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唐朝亮  李娟  王家武  刘兴慧  康芳 《安徽医药》2013,17(12):2123-2124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宫颈锥切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宫颈锥切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记录患者入室后(T0)、手术开始前 (T1)、牵拉宫颈时(T2)、宫颈锥形切除时(T3)、手术结束时(T4)、术后10 min(T5)的MAP、HR、SpO2及BIS值;记录术后意识恢复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24 h VAS评分和追加镇痛药的例数;观察术中呼吸抑制和体动反应等不良反应;评价麻醉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D组比较,P组T1时MAP和SpO2降低(P〈0.05),T1~5时HR明显增快(P〈0.05),T1~4时BIS值降低(P〈0.05),意识恢复时间增长,术后VAS评分增高,追加镇痛药的例数增多(P〈0.05),麻醉效果和患者满意度降低(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宫颈锥切术,可较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意识恢复时间短,患者术后疼痛减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及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45~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C组),每组30例。T组麻醉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分别注入0.25%罗哌卡因20 ml,术毕双侧分别输注0.25%罗哌卡因5 ml/h。C组术毕采用舒芬太尼1μg/ml行PCIA。记录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1 d、术后3 d采用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量表)评估患者恢复质量。结果与C组比较,T组首次下床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补救镇痛率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T组未见腹横肌平面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术后3 d T组的情绪状态评分、身体舒适度评分、心理支持评分、疼痛评分及总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满意,提高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Ⅰ-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60例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患者,年龄20~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Ⅰ-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组(Ⅰ组)和气管导管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组(T组).分别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2)、手术结束时(T3)、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4)的MAP、HR;记录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时间及苏醒时间,记录两组肺萎陷评分,记录两组单肺通气前、中及后的气道峰压(P1、P2和P3);记录术后肺不张以及呛咳、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组比较,T2、T4时Ⅰ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Ⅰ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T组(P<0.05),肺萎陷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均无肺不张;与T组比较,Ⅰ组P1、P2和P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呛咳、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结论Ⅰ-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科单肺通气时,气道密封性可靠,通气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在大鼠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16 只雄性Sprague Dawley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缺血再灌注组(IR),每组8 只。采用夹闭双侧肾蒂25 min,再灌注48 h 复制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取大鼠肾脏HE 染色观察病理学结果,血标本测定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 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 检测TXNIP 和炎性体3 蛋白(NLRP3)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结果 与S 组比较,IR 组肾小管肿胀,间质水肿,刷状缘丢失,空泡变性坏死;与S 组比较,IR 组BUN,Scr,MDA,TXNIP,NLRP3 及IL-1β 表达增高(P <0.05),凋亡指数增高(P <0.05),SOD 活性降低(P <0.05)。结论 TXNIP 可能通过激活NLRP3/IL-1β 炎症通路参与大鼠急性肾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组(D组)和局部麻醉组(L组)。记录患者入室后(T0)、切皮时(T1)、钻孔时(T2)、缝皮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art rate,HR)、呼吸频率(Rspiratory rate,RR)、呼气末二氧化碳(End-tidal carbon dioxide,ETCO2)和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MOAA/S)评分;观察术中呼吸抑制和体动反应等不良反应;评价麻醉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与L组比较,D组T1-4时MAP,HR降低(P〈0.05),RR和ETCO2两组无差异;D组体动反应例数减少、MOAA/S评分低,心动过缓、低血压的例数多;麻醉效果、患者满意度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应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可较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患者能更好的配合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不同时点用于颅脑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神经外科肿瘤手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麻醉前10min缓慢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B组术毕时缓慢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C组未施行镇痛。三组术后均未行自控镇痛。分别于术后2、6、12、24h记录镇痛评分(VAS评分)和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记录24h满意度和不良反应;于术前、术毕、术后6、12、24h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浆β-内啡肽和胃泌素浓度。结果 A、B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术后12、24h时明显低于B组(P<0.05),A组24h满意度最高。B、C组术毕后各时点血浆β-内啡肽浓度明显高于A组(P<0.05);B、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各时点胃泌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瑞昔布钠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颅脑手术的术后镇痛,术前使用可有效减少术后患者血浆β-内啡肽的生成,抑制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维生素AD滴剂联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儿童保健门诊缺铁性贫血患儿102例,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治疗采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联合维生素AD滴剂口服,对照组治疗仅采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口服。治疗前分析缺铁性贫血患儿维生素A和25-羟维生素D缺乏情况,于治疗1个月后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对贫血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缺铁性贫血患儿维生素A和25-羟维生素D缺乏严重。治疗后,观察组的显效率为61.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P<0.05);总有效率为94.23%,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维生素AD滴剂联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用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治疗时可有效改善患儿相关的贫血指标,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讨维生素B2(Vit B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选择39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Vit B2水平,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培养人胃癌MGC-803细胞,并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别给予0、10、25、50、100 μmol/L Vit B2处理,检测细胞氧化磷酸化(葡萄糖、乳酸和琥珀酸脱氢酶)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己糖激酶Ⅱ(HKⅡ)、丙酮酸激酶M2(PKM2)和葡萄糖转运体1(GLUT1)mRNA水平。CCK-8法检测胃癌MGC-803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Vit B2水平低于对照组[(207.85±39.71)μg/L vs. (246.07±45.43)μg/L],且血清Vit B2水平与胃癌患者的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与0 μmol/L Vit B2组相比,25、50、100 μmol/L Vit B2组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和乳酸生成量均降低,琥珀酸脱氢酶含量均升高,HKⅡ、PKM2和GLUT1 mRNA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50 μmol/L Vit B2组变化最明显。对照组、Vit B2组、阿帕替尼组和联合用药组胃癌细胞增殖活性依次降低,细胞凋亡率依次升高,组间多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Vit B2水平降低,Vit B2和阿帕替尼联合用药可提高其对胃癌的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