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02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国际泌尿学会(SIU)27^th会议于2004年10月3日至10月7日在美国夏威夷召开。大会关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讨论主要围绕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诊断和基础研究方面,纪要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前列腺带性结构中的分布,应用单饱和剂量测定法,分别测定了前列腺移行带、外周带组织中AR、ER、PR和EGFR的含量。结果表明,在11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22份标本中,移行带和周围带AR全部阳性;尽管AR浓度个体差异很大,但是两带之间仍有密切相关性(P<0001);周围带AR浓度高于移行带,两带AR浓度均高于PR、ER;PR和ER在前列腺带性结构上没有明显差异。EGFR在移行带明显高于周围带。研究证实了AR、ER、PR,EGFR在前列腺移行带和周围带上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上尿路结石患者368例,平均年龄57岁.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116例,结石大小(2.1±0.8)cm;肾结石252例,结石大小(4.6±1.4)cm,其中非鹿角形结石190例,结石大小(3.2±1.1)cm,鹿角形结石62例,结石大小(7.6±1.6)cm.均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或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对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8例患者中单通道取石356例(96.7%),双通道12例(3.3%).一期取石344例(93.5%),二期取石24例(6.5%).总结石取净率为88.6%(326/368).平均手术时间73 min.一期取净结石者住院时间4~8 d,平均6 d.术后发热14例(3.8%);输血5例(1.4%);2例肾结石术后出血严重者经输血及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治愈.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及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可重复取石,是治疗上尿路结石有效的微创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前认为,基因改变如突变和表观遗传学改变是前列腺癌(PCa)恶性转化和进展的2大机制,其中表观遗传学机制如DNA甲基化及组蛋白修饰在PCa发生发展以及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1-2],并且由于其改变的可逆性,可能成为PCa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现就:PCa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测定的方法检测了13例输精管结扎后(平均15.3年,平均年龄50岁)的男性精浆双氢睾酮和睾酮的浓度,另取同年龄组男性13例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精浆睾酮在结扎组(374.54p/ml)和正常对照组(315.64Pg/ml)中没有明显差异,而结扎组精浆中双氢睾酮(46.21pg/ml)却明显低子对照组(184.27pg/ml(p<0.01)。作者认为,输精管结扎对精浆DHT有长期影响,这可能是其对前列腺增生过程产生抑制作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鼠树突状细胞(DC)负载前列腺癌细胞株RM-1的裂解产物后,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及其抗肿瘤的免疫作用。方法 将RM-1细胞的裂解产物(T-lysate)作为肿瘤抗原负载小鼠骨髓来源的DC,构建DC瘤苗(T-lysate/DC),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四唑氮蓝(MTT)还原法检测其免疫活性;ELISA法检测其诱导细胞因子白介素(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作用;体内实验检测DC瘤苗的抗肿瘤免疫治疗作用和免疫保护作用。结果 DC负载RM-1细胞的裂解产物后,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Ⅱ)及共刺激分子(B7-1、B7-2)的表达明显增高;T-lysate/DC能够诱导小鼠产生RM-1特异性CTL,使细胞上清液中IL-2和IFN-γ水平升高,对小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并能有效抵抗肿瘤细胞的攻击;经T-lysate/DC治疗的荷瘤小鼠瘤体生长减慢,存活期延长,瘤体出现坏死和炎细胞浸润。结论 DC负载前内腺细胞解产物后,能够有效诱导搞肿瘤免疫反应,为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提高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水平。方法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例,年龄29~59岁。临床表现为腰痛或下腹部疼痛不适9例,月经紊乱1例,有痛经史8例。B超均提示单侧上尿路扩张并积水,肾盂分离26~52mm。IVU检查示显影不佳5例,发现单侧上尿路扩张并积水7例。7例术前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均低于正常,其中1例GFR〈10ml/min,1例巨大肾积水无功能。结果 11例行手术治疗,1例行内分泌治疗。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病灶均位于输尿管下段。12例随访3~110个月。1例术后19个月肾积水复发,予以内置输尿管支架,配合注射戈舍瑞林治疗后痊愈。余11例定期复查B超,积水未复发。结论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引起隐匿性尿路梗阻,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及输尿管镜检,治疗的主要原则是解除梗阻、消除症状、保护肾功能。本病治疗主要有激素治疗和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肾移植术后肿瘤发生与病毒的可能关系 ,为临床防治提供线索 ,我们对在我院 1983~ 1998年行肾移植术后发生肿瘤并有完整资料的 9例患者病理组织进行了检测。1.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见表 1。其中例 1患者因血肌酐升高及行胆囊手术而多次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 ,例5患者术后 1个月因急性排斥反应而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 1周。(2 )检测方法 :保存完好的石蜡组织块 ,经超薄切片后 ,行脱蜡处理 ,常规方法[1]抽提DNA备做PCR检查。试剂 :EB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 16及 18型 (HPV16、18)、巨细胞病毒 (HCMV)及单纯疱疹Ⅱ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肾癌合并有肾囊肿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合并有肾囊肿肾癌病例的诊断、治疗方法,为研究肾癌的发病机制及其预防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我院1996年5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64例肾癌合并有肾囊肿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比较B超、CT、MRI在诊断该疾病中的特点和作用,并与同期收治的106例没有合并肾囊肿肾癌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B超、CT和MRI在诊断肾癌合并有肾囊肿病例时,检查出肾囊肿的准确性分别为37%、24%和35%,而全部64例病理检查中又查出15例(23%)囊性占位性病变;该64例患者全部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报告为肾癌,病理诊断:透明细胞癌61例,颗粒细胞癌2例,混合型(透明细胞癌 颗粒细胞癌)1例;与同期未合并肾囊肿的肾癌病例相比,合并有肾囊肿肾癌病例更好发于男性(P<0.007),且发病年龄较轻(P<0.05),无症状肾癌比例较少(P<0.001),小肾癌(肿瘤直径≤4cm)占比例也相对较少(P<0.024),肿瘤的病理类型和肿瘤的临床分期也有统计学差异(分别是P<0.037和P<0.043)。结论:合并肾囊肿的肾癌具有易发于男性年轻患者、以有症状的非小肾癌居多的特点。B超、CT、MRI在诊断出肾癌的同时,诊断发现肾囊肿的准确性不高,肾癌可能掩盖了对肾囊肿的诊断,联合病理检查可能增加对肾囊肿的诊断;合并有肾囊肿的肾癌有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