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索白藜芦醇对酒精诱导雄性大鼠骨量减少和骨强度降低的影响。方法 30只12周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3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给予0.4 mL/100 g的20%乙醇溶液,每周3次。治疗组接受白藜芦醇40 mg/kg治疗,每日一次,治疗为期12周。治疗结束时收集血清和股骨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股骨骨密度较模型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cro-CT显示治疗组大鼠股骨干骺端较模型组具有更多骨小梁以及更佳的骨微观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结果显示治疗组股骨的极限载荷和峰值负荷较模型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检测结果表明治疗组的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酒精诱导雄性大鼠骨量减少和骨强度降低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负载BMP-2掺锶磷酸钙复合材料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获取SD大鼠成骨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磷酸钙组(CPC组)和复合材料组(BSCPC组);培养基中分别添加安慰剂、磷酸钙和负载BMP-2掺锶磷酸钙共培养一段时间,通过CCK-8法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及茜素红染色观察细胞的功能状态,蛋白电泳观察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KB,RANK)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ligand of 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共培养1、3、5和7 d,和Con组比较,CPC组和BSCPC组的成骨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5),且以BSCPC组成骨细胞数目最多(P0.05);共培养14 d及21 d,和Con组比较,CPC组和BSCPC组的成骨细胞的矿化能力及ALP活性明显增加(P0.05),且以BSCPC组细胞钙化能力最强及ALP活性最高(P0.05);共培养7 d,和Con组比较,CPC组和BSCPC组的成骨细胞的OPG表达明显增加,而RANK及RANKL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以BSCPC组的成骨细胞蛋白OPG、RANK及RANKL蛋白表达量改善最为显著(P0.05)。结论负载BMP-2掺锶磷酸钙复合材料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改善细胞活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生素K2能否促进卵巢切除骨质疏松(OVX)大鼠骨折愈合。方法将3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OVX+维生素K2组。大鼠卵巢切除术后3个月,在右侧股骨干制作单侧股骨干骨折。然后在通过维生素K2治疗8周后处死动物,行X线片检测;对骨折的股骨进行生物力学检测并观察血清骨钙素(BGLAP)、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和雌二醇水平的变化。结果与OVX组相比,OVX+维生素K2组观察到更多骨痂组织形成和更好的骨愈合,并且BGLAP、ALP和TRACP水平降低,但是血液雌二醇水平没有观察到显著增加。与OVX组相比,OVX+维生素K2组显示出骨强度、最大负荷和弹性显著增加。结论维生素K2具有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折愈合新型替代治疗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甲状旁腺素(1 -34)对去卵巢大鼠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种植体骨整合的影响。方法行双侧卵巢摘除术后12 w,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PTH组、Sr组及PTH + Sr组,之后分别在双侧股骨植人羟基磷灰石或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的钛钉,PTH组及PTH + Sr组术后给予PTH治疗。12 w后处死大鼠取双侧行Micro-CT、组织学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 Micro-CT三维重建显示,PTH + Sr组钛棒周围有最多的骨组织形成,微观参数定量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相比,PTH +Sr组骨体积分数BV/TV增加了 2. 45倍,骨小梁数量(Tb.N)增加了2. 94倍,骨小梁连接密度(Conn. D)增加了 2.31倍,骨小梁厚度 (Tb.Th)增加了1.56倍,而骨小梁分离度(Tb.Sp)降低了 1.65倍(P<0.05)。骨生物力学结果表明,相对Control组而言,Sr 组,PTH组及PTH+Sr组的最大推力分别增加了 1.27倍、1.36倍及1.61倍(P<0.05)。组织学结果显示12w时,Sr组,PTH 组及PTH + Sr组的骨面积比率(BAR)相较于Control组分别提高了 1. 52倍、1. 73倍及2. 30倍(P < 0. 05),其骨-种植体接触率 (BIC)分别提高了 1.35倍、1.56倍及2. 21倍(P<0.05)。结论 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结合PTH (1-34)可以加强植人体在骨质疏松骨中的骨整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PFNA治疗4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45~135 min,术中出血量60~180 ml。骨折全部愈合。2例出现螺钉松动、退钉现象,无患肢缩短、髋内翻、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血管神经损伤等情况发生。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35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95. 74%。结论熟练掌握PFNA操作技术及骨折复位技巧,可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医学图像非刚性配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图像非刚性的配准在医学诊断和治疗计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者们为此提出了各种非刚性配准算法.