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cytoreductive surgery &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CRS+HIPEC)治疗阑尾源性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的单中心诊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航天中心医院收治,病理证实为阑尾源性PMP并经CRS+HIPEC治疗604例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604例患者经历621次CRS+HIPEC治疗,平均年龄56.7岁,其中女性364例(60.3%),男性240例(39.7%),平均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ncer index,PCI)为25.7。28.5%(172/604)的患者完全减瘤(CCR 0/1)。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7%(131/604),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7%(4/604),术后5年生存率为53.6%。高级别病理类型、不完全减瘤(CCR 2/3)、PCI>20、3~4级不良事件是PMP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阑尾源性PMP临床罕见,治疗方法特殊,对于怀疑或确诊PMP的患者,尽早行规范CRS+HIPEC治疗,有望取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刘玉辉  叶盛  安鲁彪 《吉林医学》2013,34(13):2527-2528
目的:评价27例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术前诊断和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经手术证实为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2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同期胆囊切除术及保胆取石共725例)。结果:27例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患者中,全部成功采用经腹腔镜辅助胆囊切开减压胆道镜取石术。术后3个月及6个月复查均无上腹疼痛,复查B超提示胆囊大小形态正常,胆囊内回声均匀,壁光滑不厚。结论: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正确的术前诊断,术前判断结石是否嵌顿且发病时间不超过48 h,腹腔镜下保留胆囊取石手术是可行的,可以避免常规开腹及腹腔镜手术胆管损伤、出血等手术风险。腹腔镜辅助保胆取石在急性嵌顿性胆囊炎治疗中在患者有强烈保胆要求下可谨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老年患者甲状腺结节切除术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老年患者122例,其中50例施行甲状腺切除手术,72例患者选择超声引导下MWA治疗.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后并发症、术后甲状腺相关激素变化情况.结果 开放手术组患者对比于MWA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术后局部不适发生率高,总的并发症多且住院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开放手术患者术后血清TT4、血清FT3、血清FT4较术前降低而血清TSH明显升高.术前术后血清激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MWA组血清激素水平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患者甲状腺疾病选择MWA治疗,安全可行而且效果明显,有可能成为老年患者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会阴疝(perinealhelhernia)临床少见,诊断有时较难,极易造成误诊及漏诊,治疗方法不当易复发,常规手术并发症较多。2009年12月我科采闸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1例会阴疝,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胆石症是我国常见病,发病率为0.9%~10.1%,平均为5.6%,传统的全麻开腹手术创伤大、患者痛苦且恢复慢。我院2011年9月开始选择局麻下经十二指肠镜U100plus激光碎石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60余例,术后观察治疗5 d痊愈出院,其中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碎石术后随访1年未见残石与再发。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非阑尾来源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9年2月于航天中心医院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on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er-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的34例非阑尾来源PM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同时利用Log-rank检验对相关因素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本研究34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58.8%)和腹盆腔包块(52.9%);CRS+HIPEC治疗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14.7%,在随访中9例患者死亡,1、3年生存率分别为69.6%、53.5%;单因素分析中,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cancer index,PCI)>20、未行灌注化疗以及非根治性手术是预后不良的显著危险因素,而性别、年龄、组织来源、病理类型等未体现出显著相关性。  结论  非阑尾来源PMP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较难判断原发病灶,确诊需要依靠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但无论来源如何,均以腹腔内广泛肿瘤种植和局部浸润为主要临床表现,CRS+HIPEC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在非根治性阑尾来源低级别腹膜假黏液瘤(PM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非根治性阑尾来源低级别PM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及HIPEC对其治疗价值。结果237例接受术中HIPEC治疗的患者10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未接受HIPEC治疗的患者(52%vs.26%,P<0.001);同时接受术中及术后HIPEC治疗的患者10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接受术中HIPEC治疗的患者(57%vs.44%,P=0.004)。单因素分析显示HIPEC、根治程度、减瘤前PCI>30、减瘤后PCI>30、CA19-9异常为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未接受术中HIPEC治疗以及CA125异常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无法达到完全减瘤的阑尾来源低级别PMP患者,姑息性减瘤术联合HIPEC治疗仍可显著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综合征,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因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已经成为各中心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航天中心医院从2008年开始致力于PMP患者诊治工作,2016年开始将全腹膜切除应用于临床,本研究通过对既往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PMP治疗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到2019年1月航天中心医院腹膜假黏液瘤中心收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PMP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对所有患者的手术方式、根治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并通过随访结果对相关因素进行生存分析,了解CRS+HIPEC在PMP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同时对腹膜切除技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854例患者,平均年龄50岁,中位改良腹膜肿瘤指数(peritoneal cancer index,PCI)为29,其中25.5%的患者接受了根治性手术切除,细胞减灭程度(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CC)达到0或1。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1.7%,围术期死亡率为1.1%。自2016年引进腹膜切除技术后,本中心达CC-0/1的比例由14.3%升至36.5%,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16.8%vs.28.8%,P<0.001)。总体而言,CC-0/1的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64.3%,显著优于CC-2/3患者的45.8%、39.4%。在未达根治的患者中,CC-2和CC-3患者10年生存率也存在明显差异(45.5%vs.34.5%,P=0.006)。对总体生存进行分析,改良腹膜肿瘤指数、手术方式、术中是否行热灌注治疗、病理级别、CA125水平均为影响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细胞减灭术+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假黏液瘤安全有效,腹膜切除技术可显著提高根治程度并降低并发症风险;对于无法达到根治切除的患者,最大限度的减瘤亦可延长远期生存。  相似文献   
10.
"胆囊结石必须手术切除胆囊"一直被尊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1]。但是盲目的切除胆囊却忽略了术后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结肠癌及胆总管结石发病率增高等多种并发症的弊端。随着对胆囊功能的进一步研究,保胆取石成为当前治疗胆囊结石新的发展方向。我院自2011年1月-4月,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腹腔外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318例,术后效果良好,现在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