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1篇
药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低温冷冻肌腱细胞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深低温冷冻方法对肌腱细胞活性的影响,比较程序性降温和普通深低温冷冻法对腱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纯种SD大鼠24只(出生21 d),随机分为3组,取双侧跟腱.新鲜肌腱对照组(A),常规深低温冷冻组(B),程序性降温深低温冷冻组(C).采用相同的方法对3组肌腱细胞进行细胞培养.相差显微镜观察原代和传代后细胞的生长,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考察细胞的活性;对细胞进行成纤维细胞染色、胶原染色和对细胞进行形态观察(扫描电镜);水解法定量分析细胞培养基中羟脯氨酸浓度的变化,检测细胞合成胶原的能力.结果原代细胞培养时A组细胞的生长速度快于B组和C组(P<0.01),C组细胞的生长速度快于B组(P<0.01),这种生长速度的差异在细胞传代后消失.细胞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符合成纤维细胞形态.3组细胞培养基中羟脯氨酸浓度变化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经深低温冷冻处理的肌腱中仍存在具有活性的腱细胞,但数量显著少于新鲜肌腱中活细胞的数量.应用计算机控制程序性慢速降温方法处理的肌腱其活细胞的数量有所提高,但仍低于新鲜肌腱中活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纯性前臂屈肌挛缩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单纯性前臂屈肌挛缩的患者,平均年龄13.5岁,临床表现为中、环、小指屈曲畸形.早期患者采用理疗、体疗和支具牵引;晚期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根据病情选择术式,术中发现主要病变为中、环、小指指深屈肌肌腹纤维化.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结果 术后2例失访,14例获得随访,其中优7例,良5例,中2例.受累手指屈伸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单纯性前臂屈肌挛缩发生后,早期应进行康复治疗,晚期手术治疗结合后康复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肩关节前路松解复位、后路关节囊紧缩及关节孟后路截骨治疗产瘫肩关节内旋挛缩畸形伴肩关节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孟肱关节脱位的7例产瘫并发肩关节内旋挛缩畸形患者,男2例,女5例,年龄1.4~4岁,平均2岁2个月。孟肱关节畸形按照Water的标准进行分型,Ⅳ型5例,Ⅴ型2例。2例行肩关节前路松解复位,肩关节最大外旋位固定6周;5例同时行后路关节囊松解、紧缩及关节孟截骨,将后倾的关节孟向前掀起,取三角形髂骨块植骨,术后行石膏固定4周。结果2例单纯行前路松解复位者术后分别随访48,60个月,Mallent评分分别由术前6分至术后10分;CT及X线平片复查示,肱骨头前脱位,关节孟后侧部分仍后倾。5例同时后路行关节孟截骨,术后随访36~49个月,平均3年4个月,Mallant评分由术前平均5。4分至术后8.6分;经CT及X线平片复查,孟肱关节复位良好,关节孟包容良好,关节孟后倾纠正。结论对于产瘫肩关节内旋挛缩导致的肩关节脱位,前路松解复位、后路关节囊松解、紧缩及关节孟后路截骨,可使脱位的孟肱关节复位并恢复关节孟的包容同时改善其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后异体细胞在关节外环境中随时间推移的动态转归情况。方法取供体大鼠跟腱移植桥接于36只受体大鼠跟腱缺损处,于术后1、4、8周取移植肌腱提取细胞DNA(每次12只动物),以DNA微卫星重复位点为分子标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移植物细胞DNA的微卫星重复序列。通过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分析移植物DNA的基因型。结果术后1周,供体DNA含量显著减少(P<0.01),4只动物体内可测到供体DNA。术后4周,2只动物体内可测到供体DNA。术后8周,12只动物体内移植物中均不能检测到供体DNA。结论深低温冻存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后异体细胞在关节外环境存活不超过8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健侧C_7,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与下干直接吻合,重建儿童创伤性臂从神经撕脱伤屈指功能的效果.方法 健侧C_7,在其前后股的远端切断,向近端游离至椎间孔,经椎体前通路牵至患侧.游离患侧臂丛下干及内侧束,切断下干后股及胸前内侧神经.将正中神经、尺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自内侧束的起始处一直游离到上臂中段.息肩前屈、内收至0°位,肘关节屈曲90°,上提患侧下干并与健侧C_7,直接吻合.2004年8月至2008年3月对20例患儿进行了健侧C_7,与患侧下干或内侧束直接吻合术.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5-18岁,平均13岁;伤后到手术时间1-11个月,平均4.6个月.全臂丛撕脱伤13例,中、下干撕脱伤7例.为减少吻合口张力,11例进行了肱骨短缩,短缩长度2.5-4.5 cm,平均(3.1±0.7)cm.结果 术后患者随访时间12-51个月,平均 27.4个月.屈指肌力4级18例,2级2例;屈拇长肌力4级10例、3级8例、2级2例.小指展肌肌力3级l例,2级1例;拇短展肌肌力3级1例.结论 健侧C_7,与患侧下干直接吻合,由于只有一个吻 合口及缩短了神经再生的距离,其重建屈指、屈拇功能的效果满意,并可恢复手内在肌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7.
