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过程中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48例,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24例。检测两组患者单次透析前及透析结束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3c-reactive protein,Hs-CRP)等血清浓度,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黄芪注射液治疗组:透析后TNF-α,IL-6,Hs-CRP3个指标均较透析前有下降,其中TNF-α和IL-6透析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虽有下降,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透析后TNF-α、IL-6、Hs-CRP均较透析前有上升,但三者前后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注射液治疗组TNF-α、IL-6透前透后差值(d)与生理盐水对照组透前透后差值(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一定程度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减轻透析过程中微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所致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医院内感染途径进行调査和分析,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5日-2018年1月14日医院4例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检出6株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株,其中4株来源于血培养、2株来源于静脉留置导管尖端培养;对血液透析相关治疗用水及周围环境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并对分离到所有表型相似的同种细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FGE)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导管置管并伴有≥3种基础疾病,发生血流感染时临床症状均为寒颤、发热;6株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对头孢他啶、美罗培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全部耐药,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全部敏感;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6株菌为同一克隆株;血液透析相关治疗用水及环境采样均未分离到该菌。结论本研究4例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所致的血流感染为同一菌株克隆传播,尽管该菌所致血流感染来源尚不明确,但在血液透析病房存在该菌的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脏功能(RRF)的影响.方法:把RRF大于2 ml/min的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治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治疗组患者在每次透析结束前1h给予黄芪注射液30 ml,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30ml,观察6个月,比较6个月前后的日均尿量及RRF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日均尿量及RRF均有减少,RRF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均尿量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日均尿量及RRF均有减少,两指标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观察前后RRF下降(1.17±0.21)ml/min,对照组观察前后RRF下降(1.64±0.53) ml/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观察前后日均尿量减少(70±31) ml,对照组观察前后日均尿量减少(155±59) 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血液透析患者RRF及尿量的减少,有保护RRF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改良无缝合方式在血液透析临时导管固定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无缝合导管固定方式对血液透析临时导管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8例血液透析临时置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思乐扣联合IV 3 000透明敷贴固定血液透析临时导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缝合联合IV 3 000透明敷贴方式进行固定,比较两组患者血液透析临时导管脱出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情况、穿刺点渗血情况和患者的舒适度。结果在血液透析临时导管使用过程中,两组患者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导管脱出、穿刺点渗血及患者的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无缝合导管固定方式,可降低血液透析临时导管脱出率、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透患者的信念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现状及相关性,为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门诊血透患者92例,采用理性信念和非理性信念、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液体依从率40.2%,信念倾向为内在控制;低挫折耐受得分最高,患者在对待不良结果事件的耐受性较差;自我管理行为中治疗行为的得分最低。自我管理行为与非理性信念呈显著负相关(r=-0.78,p<0.001),与信念中的内在控制呈显著正相关;与他人控制和机遇控制呈显著负相关。年龄越大的患者、文化程度越高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越好 结论 患者的文化水平、年龄、负面的非理性情绪对其自我管理行为有明显不同程度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年龄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找出患者的理性及非理性信念方面的特点,有效的制定护理计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