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已进一步了解到免疫反应中有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方面,那就是它能使受体破坏来自体外的组织或移植器官。急性排斥反应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细胞、体液因子间相互作用,最终导致移植物死亡。本文对有关这一现象的一些新观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和脓毒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噬细胞激活以及巨噬细胞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分泌的增加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采用这些细胞因子的拮抗物(如TNF单抗,消炎痛等)以及用小剂量内毒素诱导内毒素耐受性均能降低巨噬细胞因子分泌反应并提高脓毒症动物的生存率。本文对有关进展作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3.
外科应激后的内分泌反应可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以及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而细胞反应则引起一族应激性蛋白的合成,这类蛋白被称为热休克蛋白。在体内水平观察了各种应激条件下(麻醉、开腹术、出血及其术后恢复期)内分泌反应和细胞反应间的关系,雄性无病毒Wistar大鼠经2周适应期后,在乙醚麻醉下行中线剖腹术并移动其内脏。10分钟后经腔静脉穿刺抽取4ml血模似出血。此后关闭腹腔。于手术后不同的时间杀  相似文献   
4.
我们以8周龄、体重20克左右的 BALB/C 小鼠为实验对象,观察正常小鼠及烫伤小鼠脾淋巴细胞经各种不同浓度精氨酸的培养液体外培养后,对 ConA 反应性的变化,同时观察经不同含量精氨酸的饮食饲养后,烫伤小鼠脾淋巴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鼠脾淋巴细胞经各种不同浓度精氨酸体外培养后,对 ConA 的反应性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精氨酸浓度的递增而增加;烫伤小鼠通过不同含量精氨酸的摄入,其脾淋巴细胞对 ConA 的反应性呈现不同的变化,其中以摄入占总卡量2%精氨酸组的淋转功能最佳。实验提示: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功能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精氨酸存在剂量依赖关系,淋巴细胞最佳功能的表达需要一个最合适的精氨酸浓度.烫伤后脾淋巴细胞需要更高的精氨酸浓度才能表达其最佳功能。  相似文献   
5.
烧伤营养和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烧伤应激反应中,多种循环因子的出现是引发和维持烧伤后超高代谢反应的主要原因。这些物质的激活,与烧伤后创面及肠道的细菌、内毒素入血并刺激肝脏枯否细胞反应有关。烧伤后早期肠道喂养可预防及减少肠道细菌的入侵,降低伤后代谢率。摄入脂肪的含量及类型与伤后免疫、代谢状态密切相关。高脂肪及n-6族多价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对此有不利影响。此外,在估计热卡需求时,重点应保证足够的热卡摄入天数,而不是每日提供过多的热卡量。  相似文献   
6.
大负荷赛艇训练对免疫功能某些指标的影响上海水上运动场(201713)陈佳亮,匡佐圣,龚培多,李建新,秦松上海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冯玉润,曾凡辉瑞金医院烧伤研究所密磊受试者为上海赛艇队19名男队员,年龄18~23岁,身体健康,无代谢和免疫方面疾病。对受试进...  相似文献   
7.
以大鼠为模型,探讨浅Ⅱ度烫伤后不同时期局部渗液中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120只大鼠分两组。Sb组:皮下包埋海绵后再造成10%浅Ⅱ度烫伤;S组:单埋海绵对照。于伤后6,24小时,3,7,10和14天检测海绵渗液中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活性。结果三种细胞因子活性的升降规律相似。在致伤72小时内一致表现为短暂骤升和回落,72小时后又持续上升。IL-6于6小时达高峰;IL-1与TNFα于24小时达峰值。早期的细胞因子可能由局部细胞应激产生;后期主要产自单核细胞。当细胞因子活性处于各自峰值时,两组间有较明显差异。其中早期水平S>Sb,可能的原因:①组织受损Sb组更严重,致产细胞因子的局部细胞数S组>Sb组;②烫伤改变了局部组织通透性致使细胞因子外渗。后期Sb组水平持续较高;另外,IL-1与IL-6活性在S组内有显著相关,而在Sb组,仅6小时有较明显相关。提示:Sb组的修复过程更复杂、耗时。  相似文献   
8.
60钴全身照射后烫伤创面的实验病理学观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朱清如严忠馥陈秀丽上海长海医院烧伤科衣承东上海市烧伤研究所密磊机体的免疫状态与创伤之间的关系至今还不甚清楚,本文主要是对免疫功能低下与烫伤创面的发展、愈合过程的动物实验模型进行动态的...  相似文献   
9.
44%的外科重危病人可产生院内细菌性肺炎,并与病情有关。在内毒素及其它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肺泡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以及内皮细胞可分泌白介素8(IL-8),这是一种很强的多核白细胞趋化剂和激活剂。为此对肺泡腔和支气管分泌物(BS)中IL-8的存在及其和医院内感染肺炎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收住在监护病房中的复合性创伤病人(TRAUMA)、非创伤性外科急诊病人(NTE)、  相似文献   
10.
以大鼠为模型,探讨浅Ⅱ度烫伤后不同时期局部渗液中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120只大鼠分两组。Sb 组:皮下包埋海绵后再造成10%浅Ⅱ度烫伤;S 组:单埋海绵对照。于伤后6,24小时,3,7,10和14天检测海绵渗液中 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活性。结果三种细胞因子活性的升降规律相似。在致伤72小时内一致表现为短暂骤升和回落,72小时后又持续上升。IL-6于6小时达高峰;IL-1与TNFα于24小时达峰值。早期的细胞因子可能由局部细胞应激产生;后期主要产自单核细胞。当细咆因子活性处于各自峰值时,两组间有较明显差异。其中早期水平 S>Sb,可能的原因:①组织受损 Sb 组更严重,致产细胞因子的局部细胞数 S 组>Sb 组;②烫伤改变了局部组织通透性致使细胞因子外渗。后期Sb 组水平持续较高;另外,IL-1与 IL-6活性在 S 组内有显著相关,而在 Sb 组,仅6小时有较明显相关。提示:Sb 组的修复过程更复杂、耗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