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A,TSA)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机理。方法:四甲基偶唑氮蓝(MTT)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Hoche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印迹分析雄激素受体(AR)蛋白的表达;反转录PCR检测AR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TSA在较低浓度即能有效抑制LNCaP细胞的增殖,EC50为125.9nmol·L-1,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药物处理后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p21表达增高,AR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被清除。TSA对AR的清除是发生在蛋白水平的降解,而不影响其转录。结论:TSA能够清除对细胞生长具有重要作用的AR细胞信号通路,从而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发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经尿道切除直径3cm的膀胱肿瘤是电切手术的难点之一。本研究目的是探讨经尿道切除膀胱内大体积肿瘤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精准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技术,对26例膀胱肿瘤患者(肿瘤最大直径3cm)进行经尿道切除,均未行闭孔神经阻滞。首先以针状电极在距肿瘤基底周边0.5~1cm处正常膀胱黏膜电灼作为标志,然后将针尖插入膀胱肌层,向远离膀胱壁方向牵拉、切断。完整剥离肿瘤后,自电切镜电极通道置入胃镜下息肉切除器的钢丝圈,将肿瘤套住后,保留镜鞘,连同镜体向外牵拉,完整取出肿瘤。如果肿瘤直径过大不能拉出,则继续用力牵拉、收紧钢丝圈,将瘤体切割为2~4份,再分别取出。记录手术时间、有无闭孔神经反射、肿瘤病理分期及有无复发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精准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肿瘤位于膀胱侧壁未进行闭孔神经阻滞。肿瘤最大直径3.0~6.0cm,单枚肿瘤切除时间20~75min,平均(42.4±20.3)min。术中均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无膀胱穿孔等并发症,切除的肿瘤均获得完整病理分期。结论精准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是膀胱肿瘤切除手术的全新方法,在切除膀胱内较大肿瘤时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哺乳动物的胚胎造血表现为时间和空间的连续变化。既往研究表明,129小鼠来源的胚胎干细胞系(em-bryonic stem cells,ES细胞)的体外分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胚胎造血。为研究C57BL/6小鼠来源的ES细胞系体外定向造血细胞分化的特点,分离C57BL/6小鼠3.5天囊胚的内细胞团建立ES细胞系并采用常规方法鉴定,应用体外二步分化法形成拟胚体并进行集落培养,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鉴定造血前体细胞。结果表明:所建ES细胞系MES-1符合建系标准,其体外分化后可在不同阶段的拟胚体中发现多种造血前体细胞的有序出现,包括原始红系前体细胞,永久红系前体细胞,混合集落形成细胞和粒单系集落形成细胞。RT-PCR分析显示,拟胚体表达多种造血特异性的转录因子和造血标记。结论:自C57BL/6小鼠建立的ES细胞系MES-1体外定向造血细胞分化在一定程度上能模拟胚胎造血。  相似文献   
4.
针对泌尿系统器官形状不规则、三维重建难度较大的特点,应用3Ds Max多边形建模方法,介绍了重建肾脏、肾上腺、膀胱、前列腺等泌尿系统器官的细节和要点.指出重建的三维模型可以任意角度、任意方向旋转,具有较强的真实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复习和再认识后腹腔镜下后腹壁解剖结构的形态和位置关系,建立和确认后腹腔镜下肾脏手术的解剖标志,提高后腹腔镜手术操作水平. 方法 2010年1-8月,对35例后腹腔镜下肾脏手术进入后腹腔和控制肾动脉之前的操作过程进行分步解剖技术研究,记录后腹壁解剖标志的形态和位置毗邻关系,分析验证各解剖标志与肾、肾门和肾动脉的关系. 结果 后腹腔镜下可见后腹壁由膈肌的腰部、腰方肌和腰大肌以及外侧弓状韧带、内侧弓状韧带和膈肌脚构成,这些肌肉和韧带在肾门背侧附近交界移行.内侧弓状韧带横行向脊柱方向指向肾门附近,膈肌脚的弧形部分与肾动脉走行成镜像状态.35例术中均可以观察到这些解剖结构,按此标志定位肾和肾门,35例均可直接到达肾门解剖分离肾动脉和静脉. 结论 后腹壁肌肉和韧带的位置和形态相对固定,在腹腔镜下清晰可见,可以作为后腹腔镜下肾脏手术的解剖标志.参考后腹壁的肌肉和韧带解剖标志定位肾脏,解剖分离肾门和肾动脉是有效的实用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化学位移成像(chemical shift imaging,CSI)对肾上腺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8例肾上腺肿瘤患者,术前均进行了MR-CSI检查,对其病历资料及MR图象进行分析。结果:12例肾上腺腺瘤在MR—CSI同相位、反相位序列的检查中,均表现为反相位不同程度的信号减低,6例非腺瘤性病变反相位上不表现为明显的信号降低。结论:MR—CSI对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的下尿路症状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对30例高龄前列腺癌接受内分泌治疗后病情稳定患者的下尿路症状进行问卷调查,B超检测前列腺体积。根据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储尿期症状评分+排尿期症状评分),判断各项评分与QOL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后腺体明显萎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尿路症状,并以储尿期症状为主,IPSS评分、储尿期症状评分与QOL呈正相关。结论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在内分泌治疗后,梗阻因素不再是下尿路症状的主要原因,膀胱老化所致的储尿期症状成为了影响患者QOL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随着肾移植术后存活率的不断提高,性功能和生育能力则成为肾移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低的标志之一。我院 1978年以来已行同种肾移植 986例,随机选取 48例肾移植术后存活 3年以上男性患者进行性功能情况随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 48例,均为男性,年龄 25~ 53岁,平均年龄 35.7岁,原发病均为慢性肾炎尿毒症。术前血液透析,每周 2~ 3次,时间为 1个月~ 2年,术后存活时间 3~ 17年,平均 6.7年,其中行两次肾移植 5例。术后均采用三联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硫唑嘌呤、强的松 )治疗。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直接询问相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人UROC28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以PUC-19-UROC28质粒为模板,扩增UROC28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序列,克隆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中,酶切鉴定目的基因。重组质粒用脂质体转染HEK293细胞,Western blot观察基因表达情况。结果:PCR扩增的特异性片段长度为430bp,以此构建的重组质粒pcDNA3-UROC28,经EcoRⅠ和XbaⅠ双酶切后显示5.4kb和430bp左右的两条片段,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人UROC28cds序列一致。证明UROC28因已成功克隆到了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中。Western blot证实pcDNA3-UROC28转染HEK293细胞24 h后有UROC28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cD-NA3-UROC28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HEK293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复方雪参胶囊联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与对照组65例,治疗组口服复方雪参胶囊+非那雄胺+多沙唑嗪,对照组服用非那雄胺+多沙唑嗪,分别于治疗180d后比较两组的病情程度改善情况及IPSS评分、QOL评分、最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及前列腺体积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IPSS积分下降了42.05%(P<0.01),QOL评分下降1分(P<0.05),前列腺体积减少20.0%(P<0.05),膀胱残余尿下降41.48%(P<0.01),最大尿流率提高4.9ml/s(P<0.01).对照组IPSS积分下降了27.86%(P<0.01),QOL评分下降1.2分(P<0.05),前列腺体积减少19.15%(P<0.05),膀胱残余尿下降27.96%(P<0.01),最大尿流率提高2.9ml/s(P<0.05).两组间IPSS评分、膀胱残余尿、最大尿流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口服复方雪参胶囊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辅助治疗方法,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