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9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逆行腓肠肌肌腱瓣加强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自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2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0例,女2例;年龄26~44岁,平均35岁.根据Kuwade分类法:Ⅲ型13例,Ⅳ型29例.所有患者在编织缝合马尾状撕裂的跟腱后,应用逆行腓肠肌肌腱瓣反转加强修复.术后踝关节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定. 结果 39例患者术后获11~53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26例患者能用患足前足站立30s,11例能站立20~29 s,2例不能坚持20 s;32例患者能用患足完成单足跳行走,7例不能完成;28例能双足跟着地完全下蹲,11例不能完成此动作;36例患者可以无不适正常行走,1例行走有疼痛不适,2例有跛行;1例患者切口渗液,其他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患者术后踝关节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2.3% (36/42).患者恢复工作时间4~6个月(平均5个月),恢复从事伤前体育活动的时间6~8个月(平均7个月). 结论 应用逆行腓肠肌肌腱瓣加强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可获得良好疗效,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工作和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2.
马伯俊  陈联源  姜晓锐 《中医正骨》2007,19(1):40-40,42
Pilon骨折是胫骨远端涉及关节面呈粉碎或压缩性骨折。目前此类骨折治疗上公认十分困难,处理不当可出现早期感染及晚期的关节活动障碍及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尤其PUedi-AllgoewerⅢ型更为棘手。我们采用延期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复杂Pilon骨折1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氨等离子体改性、酰胺键接枝甘氨酸-精氰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GRGDS)短肽的活性修饰方法对消旋聚乳酸(PDLLA)组织工程骨体外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制备圆片状直径8 mm、厚1 mm的PDLLA三维多孔支架,分为三组:表面氨基化PDLLA(aminated PDLLA,A/PDLLA,A组),接枝肽A/PDLLA(peptides conjugated A/PDLLA,PA/PDLLA,PA组),以未经处理的PDLLA(P组)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符组材料上骨髓间允质干细胞(BMSCs)、骨钙素(OCN)、Ⅰ型胶原(Col-Ⅰ)、碱性磷酸酶(AL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桥蚩白(OPN)mRNA的表达变化并进行ALP活性测定和钙黄绿素矿化荧光染色.[结果]qPCR结果示:第3 d,PA组各基因表达倍数均较P组高;除OCN外的各基因表达也均较A组高.第7 d,A组OCN(13.13±1.28)、Col-Ⅰ(23.71±6.51)和OPN(27.4±7.17)mRNA表达倍数为最高,PA组次之.第14 d,多数基因表达上调,A组和PA组表达倍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A组OCN(49.21±7.03)、ALP(24.26±3.41)和BMP-2(11.82±2.38)mRNA的表达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活性检测结果示:A组和PA组ALP活性持续升高,P组活性第21 d较第14 d时略有下降.第7 d,A组和PA组之间ALP活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P组(P<0.01);第14 d和第21 d,三组间ALP活性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ALP活性PA组>A组>P组.钙黄绿素矿化荧光染色观察示,骨支架上钙盐沉积与ALP的活性变化趋势相平行.[结论]氨等离子体改性能够促进聚乳酸组织工程骨支架上BMSCs早期向成骨细胞分化,改性后接枝GRGDS肽的新型活性修饰PDLLA具有更好的促BMSCs体外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灌注培养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大段材料上增殖与分布的影响.方法 在大段多孔磷酸三钙材料上种植转染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大鼠BMSCs(eGFP-BMSCs),分别采用灌注式生物反应器(实验组)和静止培养法(对照组)进行培养.培养7、28 d行扫描电镜观察;培养7、14 d行荧光显微镜观察;动态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建立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Jensen分类的数字化仿真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对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行髋部64排螺旋CT扫描,所得数据应用Mimics 10.01软件处理,重建出股骨近端模型,依照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Jensen分类的标准模拟出各型骨折,对模型进行截图保存,并输出影片模式.5名骨科医师和10名医学生对数字骨折模型给予初步评价.结果 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Jensen分类数字化仿真模型直观、立体、逼真,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可以从任意的方位和角度观察和截图,相对应的影片可以3600旋转观看骨折情况.4名骨科医师和1O名医学生认为三维数字骨折模型更加直观、容易理解.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Jensen分类的数字化模型具有直观、立体、逼真、动态等特点,有利于临床工作及医学教学.