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35篇
临床医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53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前臂离断再植后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显微外科的不断深入发展,断臂再植术在我国已较为普及。但断臂的伤情有时相当复杂,再植术后,由于各种因素或并发症的发生而导致再植失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5年5月,收治断臂再植病例259例,失败23例,失败率8.84%。为进一步提高断臂再植的临床治疗效果,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短波对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脊髓中GAP-43和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成年雌性SD大鼠制成右侧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随机分为超短波治疗组和非治疗对照组。免疫荧光方法观察术后1周、2周、4周、8周和12周不同时间点两组大鼠脊髓中GAP-43和CGRP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内GAP-43和CGRPmRNA表达增强。术后1、2、4和8周超短波治疗组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AP-43的表达在时间上早于对照组。结论超短波在早期能够明显增加GAP-43和CGRP的表达量,提示早期应用超短波治疗能够促进周围神经的  相似文献   
3.
拇指能作外展、对掌、持、捏等动作,约占手功能的40%,一旦缺损,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拇指伤残后,如何再造以恢复功能,一直以来是手外科的重要课题. 1980年Morrison[1]与美国Buncke和英国Cobbett在(足母)趾移植手术技术的基础上,首先报道用游离(足母)趾甲皮瓣包裹髂骨块移植再造拇指,由于(足母)趾趾腹特殊的皮肤质地和组织结构,使其能恢复与正常拇指相似的外形与良好功能,且供足不减少足趾数.自此,用(足母)趾甲皮瓣再造拇指的方法就成为拇指皮肤撕脱伤或部分缺损修复的固定术式.为了使之能更适应各种类型拇指缺损的形态和大小,再造出功能和外观均令人满意的拇指,国内外同行不断创新与改进,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改良(足母)趾腓侧皮瓣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介绍改良躅趾腓侧皮瓣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5例拇、手指指腹缺损的患者,采用改良的躅趾腓侧皮瓣移植修复。该皮瓣在传统躅趾腓侧皮瓣设计方法基础上,将皮瓣腓侧缘及近端分别向背侧及趾蹼侧移动,从而避开口径细小又紧贴于皮下的躅趾腓侧浅静脉,直接游离第一跖背浅静脉;皮瓣的动脉和神经游离仍以常规方式进行。结果术后15例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动、静脉危象。12例获得4~11个月随访,3例失访。手功能评定:优10例,良2例。皮瓣两点分辨觉为4~8mm,12例对皮瓣外形满意。供区行走无影响,步态正常。10例对供区外观满意,2例欠满意,其中1例蹲趾腓侧偶有触痛。结论应用改良躅趾腓侧皮瓣可显著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于1994年5月6日应用双侧带足背皮瓣与第1趾蹼的中田再造拇、示指1例,获得成功。’。患者男,22岁。右手被机器绞压伤3小时入院。检查:右腕背横纹以远皮肤缺损,皮肤缺损面积12cmX9cm,大鱼际处皮肤缺损,缺损面积4cmX5cm,拇指脱套性缺损,示指近指间关节以远缺损,近节皮肤缺损,3~5指出指关节以远手指缺损伴掌骨外露。腕上2cm处可触及桡动脉搏动。切取双侧甲瓣及第1趾蹼再造拇、示指及堂建虎口,并带双侧足背皮瓣来修复手背桡侧部皮肤缺损。手背尺侧和大鱼际皮肤缺损于移植术后1周取全厚皮片修复。手…  相似文献   
6.
三块游离组织组合移植I期修复复杂手外伤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研究复杂性手外伤的修复方式和游离组织组合移植的方式。方法:对36例严重手外伤采用在块游离组织组合移植修复。共有4种组合类型。结果:36例108块游离组织组合移植,全部成活,所覆盖的创面全部愈合,经过1年以上随访,移植足趾和Mu甲瓣恢复触痛、温度觉,两点瓣别觉在6-12mm,所有病例恢复了对掌、对指功能,能完成日常生活功能。结论:用三块游离组织组合移植修复复杂手外伤,虽手术时间长、创伤大,但可减少手术次数和减轻患者精神和经济负担,缩短疗程,并能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最大程度恢复手指的功能治疗。  相似文献   
7.
手部皮肤套脱伤的手术选择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手,既是劳动器官,也是美容器官,因其皮肤结构特殊,修复非常困难。王澍寰院士曾经说过“谁能解决手部套脱伤的修复,谁就可以拿到诺贝尔奖”,可见手部皮肤套脱伤的修复何其困难。传统的修复方法如带蒂皮瓣法,其外形臃肿而无感觉;腹壁埋藏后皮片植皮法,因术后不能早期进行康复锻炼而导致手指关节僵硬,疗效不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腿前外侧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解剖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手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7例;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7例;对小腿中上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修复4例、中下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构成联合皮瓣推移修复13例.结果 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7例、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4例、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的联合皮瓣13例,上述皮瓣均完全成活;以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7例,6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术后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扩创后植皮愈合.结论 小腿前外侧皮瓣游离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在解剖上存在代偿关系,利用二皮瓣的血管解剖联系可扩大二皮瓣的切取面积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桥式血管吻合的小腿内侧游离皮瓣修复四肢毁损性离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12例,小腿5例,大腿2例,前臂3例,上臂2例,均为肢端无血运且合并软组织大块缺损,根据创伤部位、创面大小均选用小腿内侧游离皮瓣,皮瓣面积最小为10cm×7cm,最大为17cm×12cm,急诊行桥式吻合修复肢体主干血管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 12例断肢及12块游离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 18个月,皮瓣外观满意,血运好,断肢功能及感觉恢复较满意.结论 对于四肢严重毁损性离断伤,应用该术式进行保肢,急诊修复主干血管缺损的同时修复了皮肤软组织的缺损,操作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1985-1997年作者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游离秽植皮瓣、趾甲皮瓣、第二足趾等组织,急诊Ⅰ期修复全手撕脱性损伤18例,取得较好疗效。文中对修复全手撕脱性损伤的手术指征和基本术式,特别是手术设计和技术要点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