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更换内管式双套管封闭负压吸引治疗各种消化道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义  宫红彦  万勇 《广东医学》2004,25(8):949-950
目的 研究自制可更换内管式双套管封闭负压吸引治疗各种消化道瘘的效果。方法 对 32例消化道瘘患者采用自制可更换内管式双套管封闭负压吸引治疗的效果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经 7~ 4 8d治疗 ,瘘口全部愈合。随访 1~ 2 5个月 ,无相关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 自制可更换内管式双套管封闭负压吸引治疗各种消化道瘘 ,愈合时间短 ,治愈率高 ,且取材方便 ,制作简单 ,价格低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万勇  宫红彦 《山东医药》2000,40(22):4-5
为了探讨直肠癌术后会阴部肿块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作者回顾性分析了直肠癌术后会阴部肿块再手术12例患者。结果98例诊断局部肿瘤复发,4例为瘢痕增生形成的肿块。认为原发癌肿的分期、浸润程度、手术清扫范围、会阴部感染、异物刺激以及综合治疗措施是影响局部复发和瘢痕增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华蟾素腹腔灌注对大鼠腹腔肠粘连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抗炎机制。方法 取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对照组、透明质酸钠组、华蟾素组,每组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制备肠粘连模型。假手术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ml/kg;透明质酸钠组和华蟾素组分别腹腔注射透明质酸钠5 ml/kg和华蟾素5 ml/kg。于术后第8天收集腹水0.2 ml,眼眶取血0.5 ml,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检测腹水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和静脉血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肉眼观察肠粘连的分级程度,并做病理切片观察盲肠组织与腹壁组织炎症程度和粘连程度。结果 华蟾素组的粘连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华蟾素组间质中炎性细胞反应和纤维组织增生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华蟾素组腹水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静脉血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华蟾素腹腔灌注可以抑制急性炎症期的炎细胞反应和抑制纤维组织增生,从而减轻腹腔肠粘连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将部分阻塞性黄疸大鼠分成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对照组)、MPG处理组、二氮嗪预处理组(A、B、C组)。用二氮嗪预处理肝脏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观察二氮嗪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否保护作用。结果二氮嗪各预处理组与MPG组比较,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肽酶、乳酸脱氢酶、细胞内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凋亡指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认为二氮嗪预处理对大鼠部分阻塞性黄疸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万勇  宫红彦 《腹部外科》2003,16(5):277-278
目的 探讨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 结合文献 ,回顾性分析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结果 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中并发症的发生除与传统手术有部分相同的原因外 ,尚有与器械操作相关。操作熟练 ,有经验的专科医师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医师。结论 通过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积极预防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3种术式治疗直肠前突的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治疗直肠前突的优缺点对比.方法 结合文献,分析2004~2007年采用Sehapayah术式(31例)、PPH术式(38例)、STARR术式(9例)治疗的78例直肠前突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效例数、住院时间、费用、恢复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的对比资料.结果 3种术式的有效率相似,Sehapayah术式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较多,STARR术式费用最高.结论 PPH术式治疗直肠前突是一种有效方法,手术简单,疗效确切,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和术后疼痛轻.STARR术式治疗直肠前突近期疗效确切,但开展时间短,手术例数少,有待于进一步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8.
直肠类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体会(附5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直肠类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8例直肠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直径<2 cm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后经 6个月至7年随访无1例复发或转移,3例直径>2 cm者行根治性手术,2例发现直肠类癌时已有肝转移灶,1例随访2年半无复发或转移.1例直肠多发类癌行根治性手术随诊2年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直肠类癌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2 cm类癌可采用局部切除,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PPH治疗严重脱垂性内痔及直肠部分脱垂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1975年 Thomson首次提出内痔实际上为肛管部位正常的解剖 ,即肛垫学说。 1 994年 Loder等人进一步研究否定了内痔发生的静脉曲张学说和炎性学说 ,提出肛垫下移学说。针对这一新的理论和学说 ,1 998年意大利学者 Logon等提出通过直肠下端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形切除治疗 , 期脱垂内痔的新方法 ( Procedur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由于该手术在肛周皮肤没有切口 ,术后疼痛较轻 ,同时由于肛垫保留术后进行控便能力不受影响 ,没有肛门狭窄 ,大便失禁等并发症。在国外迅速得到推广。国内自 2 0 0 0年 7月开始使用美国强生公司…  相似文献   
10.
自制双套管闭式负压吸引管在高位消化道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勇  宫红彦 《腹部外科》2005,18(1):63-63
我科自2001年10月~2003年12月应用自制 双套管闭式负压吸引管治疗高位消化道瘘病人32 例,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以往的单腔引流管全静脉营 养。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共32例,男21例,女11例; 年龄36~75岁,平均57.4岁。其中,胆瘘2例,胰瘘 8例,十二指肠瘘5例,胃肠吻合口瘘6例,高位小 肠瘘7例,复合瘘4例。本组病人均因引流量增加, 引流液混浊或含有胆汁、胰液而确诊。发生瘘后,有 腹痛者21例;体温在38℃以上者7例,37~38℃者 13例,37℃以下者12例。 2.方法:双套管外管选用直径约0.8cm左右的普 通引流管,距末端6~8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