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胆总管囊性扩张的发育畸形。临床上可以表现为腹痛、肿块和黄疸。先天性胆道闭锁是胚胎期发育的畸形。临床上以黄疸,肝肿大为主要表现。二者都可造成肝内胆汁郁积,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患儿营养发育极差。另外随着病情发展,致凝血酶原减少而影响凝血机制,术中易出血。对于这两类疾病,治疗的最好办法就是手术。由于病儿病情较重加之手术的特殊性,对麻醉的要求较高。我院从1986.1~1992.3月的六年多时间里对5岁以下的小儿共施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9例,先天性胆道闭镇7例。共16例。均选用气管内插管,r—OH、安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Jacson-Ress回路装置氟烷麻醉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在1999年至2002年国际微笑行中对530例患儿施行唇腭裂手术,均采用了Jacson-Ress回路装置氟烷吸入全麻,现报告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 (UTI)对体外循环 (CPB)心脏手术期间体液因子变化的影响 ,探讨其手术期间的保护作用。方法  30例择期CPB心脏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5例 ) ,乌司他丁组 (U组 )给予乌司他丁 2万U kg ,对照组 (C组 )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后 (t1 )、主动脉开放后 10min(t2 )、CPB停机后 10min(t3)、CPB停机后 1h(t4 )测定血浆TNF -α、ET - 1、TXA2 的水平及血浆丙二醛 (MDA)的浓度和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结果 两组的TNF -α在t2 升高 ,U组在t3开始下降 ,C组持续至t4 与基础值相比仍明显升高。ET - 1在t2 升高 ,并逐渐下降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MDA在t2 、t3升高 ,但U组明显低于C组 ,且U组MDA在t4 恢复至基础水平 ,而C组仍明显高于基础值 (P <0 .0 1)。两组的SOD活性在主动脉开放后至CPB停机后 1h持续升高 ,在t2 、t3U组SOD活性显著高于C组 (P <0 .0 1)。两组的TXA2 在t2 、t3较t1 明显升高 ,且C组与U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U组的TXA2 在t4 已恢复至基础值 ,C组仍明显高于基础值。结论 乌司他丁可以抑制体外循环时TNF -α、TXA2 等炎性因子的产生 ,并能提高SOD的活性 ,在行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川芎嗪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血清心肌酶和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川芎嗪预处理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8例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川芎嚷预处理组,每组14例。川芎嗪预处理组患者麻醉诱导后经颈内静脉滴入川芎嗪3mg/kg,30min内滴完,转流后追加1mg/kg于氧合器中;对照组于上述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转流前、主动脉开放后30min和术后24h测定外周血天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同时分别于转流前和主动脉开放后30min取右心耳心肌组织,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CPB期间两组患者心肌酶AST、LDH、CK、CK.MB升高(P〈0.05)。川芎嗪组血清心肌酶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川芎嗪组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受损较对照组为轻。结论川芎嗪预处理使患者心肌酶漏出减少,心肌超微结构损害减轻,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心脏瓣膜置换术因手术创伤大,体外循环(CPB)等因素所致的术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SIR)是心脏外科中常见的临床问题。随着临床研究和基础实验的研究进展,静脉麻醉药异丙酚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已有共识。近年来发现异丙酚还具有抑制中性粒细胞(PMN)功能的作用,其可作用于PMN参与炎性反应的多个环节,并具有抗炎性反应效应。异丙酚能否通过基因调控蛋白来缩短过度延长的PMN的存活时间,减轻炎性介质的释放,减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静脉血(PMN)核转录因子kB(NF-kB)表达及PMN相对数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手术室内空气细菌污染的情况和常用消毒剂、消毒方法的效果,我科与市环境监测站合作,将手术室内空气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1 范围 住院部四楼手术室内半污染区走廊、清洁区走廊、普通手术间、心外科专用手术间和眼科专用手术间,约400m2。日平均手术15例。消毒方式:每周六下午用10%福尔马林封闭24小时,每日晨7时用0.3%8·4消毒液拖地后紫外线照射半小时,手术结束打扫后用5%石碳酸液洒地封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镇静镇痛麻醉能否减少合并有壶腹周围憩室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的相关并发症.方法 选取自1989~2009年20年间经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二科ERCP诊疗中心确诊的壶腹周围憩室(PAD)患者732例为实验组,随机将同期行ERCP治疗但无PAD的患者750例作为对照组.自2003年开始,所有患者均于舒芬太尼+咪达唑仑+连续输注异丙酚镇静镇痛麻醉下行ERCP及治疗.比较各组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及呕吐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比较各组患者术后发生胆管炎、胰腺炎、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镇静镇痛麻醉的应用,使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可减少ERCP术后胆管炎、胰腺炎、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 镇静镇痛麻醉能够减少合并有PAD患者的ERCP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在颈丛神经阻滞期间,尤其在甲状腺手术体位后常常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导致术中出血量增多。目前能有效预防这种高血压反应,又不致严重并发症的方法和药物不多。本文采用压宁定预防和治疗颈丛阻滞期间的高血压反应,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外血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靶控输注异丙酚后对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F-κB、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后靶控输注初始血药浓度为2.5μg/L的异丙酚,根据患者麻醉深度调整异丙酚血浆靶浓度,最大可达3.4μg/L,同时复合枸橼酸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对照组术中问断静注咪唑安定、枸橼酸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即刻和CPB停机后30min抽取患者中心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F-κB、bcl-2的表达。结果 中性粒细胞NF-κB、bcl-2表达,两组在CPB后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且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中性粒细胞数。两组在CPB后均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 异丙酚可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NF-κB、bcl-2的活化而减少炎性介质的合成,从而拮抗过度的全身炎症反应,对机体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川芎嗪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ACC)前后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者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2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川芎嗪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机制。方法28例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川芎嗪组,每组14例。川芎嗪组预处理麻醉诱导后经颈内静脉滴入川芎嗪3 mg/kg,30 min内滴完,转流中追加1 mg/kg于氧合器中,对照组于上述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转流前、主动脉开放后30 min和术后24 h测定外周血心肌酶的变化。结果川芎嗪组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2基因的表达量在ACC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川芎嗪组心肌损伤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预处理可上调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2基因表达,产生一定程度的心肌保护作用,表现为心肌酶漏出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