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单针单线缝合法和HP(hemodynamic plus)瓣对小瓣环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效果。方法对17例小瓣环主动脉瓣病变的患者联合应用单针单线缝合法植入HP瓣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术中探查主动脉瓣瓣环直径为19~22mm。术后1周复查心脏超声。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无严重的并发症。术后左室舒张末径为(49.1±9.4)mm、左室重量指数为(80.6±18.6)g/m~2、主动脉瓣跨瓣峰值压差为(21.6±12.6)mmHg(1 mmHg=0.133 kPa),均较术前[(61.5±10.3)mm、(126.5±35.1)g/m~2、(82.6±52.6)mmHg]显著降低(P值均<0.01)。患者术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x~2= 42.610,P<0.01)。结论小瓣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时,联合应用单针单线缝合法植入HP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纵隔神经内分泌癌伴Cushing综合征一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隔神经内分泌癌在纵隔肿瘤中并不多见,仅占纵隔肿瘤的6%[1]。现将1例纵隔神经内分泌癌伴Cushing综合征的病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2岁。因体质量增加半年,多饮、多食、多尿半月,于2004年4月21日入我院内分泌科。查体神志清,身高168cm,体质量74kg,体质量指数27.2kg/m2,血压190/130mmHg(1mmHg=0.133kPa)。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呈满月脸,颜面红,眉毛浓密,毳毛明显,双侧腋窝、腹部和大腿根部见瘀斑,水牛背。两肺呼吸音清、对称,未及干湿啰音穆?8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及病理性杂音。腹隆,双下肢及双手背浮肿。入院检查患者空…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红树林海泥中分离放线菌,探讨其多样性;并对分离菌株合成新型糖苷类化合物的代谢潜力进行评估和发掘。方法利用3种培养基进行菌株分离,对排重后菌株进行16SrDNA序列多样性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糖基转移酶基因筛选,对阳性菌株进一步进行合成潜力的评估及抗肿瘤活性的筛选。结果分离纯化得到148株红树林放线菌,分布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的54个种、原小单胞菌属(Promicromonospora)、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和诺卡氏菌属(Nocardia)。3株菌株有合成新型糖苷类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并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结论红树林土壤蕴含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和合成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是新药开发和天然活性产物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孙艺华  陈海泉 《肿瘤》2006,26(10):941-943
目的:了解微创Muscle-Sparing开胸术(MST)与标准后外侧切口开胸术(SPT)对肺癌患者手术创伤程度的差别。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入SPT组和MST组各30例。对每例患者术前、术后第1、3、7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用ELISA方法测量血清中IL-1β、IL-6、TNF的浓度,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量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浓度。应用SPSS统计软件比较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和急性反应期蛋白浓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炎性因子和急性反应期蛋白较术前有明显变化(P<0.05)。IL-1β、TNF变化程度在两个手术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IL-6的浓度在术后第3天MST组浓度变化较SPT组要低(P<0.05)。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浓度在术后第1、3、7天MST组浓度变化均较SPT组要低。结论:微创Muscle-Sparing开胸术相对于传统标准后外侧切口开胸术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5.
陈海泉  周建华  曹勇  周贤  孙艺华 《上海医学》2004,27(10):726-727
目的 推荐一种经听诊三角的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方法 我院共行32例此类手术。切口是经肩胛骨下角作一弧形切口,不损伤背阔肌及前锯肌。结果 3例后纵隔肿瘤切除,22例肺叶切除,1例全肺切除,2例复发性气胸,1例肺活检,1例凝固性血胸纤维板剥脱,2例肋骨纤维结构不良切除。这种经听诊三角切口完全满足这些手术的需要,无需输血,无围手术期死亡,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胸壁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操作简便、暴露充分,可供部分胸外科手术选用。  相似文献   
6.
7.
背景与目的:在肺癌的基础研究中,有特定基因变化的肺癌细胞株非常重要.k-ras激活和p53突变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诱导小鼠肺癌生成,对肿瘤进行培养,建立p53-/-,k-ras基因型的小鼠肺癌细胞株.方法:用病毒吸入法,对p53loxp/loxp,Loxp-Stop-Loxp k-rasG12D转基因小鼠肺部细胞进行条件性基因敲除,诱导小鼠产生肺癌.通过HE染色和PCR法对小鼠肺癌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基因型鉴定,对肿瘤细胞原代培养建立p53-/-,k-ras基因型的小鼠肺癌细胞株,并通过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生长曲线分析和核型分析对细胞株进行验证.结果:成功建立p53-/-,k-ras基因型的小鼠肺腺癌细胞株.p53-/-,k-ras基因型的小鼠肺癌细胞株体外生长速度与人肺腺癌细胞A549生长速度接近,能够在软琼脂中形成肉眼可见的克隆.结论:成功建立p53-/-,k-ras基因型的小鼠肺癌细胞株,为下一步的实验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治疗支气管肺癌的中期随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外科治疗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对肺叶切除手术是安全、切实可行的,现已成为国外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但目前国内尚未见关于其与预后的相关报道。本研究主要探讨微创肌肉非损伤性手术(Muscle—Sparing)治疗支气管肺癌的手术安全性、彻底性及临床有效性。方法:2001年至今随访超过1年的150例行Muscle—Sparing手术的支气管肺癌病例,其中男性113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64.61岁。病理类型:鳞癌63例,腺癌66例,小细胞癌9例,腺鳞癌6例,大细胞癌3例,粘液表皮样癌1例,肉瘤样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病理分期:ⅠA期18例,ⅠB期54例,ⅡA期4例,ⅡB期17例,ⅢA期46例,ⅢB期7例,Ⅳ期4例。手术方式:右侧肺叶切除者76例,右全肺切除者10例,左侧肺叶切除者52例,左全肺切除者12例。术中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平均清扫淋巴结6.6组(包括第2组至第11组)。这150例患者随访了12~58个月,平均随访18.6个月。结果:术后支气管切缘阳性者12例,手术后需输血者5例,有4例患者出现乳糜胸,3例发生皮下积液。围术期死亡率为1.3%。术后1年总的生存率为78%,术后3年总的生存率为62%。结论: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与传统的胸部后外侧切口开胸手术比较,具有一定优势。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操作简单,手术视野充分,几乎可以完成所有的肺癌切除手术,可以作为肺癌手术的常规术式。而且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的中期随访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与肺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从多个方面对肺癌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研究,特别是肺癌与生长因子的关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 like growthfactor,IGF)也开始受到重视。本文主要对IGF及其与肺癌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353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年开始我们为353例病人采用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完成手术,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