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构建腺病毒载体介导外源性人转化生长因子(humantransforminggrowthfac-tor,hTGF-β1)基因(Ad/CMV-hTGF-β1)转染到兔椎间盘髓核细胞后,髓核组织中蛋白多糖含量的变化。方法(1)纯种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5只,其中25只对腰椎间盘髓核组织注射Ad/CMV-hTGF-β1,每只注射2个椎间盘作为实验组,注射量为每个腰椎间盘20μl(6×106pfu);同时每只取2个未做注射的腰椎间盘作为自身空白对照组。其余10只兔每只注射2个腰椎间盘各20μl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实验对照组。全组共120个椎间盘。(2)手术后1~12周的不同时间段分别取出各组椎间盘组织,采用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髓核组织中蛋白多糖的含量,所得数据经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术后1周,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蛋白多糖测定值经配对t检验,t=3.968,P<0.05。(2)术后2周,三组结果经方差分析显示,F=17.871,P<0.01;各组间再行两两q检验,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间q=7.686,P<0.01;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间q=6.894,P<0.01;实验对照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间q=0.792, P>0.05。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间配对t检验,t=5.276,P<0.01。(3)术后4周,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经配对t检验,t=8.352,P<0.01。(4)术后8周,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经配对t检验,t=7.086,  相似文献   
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评价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自1994年10月~2003年10月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81例(95膝),男10例,女71例;平均年龄65.5岁(50—82岁);左膝35例,右膝26例,双侧同时置换17例;保留后交叉韧带假体18膝,后方稳定性假体62膝,活动衬垫15膝。[结果]本组平均随访42个月(14—108个月),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优:80膝(84.21%),良:10膝(10.53%),可:3膝(3.16%),差:2膝(2.10%)。优良率94.74%。[结论]作者认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的缓解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正确的选择假体、精细的手术操作和严格的术后康复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自1989年2月~1995年3月,对23例手部烧伤后重度虎口挛缩行瘢痕切除及虎口开大后,选用带旋髂浅血管蒂的腹股沟皮瓣移植重建虎口,术后均取得了满意效果。虎口挛缩的程度为0°~25°。虎口开大后达80°~90°。虎口区瘢痕切除后皮肤缺损最小8cm×5cm,最大12cm×6cm,平均10cm×5cm。皮瓣切取面积最小14cm×7cm,最大18cm×8cm,平均16cm×7cm。术后皮瓣断蒂时间为2~3周,23例皮瓣均完全成活。对重度虎口挛缩应用带旋髂浅血管蒂的腹股沟皮瓣移植重建虎口是一种简单易行、成功率高的方法。因其具有供区部位隐蔽,皮肤质量好,不损伤肢体重要血管及可早期断蒂等优点,极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斜角肌间隙内臂丛下干与邻近组织结构及胸1神经干与第1肋的关系,为临床诊治臂丛下干卡压症提供解剖学依据。②方法在21具42侧成人标本上观测臂丛下干与邻近结构的位置关系。③结果在42侧标本的斜角肌间隙内,有33侧在前斜角肌的后内侧存在孤立的肌束,臂丛下干分别从其前下方(23侧)或后上方(10侧)通过;组成臂丛下干的胸1神经干在斜越第1肋前内侧面时部分穿行于骨纤维管内。④结论该肌束的压迫或拱抬均可成为臂丛下干受压的因素之一;组成臂丛下干的胸1神经干在越过第1肋时易受压迫。  相似文献   
5.
胸腰段骨折在脊柱骨折中最常见,其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传统后入路虽然能够较为准确复位,但术中广泛剥离椎旁肌导致其失去神经支配、持续牵拉椎旁肌造成术后肌肉萎缩及瘢痕形成,这些不良因素会引起术后顽固性腰背痛和活动受限,因此患者对于其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较低[2].对于短节段跨伤椎置钉存在复位不佳、后凸矫正不足和术后断棒及断钉等并发症,因此笔者运用Wiltse肌间隙入路行跨伤椎长节段置钉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骨折.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探讨利用颈丛运动支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损伤的可行性,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形态学资料。②方法应用显微解剖方法解剖观察了30例成人尸体标本颈丛运动支的分支分布形式及其可供游离的长度和直径等。③结果颈2,颈3及颈4脊神经前支均发出运动支支配肩胛提肌及斜角肌群。其中尤以颈3及颈4脊神经发出的肩胛提肌支较为粗大且恒定。其长度分别为27.58±6.99mm和33.74±6.50mm,直径分别为0.97±0.35mm和1.16±0.45mm,平均截面积为0.20mm,所含神经纤维平均为850条。④结论颈丛部分运动支具备足够的长度和直经,用其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头皮大面积缺损常见于头皮巨大肿瘤术后或头皮外伤,修复的方法有许多种。我院自1988年3月以来,利用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和吻合血管的头皮瓣复位术治疗2例,现结合有关文献进行讨论。病例介绍例1 女,39岁。因头部肿物35年,于1988年3月27日入院。患者自4岁起右顶部生一肿物,如枣大小。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扩大,至入院时肿物已蔓延到额、颞部。检查:右额、顶、颞部肿瘤为20cm×15cm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亚急性期不同处理方式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新生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冷疗组、热疗组、冷热交替组、对照组。建立急性软组织损伤亚急性期动物模型,各组分别给予相应处理,72h后处死所有大鼠,取损伤部位肌肉组织,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并行组织学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测定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热疗组、冷热交替组组织学评分低,差异有显著性(F=37.30,q=7.42、13.36,P0.05);TGF-β1水平、SOD活性升高,MDA表达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F=10.40~34.77,q=2.14~59.58,P0.05)。与热疗组比较,冷热交替组TGF-β1、SOD升高,MDA表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q=2.05~5.89,P0.05)。结论热疗、冷热交替处理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亚急性期可以起到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TGF-β1及SOD的水平,降低MDA表达而实现的,且冷热交替治疗效果优于热疗。  相似文献   
9.
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观察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的临床应用效果。②方法应用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移植修复四肢肌腱、韧带缺损及周围神经损伤共51例。手术方法:对肌腱缺损行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移植修复术,对周围神经损伤和关节韧带损伤行人发角蛋白人工腱功能重建术,对跟腱断裂行人发角蛋白人工腱“8”字缝合修补加固术。缝合方法均用可吸收缝合线行编织缝合。术后患肢用石膏制动28~42d.术后随访时间为60~390d.③结果51例手术全部成功。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1%.多数病人切口可达到一期愈合。术后腱体无粘连,患肢功能恢复好。④结论人发角蛋白人工腱是一种较理想的生物材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