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是一类可能威胁生命的血管性疾病.除了夹层破裂和心包填塞以外,其主要的威胁来自于夹层累积范围内所致的各分支动脉缺血所引发的并发症.各靶器官受累几率为:四肢10%~20%,肾脏15%,心肌10%,脑5%~15%,肠道及脊髓3%[1].其中神经系统缺血由于起病隐匿、症状复杂多变以及处理的困难,被认为是主动脉夹层中最为棘手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发生于主动脉夹层的自然病程中,更可能发生于手术治疗之后.本文结合我们在近年来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诊治过程中的经验,对其神经系统并发症加以整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从大鼠脾脏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及纯化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 采用胶原酶消化并裂解红细胞获得脾细胞悬液,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单次贴壁法去除淋巴细胞.在含有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4的培养基中培养诱导DC,获得贴壁细胞群和悬浮细胞群.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OX62、CD80、CD86和MHC-Ⅱ的表达. 结果 大鼠脾脏来源DC在体外培养7~8 d后OX62表达率达到高峰.在贴壁细胞中出现OX62的高表达,而CD80、CD86和MHC-Ⅱ的表达与悬浮细胞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脾脏来源的单个核细胞经过7~8 d的培养,在贴壁细胞群中可收获大量DC,且贴壁DC更为幼稚.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大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s)的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并进行相关鉴定.方法 根据DC低密度和短暂黏附的特点,用梯度密度离心方法分离出大鼠脾脏DC前体和单核细胞,在加入30 ng/m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的DMEM培养基中,分别培养7 d和14 d后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抗原OX62、CD80、CD86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MHC-Ⅱ)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新鲜分离的大鼠脾脏DCs细胞呈圆形, 胞体小,在培养液中悬浮生长;表面抗原表达很低.诱导分化7 d时,部分细胞体积增大且形态不规则,表面呈毛刺样,细胞核大而不规则; MHC-Ⅱ分子呈较高水平表达,CD80、CD86表达较低.诱导分化14 d时,大部分细胞呈现典型的树突状细胞的形态; MHC-Ⅱ分子呈高表达,CD80、CD86表达增加,OX62表达阳性率为25.0% ~86.2%.结论 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较低浓度GM-CSF+IL-4培养,是大鼠脾脏DCs体外分离和培养的简单、经济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经外科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男58例,女22例,年龄59~83岁。80例均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经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全组共接受外科治疗83例次,其中支架成形73例次,球囊扩张6例次,腹主动脉肾动脉旁路3例次,肾动脉内膜切除1例次。80例均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67例,随访时间6~141个月,有3例发生远期死亡。随访患者血压为(140.3±14.4)/(78.1±8.3)mmHg,肌酐(130.7±65.2)μmol/L,与术前血压(152.5±18.3)/(83.1±9.3)mmHg与肌酐(145.8±90.3)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降压治疗有效率59.4%(38/64)。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通过外科治疗可有效改善血压和稳定肾功能,治疗方法首选腔内支架成形术。部分患者术后血压控制不佳主要原因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5.
周围动脉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准确的诊断以及合理的治疗能够帮助病人减轻病痛、提高保肢率。近年来,血管腔内治疗较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的优点,因而应用趋于广泛,但也仍存争议。基于循证医学研究发布的临床治疗指南可为临床医生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病人男性,32岁。因“骶尾部反复脓肿形成、破溃伴发热3年余”于2005年3月9日入院。每次起病初期,臀裂上方皮肤有黄色分泌物,无发热,无疼痛。随后多出现急性感染症状。曾误诊为肛瘘伴感染多次在外院行切开引流术,均于术后复发。本次因急性发作伴发热,骶尾部脓肿形成、破溃,胀痛,影响行走而入院。  相似文献   
7.
正1974年,Gruentzig在苏黎世进行了第一例经皮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至今数十年间,球囊扩张已成为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手术的一个重要步骤。随着球囊、导丝等器械的不断发展和改善,球囊扩张和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始终是这项微创术的一个主要缺陷。载药球囊(drug-eluting balloon,  相似文献   
8.
胸腹主动脉瘤是一类同时侵犯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的动脉瘤,以病变累及范围广及多根内脏血管受累为特点,该病一直以来是血管外科医生所面临的最具挑战的疾病之一。动脉瘤可能自发破裂,同时患者多合并全身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9.
1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病变在下肢的重要表现,亦是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病理基础为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动脉中层变性和继发血栓形成,进而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