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6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8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AG方案在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目前仍是白血病治疗上的难点。CAG方案在治疗难治性AML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该方案的机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至今有两种观点:CAG方案通过诱导原始细胞凋亡治疗AML;CAG方案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已有学者在CAG治疗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出凋亡细胞,且凋亡细胞数量与治疗效果相关。  相似文献   
2.
海参糖胺聚糖是从海参体壁中提取的带有硫酸岩藻糖分支结构的硫酸软骨素E。解聚海参糖胺聚糖(depolymerized holothurian glycosaminolycan,DHG)是海参糖胺聚糖的部分解聚片段,是海参糖胺聚糖在45℃温度下,经5%H2O2处理24h而获取的。实验显示,海参糖胺聚糖具有抗凝血作用,却可以引起血小板聚集。而DHG则保留了海参糖胺聚糖的抗凝抗栓活性,去除了海参糖胺聚糖的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DHG通过多种途径对凝血瀑布产生抑制作用,其抗凝活性强,小剂量即可有效,抗凝效应与剂量明显相关。同时DHG导致的出血合并症小,治疗窗宽,加之抗凝效应可以被硫酸鱼精蛋白(PS)所纠正,所以它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作为新型抗凝剂用于血栓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革兰阴性杆菌诱导型β-内酰胺酶测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74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诱导型β-内酰胺酶的测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细菌65株(37.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弗旁地枸橼酸杆菌检出率最高,分别为60.0%,60.0%,53.8%,50.0%,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细菌对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有较高耐药性,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甙类,喹喏酮类耐药率较低,产酶株与非产酶耐药率很接近。提示常规药敏试验未能真正反映细菌耐药情况,诱导型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可以补充常规药敏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5.
海参糖胺聚糖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参糖胺聚糖是从海参体壁中提取的一种含岩藻糖分支的硫酸软骨素,体内外研究证实海参糖胺聚糖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它可以促进血小板聚集,抗凝及抗血栓形成,抑制动脉血管平滑肌增殖。促进损伤血管修复。还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可用于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及泼尼松(CHOP方案)治疗新诊断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L)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2年4月至2003年2月,共52例病人进入本研究.化疗采用标准的CHOP方案:d 1,环磷酰胺600 mg·m-2,长春新碱1.4 mg·m-2,多柔比星25 mg·m-2,泼尼松60 mg·m-2×5 d,每3 wk一个疗程,共6个疗程.利妥昔单抗静脉滴注剂量为375 mg·m-2,于化疗第一个疗程前2 d开始,每周输注1次(连续输注),连续4次(标准剂量)或6次(增强剂量);或于每疗程的CHOP方案化疗前2 d输注,每3周1次(间隔输注),输注4次(标准剂量)或6次(增强剂量).结果:50例病人进入临床疗效评估, 60 %获得完全缓解,总有效率为 100 %.其中,34例Ann Arbor分期为Ⅲ期或Ⅳ期的病人有15例获得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44 %.50例病人共随访了(8±s 5) wk, 2~30 wk,病人16 wk的无病生存(PFS)率为87 %.标准剂量组和增强剂量组疗效无显著差异,连续输注和间隔输注疗效差异亦无显著意义(P>0.05).所有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对本方案均能较好耐受,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32 %)和化疗相关的血液学不良反应(20 %). 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可有效用于治疗新诊断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它具有较高的完全缓解率,而且在治疗中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先天性缺牙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行口腔修复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的咀嚼功能评分和语言功能评分。结果:分析患者口腔修复的疗效情况,其总有效率为94.12%;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评分情况,治疗后的语言功能评分和咀嚼功能评分均得到显著的提高,并且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先天性缺牙患者口腔修复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有利于良好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的形成和恢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护理工作是医院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长是护理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护理管理的主体,在科室护理管理和科室的各项工作中起指导作用,是护理团队的带头人。护士长的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科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和患者对护士、医院的满意度,本文就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和管理能力谈谈如何更好地做好护理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肥胖病人中体重减轻引起动脉血压下降,其潜在的机制仍缺乏了解。本研究观察了肥胖病人体重减轻的12周期间,血压、血浆肾素活性(PRA)及醛固酮的一系列变化。方法 25例肥胖病人,女14例,男11例,体重至少超过预测的标准体重25%。除外胰岛素需要性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酒精中毒、药物成瘾、精神病情况或严重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4)的病人。12例有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5mmHg。将病人随机分配到每日饮食钠120mmol组(A组,15例)和40mmol组(B组,10例)。每天给病人含320大卡的控制性饮食,按30克碳水化合物,45克蛋白质,2克必需脂肪酸供给。两组病人每天钾摄入为40mmol。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肝门胆管狭窄的病因并探讨各影像学诊断方法在肝门胆管狭窄疾病中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及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于1982-200482例资料完整的肝门胆管狭窄患者的主要病因以及超声(US)、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等影像诊断结果,分析各项影像技术在肝门胆管狭窄诊断中的适应症和诊断符合率.结果:恶性病变占肝门胆管狭窄病的87.80%,其中大部分由肝门胆管癌引起,占总例数的76.83%,其次胆囊癌占7.32%,结肠癌肝门转移1.22%,肝细胞癌并发癌栓2.44%等.良性病变占12.2%,主要为损伤性胆管、胆管囊肿、硬化性胆管炎以及胆管结石等.US,ERCP,PTC,MRCP对肝门胆管狭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15%,92.86%,100%,100%.结论:恶性病变是肝门部胆管狭窄病的主要原因,良性病变相对比例较小.在肝门胆管狭窄的诊断中,影像学诊断技术扮演着关键辅助作用的角色,能协助临床迅速获得准确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