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踝关节骨折脱位为临床常见损伤,这种损伤中的下胫腓分离是踝关节治疗中的重点和难点,处理不当,踝关节的稳定性不良,是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的常见因素。现将我科1996年9月~2004年7月治疗的107例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7例,男78例,女29例,年龄11~72岁,平均3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增强MRI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4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59例,对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MRI扫描,将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对比,分析评价二者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方面的临床价值。结果 MRI分析有恶性23例,良性36例,TIC分析有恶性24例,良性35例,MRI组符合率为92.0%(23/25),TIC组符合率为96.0%(24/2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增强MRI均可有效判断乳腺肿瘤的性质,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比较来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在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自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回顾性分析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8例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疾病的患者,男8例,女10例;年龄59~87岁,平均71岁。其中3例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为股骨头坏死,12例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均有明显疼痛,行走能力受限。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Harris评分比较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变化。结果:术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年,平均2.3年。末次随访时,14例恢复自由行走,2例需要手杖帮助下行走,1例助行器协助行走,1例死亡。18例中,2例出现脱位,其中1例脱位患者于术后3个月因心肺疾病死亡,此外,有4例活动后出现轻微疼痛。术前Harris评分(41.7±1.4)分别与术后6个月(80.1±5.4)和末次随访(83.4±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10例,良4例,可1例,差2例。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在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AA)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帕金森病的优势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3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包括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双极骨头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合并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入路方式分为DAA组及后外侧入路(PA组),各19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采用改良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价,同时行X线检查,对髋关节的影像学进行评价。结果DAA组手术切口短于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P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A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2%,显著低于PA组的3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比较,DAA组(82.4±1.7)分明显高于PA组(80.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显示DAA组术后1个月髋关节假体稳定。结论DAA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帕金森病疗效较好,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尤其髋关节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中期随访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骨水泥渗漏的临床资料,探讨骨水泥渗漏的类型及中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7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病例,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68~87岁,平均78岁。均有轻微外伤史,伤前均正常活动,生活完全自理,伤后均表现为腰背部疼痛,无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影像学资料确定骨水泥向椎管内、椎间隙渗漏的途径,测量手术前后的椎体高度、Cobb角,观察椎管狭窄改善情况。术前和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别对患者进行疼痛和日常活动功能改善情况的评估。结果: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7年,平均5.1年。通过影像学资料根据解剖位置确定渗漏途径为椎旁型6例,椎间盘型3例,椎管型2例,椎弓根型5例,混合型1例。术前病椎前缘椎体高度为(27.7±3.5)%,末次随访时前缘椎体高度明显恢复至(56.4±2.5)%,且后凸畸形得到矫正。Cobb角由术前的(45.3±4.2)°矫正至末次随访时的(18.3±3.1)°。VAS评分从术前的7.9±1.5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1±0.5。ODI从术前的(49.1±7.5)%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23.5±3.7)%。其中2例患者术中出现下肢神经症状,紧急予神经根消肿药物对症治疗,且后期经过营养神经治疗,神经症状消失。3例出现腰背部疼痛,其中1例出现腰背痛难忍,予止痛等对症治疗后疼痛消失。结论:即使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中出现一定程度的骨水泥向椎旁和椎管内渗漏,也可暂不与紧急行开窗椎管减压,中期随访结果显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骨水泥渗漏的临床效果满意,手术渗漏产生明显临床症状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178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在局麻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其中男72例,女106例;年龄58~92岁,平均75.3岁。共224节椎体,胸椎93节,腰椎131节。对患者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记录,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6.2个月。发生骨水泥渗漏27例,占15.1%;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15例,其中心脏骤停1例,经心肺复苏,抢救成功,无后遗症;呼吸暂停1例,经抢救恢复;血压下降、心率减慢3例;肠梗阻1例;局部血肿2例;肋间神经痛1例;骨水泥致椎体骨折分离2例;邻椎骨折4例。结论: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不常见,心肺并发症是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风险最大的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其可能原因与骨水泥的毒性、神经反射、脂肪栓塞以及椎体内压力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超声检查用于盆腔疾病已有多年.我国自70年代B超诊断仪问世以来尤其是对妇产科的应用更是日益广泛。我院于1993年10月~1996年6月不完全统计,临床上B超诊断前置胎盘4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III及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36例42髋 (Crowe Ⅲ型14例18髋,Ⅳ型22例24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髋臼侧均采用生物型假体,假体在真臼水平植入,臼杯置于或接近于真臼水平.对临床结果 采用改良Haris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未发生感染或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病例.30例36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7个月,改良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6.5 ± 3.7)分改善至术后(90.1 ± 2.9分).无假体松动或位置不当需要翻修的病例.影像学复查显示关节假体在位,金属臼杯、股骨假体与宿主骨嵌合良好,无明显松动.所有施行臼侧植骨及股骨截骨的患者植骨及截骨处均骨性愈合,无假体松动,活动度无明显受限,患髋无痛,Trendelenburg征阴性,均不需使用行走辅助工具.结论 CroweIII及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难度较大,但对此类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它从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5T磁共振(MRI)三维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True FISP)序列对膝关节半月板根部的成像效果以及诊断半月板根部撕裂(MRT)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经关节镜手术探查确诊MRT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1.5T MRI进行膝关节检查,先行常规平扫,再分别采用3D-True FISP序列、三维双回波稳态(3D-DESS)序列和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序列进行半月板成像。观察各序列下内侧半月板后根(PRMM)、外侧半月板后根(PRLM)、内侧半月板前根(ARMM)与外侧半月板前根(ARLM)的原始图像与重建图像,评价半月板根部解剖图像清晰度。测量不同序列下半月板与邻近组织的信号强度,计算信噪比(SNR)与对比度噪声比(CNR),观察指标差异。基于金标准,评价各序列诊断MRT的准确率。结果 PRLM与ARMM两个部位3D-True FISP、3D-DESS与3D-SPACE序列图像优良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MM与ARLM部位3D-True FISP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Coflex系统结合有限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1年2月,采用Coflex系统结合有限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2例,男9例,女13例.年龄55~ 78岁,中位数67岁.术前平均行走距离<500 m者15例,500 m<平均行走距离<1 000 m者7例.CT及MRI检查示:所有患者腰椎间盘均变性及突出,椎间隙及椎管狭窄,伴关节突关节增生,黄韧带肥厚致明显的侧隐窝狭窄,过伸、过屈位无明显腰椎不稳定.病变节段:L3~L44例,L4~L518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法评价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 70±15)min,出血量(100±10) mL.切口均甲级愈合.患者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7.7±1.6)分降至术后(3.4±1.4)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由术前(12.5±1.7)分升至术后(23.9±2.3)分;椎间隙背侧高度由术前(7.89±1.12)mm升至术后(10.91±1.26)mm;椎间隙腹侧高度由术前(14.67±1.58)mm升至术后(15.22±1.54)mm;手术节段相邻上一节段椎体间活动度术前11.8°±1.47°,术后10.1°±1.9°;手术节段相邻下一节段椎体间活动度术前12.09°±1.23°,术后11.9°±1.5°.结论:Coflex系统结合有限椎管减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为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