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digitized Evans-Jensen classification model of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Methods The hip of a healthy male volunteer was examined with 64-slice spiral CT, and the data were processed using Mimics 10.01 software to reconstruct the proximal femur model. According to Evans-Jensen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of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each type of fracture model was simulated. Five orthopedic surgeons and 10 medical students undertook the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the digital fracture model. Results The digital fracture model is intuitive, three-dimensional, and realistic with good visual effect. The fracture could be observed and charted from optional direction and angle. The corresponding animation allowed 360° rotation. Evaluation by the 4 orthopedic surgeons and 10 medical students confirmed that the digital fracture model was intuitive and easy to understand. Conclusion The digital model of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s intuitive, three-dimensional, realistic and dynamic, and may help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medical teaching.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第1跖骨近端内侧截骨楔形植骨联合远端软组织松解治疗重度[足母]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对23例(33足)重度[足母]外翻患者行第1跖骨基底内侧截骨楔形植骨(克氏针固定)联合远端软组织松解术。结果患者第1、2跖骨间角术前、术后分别为19.5°±2.0°、7.8°±2.8°(P均〈0.05);第1跖骨与近节趾骨夹角([足母]外翻角)术前、术后分别为41.3°±5.4°、12.3°±3.8°(P均〈0.05)。第1跖骨长度无短缩(P〉0.05)。临床评定:优23足,良8足,差2足,优良率为93.9%。发生骨质延迟愈合2例(2足),钉道感染3例(3足),无畸形愈合及转移性跖骨痛发生。结论第1跖骨近端内侧截骨楔形植骨联合远端软组织松解治疗重度踺外[足母]畸形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应用雪旺细胞(SCs)对两种来源的成骨细胞(OB)的增殖与分化的影响,为构建神经化组织工程骨提供体外实验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采用股骨、胫骨髓腔冲洗法获得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新生鼠颅骨获得OB及采用消化后组织块法获得SCs.将BMSCs在成骨诱导液作用3周,鉴定BMSCs向OB分化.采用96孔共培养板将第2代SCs种植于上室,颅骨来源OB种植下室,共培养为实验组,无SCs干预共培养为对照组.将诱导分化的OB种植于下室,第2代SCs种植于上室,共培养为实验组,无SCs干预共培养为对照组,分别于共培养后1、3、5、7、9d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进行增殖比较.采用6孔共培养板,实验组上室种植SCs,下室分别种植颅骨来源及BMSCs来源的OB,不加SCs的两种来源的OB作为对照组,分别共培养后于3、7 d检测两种来源OB的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骨桥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2 mRNA表达.结果 SCs对颅骨来源的OB在共培养3、5、7、9 d 4个时间点均有明显促增殖作用,在碱性磷酸酶、骨桥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2mRNA在各个时间段均起到抑制作用.SCs对大鼠BMSCs来源的OB在共培养1、3 d无明显促增殖作用,在5、7、9 d有明显促增殖作用,在成骨培养基的环境里,SCs可促进BMSCs诱导的OB分化.结论 选择BMSCs来源的OB 与 SCs共培养更适合用于构建神经化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可视化仿真手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采集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4排螺旋CT的原始扫描数据,通过自适应区域生长算法对CT序列图像进行图像程序分割和自动提取,再采用自行研发的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导入FreeForm Modeling System中进行图像修饰,利用CAD软件UnigraphicsNX和GHOST SDK软件开发出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 DHS)仿真手术器械,利用PHANTOM力反馈设备进行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的可视化仿真手术研究.结果 三维重建后的股骨近端三维结构清楚,各骨折块相对关系明确.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仿真手术系统中,利用开发出来的DHS仿真手术器械,利用PHANTOM系统可以完成和真实手术一样的股骨转子间仿真手术,效果逼真.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CT数据三维重建和可视化仿真手术可以让术者在术前对骨折块的三维结构有清晰的了解,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制定、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应用雪旺细胞(SCs)对两种来源的成骨细胞(OB)的增殖与分化的影响,为构建神经化组织工程骨提供体外实验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采用股骨、胫骨髓腔冲洗法获得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新生鼠颅骨获得OB及采用消化后组织块法获得SCs.将BMSCs在成骨诱导液作用3周,鉴定BMSCs向OB分化.采用96孔共培养板将第2代SCs种植于上室,颅骨来源OB种植下室,共培养为实验组,无SCs干预共培养为对照组.将诱导分化的OB种植于下室,第2代SCs种植于上室,共培养为实验组,无SCs干预共培养为对照组,分别于共培养后1、3、5、7、9d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进行增殖比较.采用6孔共培养板,实验组上室种植SCs,下室分别种植颅骨来源及BMSCs来源的OB,不加SCs的两种来源的OB作为对照组,分别共培养后于3、7 d检测两种来源OB的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骨桥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2 mRNA表达.结果 SCs对颅骨来源的OB在共培养3、5、7、9 d 4个时间点均有明显促增殖作用,在碱性磷酸酶、骨桥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2mRNA在各个时间段均起到抑制作用.SCs对大鼠BMSCs来源的OB在共培养1、3 d无明显促增殖作用,在5、7、9 d有明显促增殖作用,在成骨培养基的环境里,SCs可促进BMSCs诱导的OB分化.结论 选择BMSCs来源的OB 与 SCs共培养更适合用于构建神经化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