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0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烧伤创面早期常发生进行性加深,而组织的进行性损害与创面局部炎性反应程度过强及微血管栓塞有关,如何用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组织进行性损害逆转,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愈后瘢痕轻,是目前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研究的热点。我们通过实验大白鼠深Ⅱ度烧伤创面后,在8h内行刮痂术并用-83℃异体皮覆盖创面进行研究,试图探讨此方法在深Ⅱ度烧伤早期创面组织进行性损伤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经pCDNA-3.0-CSMD1转染的A375细胞的活性,探讨外源性CSMD1的表达对黑色素瘤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株,利用前期实验获得的CSMD1基因,构建质粒、转染细胞.A375细胞分为:A组,未转染的A375细胞;B组,经pCDNA-3.0转染的A375细胞;C组,经pCDNA-3.0-CSMD1转染的A375细胞.应用MTT法、细胞周期分析法、细胞凋亡相关检测(DAPI染色、Annexin V-FITC/PI双染、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等方法,检测A375细胞的活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细胞的增殖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细胞(P<0.05);C组细胞G1期的比例高于其他两组细胞(P<0.05);仅在C组细胞中发现凋亡细胞核固缩,并在48 h内出现核碎裂;C组细胞凋亡率为32.7%,明显高于A组(6.6%)和B组(8.4%)细胞(P<0.05);与A组和B组细胞相比,C组细胞极少迁移至聚碳酸酯膜下层(P<0.05).结论 外源性CSMD1可以抑制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活性,这有可能为黑色素瘤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AT修饰短肽LVKEI(TAT-LVKEI)对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TAT-LVKEI能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系B16细胞的增殖活力并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_0/G_1期; TAT-LVKEI能诱导黑色素瘤细胞系B16细胞凋亡;TAT-LVKEI处理可增加Cleaved Caspase-3、Bax的表达水平,降低Bcl2、Ki-67的表达水平。结论 TAT-LVKEI能抑制B16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并促使其凋亡。  相似文献   
4.
用人工敷料Epigard敷盖肉芽创面或切(削)痂创面,创面愈合快,病人痛苦少,疤痕少,功能恢复佳。  相似文献   
5.
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PNET)的概念由Hart和Earle在1973年首先提出[1],该肿瘤是由神经嵴衍生的较原始的恶性肿瘤[2],包括原始神经外胚瘤、尤文肉瘤及Askin瘤.PNET分为中枢型和外周型.外周型多见于躯干、四肢和中轴软组织(包括胸壁、脊柱旁和腹膜后腔等),发生于腮腺部位者罕见[3].PENT在临床上较少见且恶性程度极高,预后不良,但报道甚少,发生于腮腺者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腮腺PENT患者报道如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γ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α亚族化学趋化因子(I-TAC)和巨噬细胞起源的趋化因子(MDC)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I-TAC和MDC两种趋化因子在24例瘢痕疙瘩患者(A组)、33例增生性瘢痕患者(B组)及15例正常皮肤组织(C组)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TAC和MDC在A、B组中呈高表达,与C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B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AC和MDC可能通过趋化T淋巴细胞定向迁移,引发一系列免疫炎性反应,从而促进病理性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相似文献   
8.
休克期切痂植皮治疗特重度烧伤九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临 床 资 料9例休克期切痂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 2 3~ 48岁 ,烧伤总面积 77%~ 99% ,Ⅲ度面积 6 0 %~ 92 %TBSA ,就诊时间为伤后 3h以内 ,有 6例合并吸入性损伤 (表 1)。休克期内切痂最大面积 5 2 % ,一次切痂最大面积为42 %TBSA ,其中 6例第 1次手术行前躯干切痂。手术持续时间 1 5~ 3h。切痂创面应用大张异体皮微粒自体皮移植 ,自体皮与异体皮比例为 1∶10。 4例由于皮源有限 ,仅部分创面应用大张异体皮覆盖 ,5d左右更换一次异体皮 ,待有自体皮时 ,改用自体微粒皮移植。围手术期应用心电监护仪重点监测心率、血压、血氧…  相似文献   
9.
蓝痣,又称真皮良性黑色素瘤, 位于真皮结缔组织内的较深处,通常较稳定,不易恶变.常见于手背、足背、头部或颈部区域.也有极少数报道其发生于口腔、阴道、子宫颈、腋窝淋巴结和前列腺.发生在头皮的巨大细胞型蓝痣实属少见,文献也少有报道.现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先天性巨大头皮蓝痣患者的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制备及其与自体皮复合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制作脱细胞真皮基质的方法及其与自体皮复合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应用高渗盐液—酶消化法制作真皮基质。以猪为模型进行自体微粒皮与异体真皮基质的复合移植。结果:移植成活率69.57%,移植后外观平滑,有弹性,组织学观察表皮—真皮间结合良好,可见钉突横跨基底膜固定于异体真皮上。结论:高渗盐液—酶消化法制作脱细胞真皮基质方法简便、效果确切。自体微粒皮复合移植是提高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质量较为理想的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