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小切口短重建钢板治疗跟骨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的手术技术及内固定方法。方法取外踝尖下方1.5~2.0,跟距关节水平横形小切口,短重建钢板固定跟骨骨折36例44足。结果本组获得随访3~36个月,采用Fernandez评分标准分为4级:本组优26足,良9足,可7足,差2足,优良率为79.54%,优良可率达到95.45%。结论本组所设切口位于跟骨前中部,易于暴露后关节面,因后关节面的凸面与距骨的凹面相吻合,及结节关节角的较好恢复,符合生物力学稳定性要求,减少了创伤性距下关节炎的发生率。术中手术技巧的运用,显著减少了创口感染、延迟愈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正中入路微创治疗后交叉韧带(PCL)止点撕脱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2007年10月~2013年9月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患者44例的病例资料,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入路方法治疗25例,后正中入路治疗19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复位情况及Lysholm评分,评价并比较手术疗效。结果所有病例随访时间为(7.5±2.1)个月。膝后内侧入路组手术时间为(53.2±12.3)min,切口长度为(13.6±3.3)cm,后正中入路组手术时间为(32.6±9.2)min,切口长度为(2.3±0.8)cm,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术前Lysholm评分为(47.65±5.02)和(48.73±4.28),术后6个月分别提高到(91.36±4.87)和(90.52±3.72),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术后Lysholm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正中入路微创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能达到常规入路同样的手术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髋部暂时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髋关节暂时性骨质疏松症(transient osteoporosis of the hip,TOH)被归类为骨髓水肿综合征的一种。TOH既往研究不少,对其发病机制存在争议。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发展,研究发现该病发病机制较复杂且不明确,本文从神经源性、骨坏死、血管功能异常、软骨下骨折、遗传、区域性加速现象等方面对TOH的相关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4.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及对其隐性失血。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9例,男41例,女8例;年龄65~91岁,平均79岁。骨折按改良Evens分型:Ⅰ型1例,Ⅱ型12例,Ⅲ型36例;均为新鲜骨折。患者患髋疼痛、活动受限,患髋肿胀、皮下瘀血,外旋畸形,X线及CT检查提示均为完全骨折。49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3例患者因骨折粉碎,闭合复位不满意,予以有限切开复位后PFNA固定。结果:患者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49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2个月。VAS疼痛评分术前的7.70±1.97,术后6个月1.00±0.26,较术前明显好转(t=2.68,P0.01)。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8.70±4.19提高至术后6个月91.70±5.31,其中优34例,良7例,可7例,差1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2周。1例患者由于骨质疏松,骨折粉碎严重,同时伴有精神分裂症,依从性差,故出现股骨大转子移位,经保守治疗获得愈合。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创伤类型,在缓解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病患生活质量上,PFNA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其存在的隐性失血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用编织法手术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使用克氏针、钢丝利用编织法手术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21例。采用 Bostman 髌骨骨折功能评分优良率,X 线检查及膝关节功能检查评定临床效果。结果21例手术时间55~85min,过程顺利,术后2周内出院,切口愈合良好,术后6个月随访X 线摄片示髌骨均骨性愈合,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优16例(76.2%),良5例(23.8%);膝关节伸(-3±2)°,屈(125±5)°。随访中未见切口感染、膝前疼痛、异物反应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编织法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固定可靠,术后患者能够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早期负重,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自行改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工作通道控制球囊扩张方向,并应用其行PKP手术(controllable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C-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总结其治疗OVCF的优势。方法 :将传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工作通道末端2cm改为边缘圆钝的圆弧状和斜坡状缺口结构,通过调整工作通道方向控制球囊扩张方向。从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应用其治疗43例胸腰椎OVCF患者,并与同期收治的48例采用PKP治疗的OVCF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骨折部位、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密度和骨折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及术后6个月时的VAS评分、楔形角和后凸角的恢复情况及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8例发生骨水泥漏,其中C型骨水泥漏6例,B、S型各1例,均发生在传统PKP组,均未出现神经症状及血管栓塞等并发症;C-PK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1.3±5.2个月(6~3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3d及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楔形角及后凸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同一时间点的VAS评分、楔形角及后凸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PKP治疗胸腰椎OVCF是一种有效方法 ,可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孙方贵  刘瑞  熊新为  徐荣明  张强理 《中国骨伤》2022,35(10):1004-1007
目的:探讨胸锁关节钩接骨板治疗急性锁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例急性不稳定性锁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46~63岁;车祸伤10例,高处坠落伤2例;均为多发伤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2~14 d。均选用国产胸锁关节钩接骨板手术治疗,手术用时40~115 min,术中出血量30~110 ml,随访时间10~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8周。末次随访时采用肩关节功能评分(Rockwood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2例均获随访,末次随访无明显疼痛,患肩Rockwood评分13~14分,健肩14~15分。结论:胸锁关节钩接骨板预弯型钢板固定贴服,悬梁设计保留胸锁关节活动度,手术安全简单,避免操作过程中损伤重要器官,预后良好,是治疗锁骨近端骨折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