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合骨在兔腰椎融合过程中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复合骨即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异体骨不同时间点融合骨组织中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方法 将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3组,在L5、L6横突间行后路植骨融合术,分别植入复合骨条、自体骨条及异体骨条,于术后第1、2、3、4、5周取融合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RT-PCR)分析内源性BMP-2和VEGF基因水平的变化.结果 术后第3周,复合骨组BMP-2为(5.3519±1.0384),VEGF为(0.9257±0.2534),均达到峰值且高于异体骨组和自体骨组(P<0.05),之后则缓慢下降.第4周后,内源性BMP-2表达仍保持较高水平,但VEGF的水平与自体骨组和异体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骨能有效地诱导内源性BMP-2和VEGF的表达,促进了成骨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Scarf截骨术治疗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改良Scarf截骨术治疗拇外翻患者68例(92足),比较手术前后拇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及远端关节面固有角(DMAA)的变化。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2个月。末次随访时,HVA、IMA、DMAA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0.01),AOFAS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疗效优、良、可分别为82、5、5足,治疗优良率为94.6%。结论改良Scarf截骨术是矫正拇外翻畸形的可靠技术,纠正畸形效果满意,能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PET-CT)研究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异体骨复合骨行兔腰椎融合术后不同时间点融合骨组织再血管化程度及成骨活性的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在每只兔的L4、L5横突间行腰椎后路植骨融合术,3组分别植入rhBMP-2/异体骨复合骨条(复合骨组)、自体髂骨条(白体骨组)及异体髂骨条(异体骨组),每组于术后2、4、6周注射18F-NaF,利用PET-CT对各组动物进行全身显像,对比各组植骨区摄取值(SUV).结果 2、4、6周时复合骨组和白体骨组植骨区对18F-NaF的SUV均优于异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骨组植骨区的SUV在4、6周时高于自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时与自体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内不同时间点复合骨组和白体骨组均在4、6周时局部SUV高于2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与6 周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骨组的SUV 3个时间点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兔腰椎后路植骨融合术中PET-CT检测显示:rhBMP-2/异体骨复合骨可促进骨形成并改善局部血液供应,可作为替代自体骨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异体骨复合骨、自体骨与异体骨分别用于兔腰椎融合后,不同时间点融合骨组织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在每只兔的L5、L6横突间行腰椎后路植骨融合术,各组分别植入复合骨条,自体髂骨条以及单纯异体髂骨条,每组于术后第3、4、5周各处死5只大白兔,分离保存融合节段标本.用显微cT扫描后行骨组织定量分析.结果 术后3个时间点中,复合骨组和自体骨组新生骨小梁的强度和形态均要优于异体骨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周,复合骨组的组织骨密度(TMD)为(433.98±2.64)mg/cm3,高于自体骨组(424.81±4.69)mg/cm3(P<0.05);第4周,复合骨组的骨小梁厚度(Tb.Th)为(0.097±0.004)mm,高于自体骨组(0.082±0.003)mm(P<0.01);第5周,复合组的组织矿含量(TMC)为(7.70±0.30)mg,高于自体骨组(7.00±0.24)mg(P<0.01).结论 在兔腰椎后路横突间植骨融合中,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2/异体骨复合骨的成骨效应不低于自体骨,优于异体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19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手术前后进行JOA、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影像学测量比较手术前后的Cobb角、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23(15.7±2.2)个月。JOA评分:术前为12.2分±1.7分,术后3个月为22.7分±3.1分,末次随访为24.0分±2.8分。VAS评分:术前为8.4分±0.5分,术后3个月为1.9分±0.8分,末次随访为1.8分±0.6分。Cobb角:术前为23.9°±4.2°,术后3个月为3.1°±1.4°,末次随访为3.3°±1.1°。LL:术前为31.6°±5.9°,术后3个月为42.5°±6.6°,末次随访为44.3°±6.0°。PT:术前为21.5°±7.3°,术后3个月为18.9°±9.4°,末次随访为18.5°±7.8°。以上各项指标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可充分减压,缓解症状,重建腰椎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序列并维持脊柱稳定。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5月~2012年9月,我院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36例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6例,男15例,女21例,年龄19~68岁。肩锁关节脱位22例,左侧9例,右侧13例,Rockwood分型:Ⅲ型16例,Ⅳ6例。锁骨远端骨折14例,左侧6例,右侧8例,均为NeerⅡ型。均为闭合损伤。1.2治疗方法采用臂丛+颈从麻醉。沿锁骨远端表面做切口至肩峰,显露脱位的肩锁关节或锁骨远端骨折处,清理关节内积血、碎裂的软骨盘,清除骨折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源性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应用于兔腰椎后路横突植骨融合中的促成骨效应细胞增殖作用及其成骨机制. 方法 4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n=15),建立腰椎后路横突间植骨融合模型,分别植入rhBMP-2/异体骨复合骨条(复合骨组)、自体髂骨条(自体骨组)、单纯异体髂骨条(异体骨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7、14、28、35 d具有成骨效应的骨髓基质细胞(MSCs)、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量. 结果复合骨组MSCs增殖量在术后2、7、35 d均比自体骨组和异体骨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骨组成骨细胞增殖量除在术后2 d高于自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外,在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合骨组成骨细胞增殖量在术后2、7、14、28、35 d时均高于异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骨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量在术后2、7、28 d均高于自体骨组和异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脊柱融合的不同时间段,外源性rhBMP-2能有效地促进MSCs、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微创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73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观察目标,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6)、观察组(n=37).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放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8.1%VS 27.8%),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更好,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快患者康复,是一种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免疫细胞治疗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晚期卵巢癌患者178例,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给予化疗联合免疫细胞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9周。对两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发生情况、免疫功能改善及生存期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1.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70%(P<0.05);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和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11%、8.9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60%、22.4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免疫功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期为(41.32±2.52)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9.42±2.57)个月(P<0.05)。结论化疗联合免疫细胞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少,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自体骨环形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的疗效。方法对40例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失稳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依植骨方式的不同分为Cage植骨融合组(A组)和自体骨环形植骨融合组(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及手术前后的JOA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优16例,良2例,可2例;B组优14例,良4例,可2例。两组的优良率均为90%。两组椎间隙高度均有所丢失,A组丢失量少于B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所有手术节段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后路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和环形植骨融合分别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良好方式,临床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