的活性,NAD+照射组较照射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D+对辐射所致小鼠造血功能损伤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6.
关节镜在膝关节疾患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总结关节镜诊断和治疗膝关节疾患的临床经验。方法 应用关节镜诊治膝关节疾患87例(93膝)。结果 93膝通过关节镜检查和镜视下手术进一步明确了诊断,综合评分由术有3.8分改善了9.3分,总有效率达94.6%。结论 关节镜对膝关节内疾患的诊断直观,明确,镜视下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羟基脲在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早期治疗中的应用肖扬,张俊德现通讯处:广州市流花路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510000珠江医院血液病科高白细胞性白血病,尤其是急性粒细胞性及慢性粒细胞性急性变的患者早期死亡率高,CR率低。我们应用羟基脲对此类患者进行化疗前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37例。结果 37例均获随访,时间6~20个月。骨折均愈合。膝关节功能评分按Duwelius et al标准评定:优25例,良10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4.6%。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适应证广、膝关节功能恢复快、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G.T.F.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 Ⅲ型)的疗效。方法研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根据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分型,对Evans Ⅲ型中17例(男性6例,女性11例)患者采用G.T.F柄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 17例3~24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围手术期无一例死亡。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5分。结论 G.T.F.柄半髋关节置换为临床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 Ⅲ型)提供了一种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G.T.F.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Ⅲ型)的疗效。方法研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根据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分型,对EvansⅢ型中17例(男性6例,女性11例)患者采用G.T.F柄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17例3—24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围手术期无一例死亡。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5分。结论G.T.F.柄半髋关节置换为临床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Ⅲ型)提供了一种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