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SAS)是一种以睡眠过程中频繁发生呼吸暂停和血氧饱和度下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在临床监测中发现 ,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更为常见 ,危害更大[1] 。 2 0 0 3年 7月— 2 0 0 4年 9月 ,我院应用多导睡眠仪监测打鼾、憋醒、白天嗜睡等原因就诊的患者 1  相似文献   
2.
呼吸重症监护室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重症监护室(R ICU)所收住的病人绝大多数存在肺部感染,抗感染治疗是R ICU的一项十项重要的任务。及时了解本院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对正确运用合理的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2003年5月~2004年11月入住R ICU的93例患者的细菌耐药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2003年5月~2004年11月入住R ICU的93例患者,其中男51例,女42例,平均60.5岁。病种: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囊肿并感染、肺间质纤维化、吸入性肺炎、肺癌并感染。从93例患者的181份合格标本中培养获得72株菌株,其中深部痰培养43…  相似文献   
3.
肺功能检测在上气道阻塞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功能在上气道梗阻(UAO)诊断中的价值及引起UAO的主要原发病。方法测定UAO患者肺功能,按肺功能流速-容量曲线形态分组,分析28例UAO患者原发病因及肺功能资料。结果胸内型及固定型UAO呼气相流速受限明显,此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PEF、FEF25%较胸外型UAO显著下降(P〈0.05),胸外型UAO及固定型UAO表现为吸气相流速受限,FEF50%/FIF50%比值在三组间均差异显著(P〈0.05),而三组间VC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功能对UAO的评价应按不同类型分别判断,肺功能参数的仔细判读对UAO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短期有创提前拔管序贯无创面罩机械通气治疗COPD危重呼吸衰竭的价值.方法24例COPD危重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在达到"提前拔管指征”后拔除插管序贯无创面罩机械通气,设为序贯组;30例相同病情持续留置气管插管至脱机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序贯组气管插管后1h动脉血pH、PaCO2均已开始改善,P<0.01;血氧达到机体氧合需求;24h后血气继续改善,P<0.001.41.7%于3d,其余7d内达到"提前拔管指征”序贯无创面罩通气.序贯治疗后,血气改善情况继续保持,P>0.05.75.0%于5d内,其余12d内顺利完成撤机,成功率100%.与对照组比较有创通气时间分别为3.8±1.2d和18.6±9.4d,P<0.001;总机械通气时间为9.3±3.7d和18.6±9.4d,P<0.001;VAP发生例数为1例和9例,P<0.05;RICU住院时间为12.3±5.3d和28.6±8.4d,P<0.001;住院总费用为1.7±0.5和3.8±1.1万元,P<0.001;治愈率为91.7%和70.0%,P<0.05.结论短期有创提前拔管序贯无创面罩机械通气在COPD危重呼吸衰竭治疗中疗效显著,优点多,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重症肺部感染机械通气中的作用,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重症肺部感染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GM-CSF3μg(/kg·d)治疗。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感染并发症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抗生素应用时间分别为(9±3)d和(13±5)d(P<0.05),感染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6例和16例(P<0.05);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4±2)d和(7±3)d(P<0.05)。结论GM-CS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缩短重症肺部感染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病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支气管镜麻醉方法,配合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方法研究组169例患者以芬太尼诱导后丙泊酚微泵静脉维持,达全麻状态下经口放置口咽通气管吸氧行无痛性纤维支气管镜。观察过程中患者的反应性症状,询问患者的痛苦记忆以及医生操作情况,并与同期256例对照组进行比较;记录研究组生命体征变化,评价该方法的安全性。结果研究组169例患者共进行236次支气管镜操作,成功率100%。与对照组比较,操作过程中体动、呛咳、屏气、呼吸困难等反应性症状均较低(P〈0.01);患者痛苦记忆少(P〈0.01),医生操作完成到位程度高。研究组操作全过程患者无任何不适感觉,生命体征稳定。结论静脉雏持全麻加用口咽通气管吸氧行无痛支气管镜,是一种痛苦少、反应轻、操作容易、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尤其适用需要多次检查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王斌  崔恩海  华锋  刘志聪 《浙江医学》2010,32(8):1173-117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早期缺氧时纤溶异常与肺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无缺氧对照组(10只)、COPD缺氧1个月组(一月组,20只)、COPD缺氧2个月组(二月组,20只)及COPD缺氧3个月组(三月组,20只)。模型建立成功后各组大鼠行肺功能测定,处死后肺组织作病理切片,并以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I、Ⅲ型胶原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浆中抗凝血酶Ⅲ(AT-Ⅲ)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浓度。结果COPD缺氧各组大鼠均形成明显的肺泡炎和肺间质纤维化,并随着缺氧时间延长逐渐加重。与对照组比较,其它三组大鼠I型胶原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一月组和二月组Ⅲ型胶原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三月组Ⅲ型胶原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一月组比较。二月组及三月组I型胶原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三月组Ⅲ胶原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二月组比较,三月组I型胶原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Ⅲ型胶原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三月组I/Ⅲ胶原表达比值较之其它各组均明显增大(P〈0.05)。模型组大鼠BALF及血浆中AT-Ⅲ浓度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二月组及三月组PAI-1浓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二月组及三月组BALF中PAI-1浓度均较一月组明显升高(均P〈0.05);三月组BALF中PAI-1浓度较二月组亦明显升高(P〈0.05)。结论COPD早期缺氧所致纤溶异常在肺纤维化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缺氧时间越长,AT-Ⅲ产生越少,PAI-1合成增多,进而引起肺泡内纤维蛋白形成的增加和清除障碍,这种失衡促进了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糖皮质激素全身应用、局部雾化吸入及两者序贯应用在治疗中重度哮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给予全程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B组先全身应用再局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C组全程局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余治疗包括常规对症、吸氧等。治疗7天后,评价患者临床疗效,测定患者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FEV1/FVC/%)及诱导痰EOS、ECP值。结果序贯应用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治疗组(P<0.05),肺功能的改善程度高于其他组(P<0.05),能降低诱导痰EOS、ECP水平与对照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全身与局部雾化吸入序贯应用较单一全身应用或单一局部雾化吸入床症状缓解更加迅速,肺功能改善明显,炎症控制更理想,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典型支气管哮喘的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听诊多可以闻及双肺弥漫性哮鸣音.以呼气相为主,伴有呼气相延长.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临床表现形式,主要症状为咳嗽、胸闷,缺乏喘鸣和典型哮喘的体征.以往临床医生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否会发展成为典型哮喘认识不够,对于此类病人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导致抗生素滥用和病人病情的反复发作.笔者就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使用雾化吸入的糖皮质激素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一、ARDS与MSCs概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指急性肺损伤进展为急性呼吸衰竭的一个动态演变过程,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如肺炎、败血症、急性胰腺炎及重大创伤等,主要病理特征为急性弥漫性肺实质炎症及血管通透性增加,是危重疾病和累及生命的肺部疾病的常见并发症。针对ARDS,目前没有统一的且能被广泛应用的特效药物[1],临床治疗以机械通气、液体管理、病因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