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儿童开放性胫腓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开放性胫腓骨中下段骨折多由强大或高能的直接暴力致伤,是一种儿童生长期间的骨折。因为容易发生骨的生长区损伤、感染和骨折不愈等特殊问题,所以治疗上有特殊要求。本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间,收治了17例此类患儿,均采用内固定治疗,疗效较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下髌周支持带平衡术治疗髌股关节对合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9月~2011年9月,对53例(62膝)髌股关节对合异常患者,依据其对合不良的严重程度,分别采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及关节镜下髌周支持带平衡术进行治疗。结果外侧支持带松解组术前、术后Kujala关节评分分别为(59.49±2.52)、(75.15±3.40)分,髌周支持带平衡组分别为(60.35±3.17)、(88.62±3.74)分,2组术后髌股关节功能均得到改善,其Kujala髌股关节评分术前、术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及髌周支持带平衡术均能有效去除髌股关节对合异常所致的应力失衡,防止髌股软骨面进一步磨损,减轻疼痛症状,改善髌骨活动度及关节伸屈功能。但关节镜下髌周支持带平衡术是治疗髌股关节对合异常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延期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1例11足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均先采用手法复位、石膏绷带等行骨折临时固定,待伤后20—27d局部软组织损伤恢复后再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3年。按AOVAS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3例,良4例,可3例,差1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2例,其中皮缘小范围坏死1例、部分坏死伴浅表感染1例,经过应用植皮及清创换药等局部处理后治愈。结论采用延期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能有效减少局部并发症,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硬膜外真皮移植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硬膜外真皮移植能否防止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瘢痕粘连形成,保证手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将获随访的120例腰椎管狭窄证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A(45例)和对照组B(37例),分别进行硬膜外真皮移植,脂肪片覆盖及空白处理,随诊中对瘢痕粘连及远其疗效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硬膜外真皮移植术后硬膜囊平增矢,横径较术前差为-0.63mm和0.38mm,硬膜无受压,复发率5.3%,对照组A术后与术前硬膜囊平均矢,横径差为-0.32mm与0.16mm,硬膜稍受压,复发率11.1%,对照组B术后与术前硬膜囊平均矢,横径差为0.06mm与0.02mm,硬膜明显受压,复发率16.2%(P<0.01)。结论:硬膜外真皮移植能较有效地防止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瘢痕粘连,保证手术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反Barton骨折5例报告山西省大同市第三医院(037008)陈建平,马富恒,张顺,王煜伟,姬中毅,闻华昌桡骨远端掌侧缘骨折并有腕关节半脱位称反Barton骨折。临床上较少见。本文回顾了我科从1989年至1992年治疗的5例反Barton骨折,并进行...  相似文献   
6.
下肢多发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 了解下肢多发性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意义。方法 系统回顾1995—2002年间手术治疗的132例下肢多发性骨折,对283处骨折中239处行内固定治疗。分析了不同时间、不同内固定方法的利弊。结果 132例中106例疗效优良,26例疗效差:截肢1例,术后感染5例,畸形愈合4例,延迟或不愈合8例,关节僵硬或强直6例,内固定物断裂1例,去内固定后再骨折1例。结论 下肢多发骨折早期有效的内固定治疗疗效明显并可减少全身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三种内固定治疗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借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10根儿童尸体股骨标本,分别用三根三棱针、梅花针、接骨板内固定,然后进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一)三点弯曲检测①前侧加力,三棱针刚度居中,残余变形最小。②外侧加力,三棱针刚度最小,残余变形居中。③外侧下压(40mm),三棱针残余变形最小。(二)扭转检测①三棱针外旋、内旋刚度及残余角居中。②外旋15度,三棱针残余角最小。结论通过三点弯曲和扭转生物力学实验证明,三棱针弹性好,可复性能最佳,抗扭转作用力最强。三根三棱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明显优于梅花针和接骨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特殊性和内固定。方法本组32例,Ⅱ型23例,Ⅲ型9例。对胫骨、腓骨一处或两处施行内固定,术后石膏托外固定3~4周。结果32例骨折均愈合、肢体功能恢复满意,无关节活动受限。一期闭合创面21例,二期或延迟闭合11例。术后创面感染11例,合并肺炎3例。患肢1年内有小于9·0mm增长者18例。1例术后2年患肢增长13·5mm,且以股骨增长为主(约10mm)。结论对不稳定的儿童开放性胫腓骨骨折行简单有效、损伤小的内固定,可减轻痛苦,减小并发症,便于护理,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3岁。因发现左膝后内侧硬性包块伴反复疼痛2年,于1995年10月9日入院。入院后查体:一般情况好,左膝后内侧于胶骨上端可触及一约5cm×4cm×3cm大小硬性肿块,局部压病,皮温皮色正常,关节活动好。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及碱性闻酸酶,血沉均正常。X线示很骨上段卵圆形骨质破坏区呈们心性,周围硬化,无成骨及骨膜反应。左下肢动脉造影承:左胫骨上端肿瘤旁及内未见肿瘤血管植入,周围血管未见推移或受压,其肿瘤以骨质破坏区为中心向骨自腔内发展。入院后百天行左胜骨上端癌肿刮除加植骨术,术中见:左腔骨上端后内侧有…  相似文献   
10.
创伤性同一肢体多骨折脱位44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