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TC-Dynamic假体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国产TC-Dynamic假体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78例患者共81膝。结果对患者随访平均3年3个月,对随访者按1989年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评分系统进行术后评分,术后平均为83分,术前平均为39分;功能评分术后平均为85分,术前平均为36分。结论国产TC-Dynamic(后稳定型)人工膝关节假体是符合国人解剖学特点并按国情设计的国产化人工膝关节假体,设计合理、操作便利,可为广大膝关节炎患者和骨科医生提供更多的假体选择。  相似文献   
2.
经皮顺行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应用经皮顺行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应用经皮顺行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闭合骨折32例,男7例,女25例;年龄28-75岁,平均49.25岁。Neer外科颈2部分骨折20例,3部分骨折9例,4部分骨折3例。结果: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34个月,平均13.5个月。按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标准:优21例,良9例,可2例。结论:经皮顺行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结合有计划的康复治疗,操作简单、疗效可靠。不但可用于治疗外科颈2部分骨折,而且还可选择性地应用于3、4部分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8年5月-2006年9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置头钉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16例,经临床随访观察10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经筋理论指导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北京市第六医院门诊诊断为肩周炎、病程>3个月的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5)。观察组采用发散式冲击波循经筋治疗,对照组采用发散式冲击波痛点疗法治疗。数据采集时间点分别为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记录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肩关节功能评分(CMS),并在治疗后6个月进行总有效率评价。结果:观察组在治疗1个疗程后及治疗后6个月时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后CM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其他时段的CM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是治疗肩周疾患的有效方式。经筋理论指导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患者能够有效缩短自然病程,改善关节功能,长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并探讨其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6年1月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75例,其中17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需再手术治疗,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年龄35-65岁,平均49岁。经原椎板间扩大开窗法切除椎间盘11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5例(同时行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单侧椎板切除1例。术后对患者的疼痛、运动功能、神经根受压表现进行观察,并根据Macnab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17例均获随访,时间15-96个月,平均51个月。所有患者的疼痛、运动功能及神经根受压表现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按Macnab评定标准:优9例,良6例,可2例。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同一间隙闻盘组织再突出、继发性椎管狭窄、邻近椎间盘突出等。虽然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难度大于初次手术,但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前周密计划,仍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腱鞘巨细胞瘤常为侵袭性生长.破坏骨皮质甚至骨组织。术后有较高的复发率(5.4%~30.9%)。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我们回顾分析了1995年1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7例手部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施行关节镜下髌骨载荷平衡治疗膝前疼痛患者疗效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应用关节镜治疗膝前疼痛患者102例,共112膝。均于术前分别拍摄髌骨在静力状态和动力状态下的轴位片。发现静力性髌骨半脱位27膝,占24.1%;动力性髌骨半脱位44膝,占39.3%。术中对静力性髌骨半脱位患者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和内侧紧缩缝合,对动力性髌骨半脱位患者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后结合股四头肌主、被动功能锻炼。恢复髌骨的静力性和动力性平衡。结果:术后按患者主观满意度统计:满意85例(75.9%),一般25例(22.3%),不满意2例(1.8%)。按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判断标准(JOA)评分统计:本组病例膝评分为(74.68±14.36)分。结论:术前充分了解膝前疼痛患者的髌骨在静力状态和动力状态下的载荷传导紊乱情况,从而指导治疗,并结合术后股四头肌的主、被动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