同种异体肌腱移植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肌腱损伤是手部常见损伤之一 ,而肌腱缺损约占肌腱损伤的 2 5 %。对于多条肌腱缺损的患者 ,由于自体肌腱供体来源有限 ,人工肌腱的技术尚难以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因此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是目前修复多条肌腱缺损为理想的方法。异体肌腱的优点有 :来源充足 ,取材方便 ,手术时间短 ,不对患者造成新的损伤。国内外学者对异体肌腱的获取、保存、处理、临床应用和预后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以使异体肌腱移植技术日臻完善。1 异体肌腱移植的历史最早的关于异体移植的报告是在 1881年 ,此后相继出现了一些关于异体组织保存方法的报告 .Inclan…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闭孔神经移位修复腰骶丛神经根撕脱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取15具成人尸体标本,显露双侧闭孔神经及腰骶丛神经根.测量闭孔神经从主干起始部至闭孔入口处的长度及其在闭孔入口处的横径和纵径,计算横截面积,并在高倍显微镜下计数有髓神经纤维数目.以相同方法测量并计算股神经相应指标.2002年1月至2007年9月,共为5例腰骶丛损伤患者进行闭孔神经移位术.行健侧闭孔神经经椎体前腹膜后通路移位与患侧股神经直接吻合4例,闭孔神经移位与同侧S1神经根直接吻合1例.结果 闭孔神经的平均长度为(10.51±0.9)cm,横径(2.03±0.37)mm,纵径(2.78±0.29)mm,有髓神经纤维数目(5974±1996)根;股神经横径(3.79±0.58)mm,纵径(6.53±0.61)mm,有髓神经纤维数目(15 860±4350)根.术后3~7 d,所有患者供肢内收肌肌力均减弱至2~3级;术后3个月,4级2例,3级2例,2级1例(至术后1年时,内收肌肌力恢复3级).4例修复患侧股神经的患者,术后分别随访8个月~5年,股四头肌肌力4级2例,2级1例,1级1例;1例行闭孔神经移位与同侧S1神经根直接吻合的患者,术后11个月时小腿三头肌及屈趾肌肌力恢复至3级.结论 闭孔神经可作为一个安全有效的动力神经源,用其修复腰骶丛神经根撕脱伤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采用多组神经移位术结合后期手功能重建恢复全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主动拾物功能的疗效。方法 33例全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一期手术均采用多组神经移位术,即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恢复肩外展,健侧C7神经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与患侧下干直接吻合重建屈指、屈腕功能,同时将下干发出的前臂内侧皮神经移位修复肌皮神经恢复屈肘功能,膈神经与下干后股直接吻合同时重建伸肘、伸指功能。术后选择肌力获得有效恢复(肩外展恢复到30°或以上, 伸肘、伸指肌力达到3级或以上,屈肘、屈腕、屈指肌力达到4级或以上)的患者进行二期手功能重建恢复患手的主动抓握功能。主要包括腕关节固定术、拇外展功能重建及掌板紧缩术等。结果 一期神经移位术后平均41±7.7(36~73)个月。10例患者的肌力恢复达到二期手功能重建的条件,其中8例已进行二期手功能重建。6例患者恢复了部分主动拾物功能,1例因爪形指纠正失败,另1例因腕融合术后伸指肌腱粘连致伸指功能丧失。结论 新设计的多组神经移位术可同时恢复全臂丛撕脱伤患者的肩外展、屈肘、屈腕、屈指及伸肘、伸指的有效肌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后期手功能重建,可成功重建患侧上肢的部分主动拾物功能。  相似文献   
10.
异体肌腱移植术后粘连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异体肌腱移植术后粘连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肌腱粘连的因素. 方法 1990年5月-2000年6月,行异体肌腱移植手术85例因肌腱粘连行二期肌腱松解术.男76例,女9例;年龄8~46岁,平均24.5岁.机器绞伤、碾压伤38例,电烧伤32例,切割伤4例,爆炸伤4例,肢体离断伤7例.屈肌腱缺损66例,伸肌腱缺损19例.单指肌腱缺损6例,两指以上79例.缺损范围为Ⅰ~Ⅴ区.术前关节总活动度<220°者73例.合并皮肤缺损者以皮瓣修复创面,骨折行内固定,骨缺损行髂骨移植,血管、神经及肌肉损伤行一期修复. 结果 85例异体肌腱移植术后主动活动度小于被动活动度50%以上,于移植术后4~15个月行二期肌腱松解术,平均8.8个月.松解后第2天开始主动手指屈伸活动,并配合支具牵引进行功能锻炼.松解术后患者均获7~17年随访,平均12.7年.患者关节主动活动度与被动活动度一致,平均关节总活动度为200°. 结论 患者受伤的严重程度是影响肌腱愈合和粘连的主要因素,改进异体肌腱的选材和处理方法,以及制订安全有效的早期功能锻炼方案可减轻术后粘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