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FITM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异常表达,探讨沉默IFITM3表达对肝癌细胞系HepG2生
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IFITM3的表达情况及
相关性;构建IFITM3小干扰RNA片段(IFITM3 si-RNA),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肝癌细胞(HepG2细胞系),同时设置无义序列组
和空白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IFITM3 mRNA的表达;CCK8(cell counting kit 8)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
Western blot检测IFITM3在蛋白水平的表达;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和癌旁组织相
比,IFITM3在肝癌组织中的明显高表达。与无义序列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IFITM3 si-RNA转染组细胞IFITM3表达和细胞增
值率降低,穿膜细胞数也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也表明迁移能力降低。结论IFITM3在原发性肝
癌中高表达;IFITM3在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原发性肝癌基因治疗的侯选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FITM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IFITM3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构建IFITM3小干扰RNA片段(psilencer3.1-sh IFITM3)转染肝癌Hep G2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CCK8法、Transwell试验和划痕试验分别检测细胞转染后IFITM3和MMP-9 m RNA及蛋白表达、增殖能力以及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肝癌组织中IFITM3与MMP-9的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表达量均明显升高(81.67%vs.13.33%;88.33%vs.8.33%,均P0.05);psilencer3.1-sh IFITM3转染后,Hep G2细胞IFITM3和MMP-9的m 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增值率均明显降低,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划痕融合速率明显减慢。以上定量指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中IFITM3表达增高,高表达的IFITM3可能通过调控MMP-9的表达而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Krüppel 样因子4(KLF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 KLF4调节MMP9对原发性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癌和癌旁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 PCR 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50例肝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 KLF4和 MMP9的表达情况;构建重组质粒,上调肝癌细胞(HepG2细胞系)的 KLF4表达,检测 MMP9 mRNA 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转染后的 HepG2细胞运用 Tran-swell 侵袭试验和划痕试验观察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相比癌旁组织,KLF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 <0.05),而 MMP9的表达明显增高(P <0.05)。通过构建重组质粒,上调 KLF4的表达,发现 MMP9的 mRNA 和蛋白表达均降低,并影响 HepG2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论在原发性肝癌中,KLF4低表达,而 MMP9高表达。在肝癌细胞中上调 KLF4表达可引起 MMP9表达下降,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人前梯度同源蛋白2(anterior gradient homolog 2,AGR2)的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0例肝癌患者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AGR2基因、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3,IFITM3)的表达情况,构建AGR2的过表达质粒pcDNA3.1-AGR2,并将其转染至肝癌细胞中,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AGR2 mRNA和蛋白的表达,CCK-8(cell counting kit 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FITM3的表达.结果: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AGR2,IFITM3呈现高表达;成功构建AGR2的过表达质粒pcDNA3.1-AGR2,成功构建稳定高表达AGR2的肝癌HepG2细胞.pcDNA3.1-AGR2转染组HepG2细胞中AGR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cDNA3.1-AGR2转染组HepG2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升高,IFITM3蛋白的表达水平也随之升高.结论:上调AGR2可以增加IFITM3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左右胆管成形后分别与空肠吻合术在BismuthⅡ型肝门胆管癌手术治疗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1例BismuthⅡ型肝门胆管癌病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均行胆管癌根治性切除及左右胆管成形后分别与空肠端侧吻合。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5 h,术中出血平均400 mL,术后3~6 d进食,住院时间11~20 d,无住院死亡病例,术后发生胆漏3例,腹腔感染2例,胸腔积液3例,经抗感染及穿刺引流治疗后症状缓解,未出现吻合口出血病例。随访时间3~60个月,有10例病人经过门诊复查和信访获得随访。复查方法为T管造影、CT、MRI检查。1例出现吻合口狭窄,考虑胆管癌复发,1例偶发胆道感染症状,抗生素治疗后情况改善,10例病人中位生存期29个月。结论 BismuthⅡ型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肿瘤后,左右侧创面胆管残端数目较多且距离较远,可行左右胆管单独整形之后分别与空肠行端侧吻合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纯切除病变胆管分支治疗右肝区域性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14年11月19例右肝区域性胆管结石行单纯病变胆管分支切除的患者资料。结果:19例患者中,男8例,女11例;9例有胆道手术史;结石均局限于V、VI或VII段的3级及以上胆管。患者手术方式均为单纯病变胆管分支切除,即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和术中B超检查,确定病变胆管根部位置及结石范围,切除包括病变胆管及其周围受损的肝组织,不行常规胆囊切除和胆管引流。手术出血量100~500 m L,手术时间2~4.5 h,肝门阻断时间10~20 min。术后胆瘘3例,胸水1例,膈下脓肿1例,结石残留1例;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17例患者获得随访3~72个月,其中2例患者行CT、MRI检查可疑结石复发,其他患者无临床症状且检查无结石复发,生活质量优良率88.2%。结论:对于肝胆管结石仅局限于V、VI或VII段的3级及以上胆管的患者,可采取单纯切除病变胆管分支的手术方式,且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正胃肠间质瘤肝脏转移的治疗目前仍采取手术切除肿瘤为主,靶向药物治疗为辅的综合性治疗措施,但间质瘤再次多发肝脏转移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及手术时机、范围和方式的选择,国内外仍存在争议。我院最近诊治了1例小肠间质瘤再次多发性肝脏转移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