本文首先分析了非刚性配准的必要性;接着介绍了近年来提出的典型非刚性配准算法,给出了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最后对非刚性配准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麦角甾苷(MJZG)治疗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降低和骨量流失的潜在影响,并探索可能的机制.方法 通过双侧去卵巢构建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以及麦角甾苷(MJZG),每组10只;其中MJZG组大鼠接受麦角甾苷(100 mg/kg)治疗12周;待治疗截止时获取股骨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β-TCP修复骨质疏松性大鼠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取SD大鼠20只,先去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等饲养3个月保证骨质疏松模型成功后再建立双侧大鼠股骨干骺端缺损模型,将手术成功的骨质疏松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均分为两组,β-TCP植入组于骨缺损处植入β-TCP,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4,8周进行大体观察、X射线摄片、组织病理学观察,Micro-CT观察。结果 术后4周、8周,β-TCP 植入组:缺损区X射线影像有明显的骨组织生成,HE染色可见大量骨小梁和较多核深染的长梭形骨细胞,Micro-CT显示骨微观结构修复效果较好,且能明显增加股骨骨密度;空白对照组X射线骨组织生成较少,骨小梁或骨板结构较少,排列较紊乱,Micro-CT显示骨微观结构修复效果不够理想,股骨骨密度增加不明显。结论 β-TCP可较好地修复骨质疏松性大鼠股骨干骺端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在初次单侧全髋置换术(THA)中应用效果。 方法纳入标准:年龄≥60岁、初次单侧THA、无利伐沙班和氨甲环酸过敏史。排除标准:发生过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或术前血管彩超异常;血常规异常及凝血功能紊乱;心脑血管意外史;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行初次单侧THA的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146例,分为利伐沙班联合氨甲环酸组(实验组73例)和利伐沙班组(对照组73例),对以下计量指标进行t检验: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和凝血指标、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对以下计数指标进行卡方检验:性别构成、疾病类型、输血例数。 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t=0.657,P> 0.05)、性别(χ2=0.068,P>0.05)、体重指数(t=1.026,P>0.05)、疾病类型(χ2=0.383,P>0.05)及手术时间(t=0.193,P>0.05)之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失血总量(t=16.876,P<0.05)、术后引流量(t=15.203,P<0.05)、输血例数(χ2=6.032,P<0.05)、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值(t=4.874,P<0.05)、红细胞比容(t=5.768,P<0.05)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失血总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值、红细胞比容均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血栓事件发生。 结论局部使用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在老年初次单侧THA术中不仅不影响患者全身的凝血系统,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而且还可以明显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5例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20~55岁,平均35.6岁;T_(11)8例,T_(12)18例,L_1 19例,L_2 10例。根据AO分型,A1型10例,A2型17例,A3型18例,B2型7例,B3型2例,C1型1例。按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其中传统跨伤椎4钉固定20例,为对照组;伤椎双侧6钉固定22例,为双侧组;伤椎单侧5钉固定13例,为单侧组。比较3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费用;临床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指标:术后即刻伤椎高度、Cobb角矫正率及末次随访伤椎高度、Cobb角丢失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平均15.2个月,术后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3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费用方面,对照组(20 932.4±298.3)元明显低于单侧组[(22 428.2±321.5)]元与双侧组[(23 630.5±310.5)]元(P0.05),且单侧组低于双侧组(P0.05)。在VAS评分、腰椎ODI评分方面,3组间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伤椎高度、Cobb角矫正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伤椎高度丢失率方面,单侧组[(6.3±2.1)%]和双侧组[(5.6±2.8)%]均优于对照组[(9.2±1.8)%](P0.05),但单侧组和双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末次随访时Cobb角丢失率方面,单侧组[(15.2±6.5)%]和双侧组[(13.9±7.2)%]均优于对照组[(23.6±7.5)%](P0.05),但单侧组和双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均适用于胸腰段骨折治疗,短期疗效相当;伤椎单侧固定与双侧固定在维持伤椎高度及防止后凸畸形发生上均优于传统跨伤椎固定;伤椎单侧固定与双侧固定临床效果相当,但单侧固定住院费用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