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影响65岁以下股骨颈骨折经闭合复位空心钉治疗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提供询证依据.[方法]对2008年6月~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8例65岁以下股骨颈骨折后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标准共97例,使用SPSS 17.0对其围手术期BMI,术前牵引,Pauwels分型,术前骨折移位,空心钉数量五个因素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其与术后愈合情况的关系.[结果]97例患者末次随访均为2012年6月后,其中股骨头坏死15例,坏死率为15.5%.围手术期BMI,术前牵引,Pauwels分型,术前骨折移位与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有相关性.其中围手术期BMI,Pauwels分型和术前骨折移位构成的多因素组对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影响最为显著.[结论]股骨颈骨折本身的因素,Pauwels分型及术前骨折移位对股骨颈骨折术后愈合有很大的影响;BMI可能通过影响骨折局部应力及血脂水平来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2.
熊炎  吴立东 《浙江医学》2007,29(8):890-893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广泛开展,需要进行翻修的患者也相应增加。Lie等报道,在挪威约11%登记在册的THA患者术后10年内需要翻修。在2000年,美国进行的183000例THA患者中,31000例患者(17%)为翻修手术。由于翻修手术中往往存在骨缺损,为了给翻修假体以有效的支撑,或为了给再次翻修准备足够的骨组织,骨缺损重建成为翻修手术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摆在骨科医生面前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3.
创伤性膝关节炎的全膝关节置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膝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的疗效。方法对1997~2002年间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的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0例,女1例;年龄31~76岁,平均59岁。骨折至全膝置换手术的间隔时间2~27年,平均8.7年。有7例患者曾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全膝置换手术同时拆除内固定4例,分期手术拆除内固定后行全膝关节置换3例。手术时有2例股骨骨折畸形愈合,全膝置换时行外侧支持带松解4例,伸膝装置重建1例,侧副韧带重建2例。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6个月(12~72个月)。无失访病例。膝关节协会评分从术前的平均37分(10~69分)提高到随访时的85分(10~100分),功能评分从术前的42分(0~60分)提高到随访时的75分(20~100分)。膝活动度从术前的83°增加到随访时的93°。术后由于膝关节活动度差而进行麻醉下手法松解4例。未发现需要进行翻修的假体无菌性松动。有1膝发生切口浅表感染行清创术,假体保留而愈合。结论先前骨折所造成的创伤性关节炎,采用全膝置换可明显改善功能,缓解疼痛。术中恢复肢体的良好对线,确保假体置入正确,达到软组织平衡可促进全膝置换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treatment of comminuted trochanteric fractures andtrochanteric osteotomy non-union in revision total hiparthroplasty with tension-band f‘Lxation.  相似文献   
5.
二磷酸盐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成熟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贺杰  吴立东  冯洁  师钟丽  熊炎 《浙江医学》2007,29(10):1038-1041
目的研究二磷酸盐类药物—阿伦磷酸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成熟的作用。方法将人成骨样MG-63细胞体外培养、传代后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加入10-8M地塞米松)、3个实验组(分别加入10-6M、10-8M、10-10M阿伦磷酸)。培养数日后,行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钙素(OC)、I型胶原(Coll.I)基因表达等检测。结果加入阿伦磷酸的3个实验组MG-63细胞数目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其峰值出现在浓度为10-8M时;同时,阿伦磷酸使ALP活性增强,而且BMP-2、OC、Coll.I等成骨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加。结论阿伦磷酸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成熟,诱导骨形成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端侧神经吻合术首先由Balance于1903年提出,他将1例面神经瘫痪患者的面神经切断后,远端以端侧吻合术缝接于副神经,使面部肌肉运动得到恢复。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基础理论支持,端侧神经吻合术遭到争论和怀疑。1侧支发芽理论1958年Liu和Chamber...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研究了1995年1月~1999年12月期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3例(35髋)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62.6岁(34-85岁),平均随访82个月(66-118个月)。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例,骨关节炎11例,股骨颈骨折11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3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1例。临床疗效使用Harris评分,放射学评价使用Harris及Gruen评估法。结果 临床随访结果: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8.3分(24.2~59.5分)增至随访时的平均83.7分(41.8-99.7分)。X线随访结果:骨溶解:股骨侧:股骨假体周围出现透亮带9髋(25.7%),其中:区域性透亮带6髋(17.0%),连续性透亮带3髋(8.6%)。髋臼侧:出现透亮带11髋(31.4%),其中:区域性透亮带9髋(25.7%),连续性透亮带2髋(5.7%)。临床松动2髋(5.7%),可能松动4髋(11.4%),需行翻修手术治疗2髋(5.7%)。结论 全髋置换术是治疗严重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中期随访结果。磨损引起的碎屑是假体周围骨溶解,假体无菌性松动的主要原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重度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96,自引:0,他引:96  
目的:作者对重度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材料与方法:本组167例,共175侧,均为新鲜Ⅲ度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一期截肢7侧,清创后行石膏固定或牵引治疗41侧,内固定79侧,穿针外固定48侧。结果:石膏固定或牵引组感染率30.77%,有2侧因感染难以控制而截肢,骨折愈合率75.68%,平均愈合时间6.8个月,骨不连和畸形愈合等远期并发症51.35%。内固定组感染率29.87%,其中2侧因感染截肢,骨折愈合率74.67%,平均愈合时间7.1个月,远期并发症34.67%。外固定架组感染率12.77%,无一侧因感染而截肢,骨折愈合率87.24%,平均愈合时间9.2个月,远期并发症23.40%。结论:外固定架对Ⅲ度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9.
血管球瘤(glomustumor,GT)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肿瘤 ,源自于全身各部位细小动静脉吻合处的血管球 ,占人类四肢软组织肿瘤的1.6% [1],成年女性多见 ,绝大多数为良性 ,极少数具有恶性侵袭生长的生物学行为。我们两家医院1991~2000年收治25例 ,现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作一分析。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 ,其中男7例 ,女18例 ;年龄24~72岁 ,平均48岁。肿瘤部位 :指(趾)甲下19例 ,甲外6例 ;拇指6例 ,示指4例 ,中指2例 ,环指5例 ,小指3例 ,足趾1例 ,前臂3例 ,大腿1例。病程1~20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前痛与髌骨置换及假体设计的关系,GenesisⅡ与PFC两种股骨假体与髌骨之间的友好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由同一组高年资医生施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45例(145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十字韧带替代型全膝关节假体,髌骨置换74例,其中32例使用GenesisⅡ假体、42例使用PFC假体;髌骨未置换71例,其中38例使用GenesisⅡ假体、33例使用PFC假体.术后评估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髌骨评分、髌骨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前痛评分、满意度和X线片上髌骨倾斜和半脱位情况.结果 随访144例,随访时间21~43个月,平均33个月.术后膝前痛发生率:髌骨置换组与未置换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使用GenesisⅡ假体与PFC假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PFC假体者4例再次手术.功能评分:髌骨置换组及髌骨未置换组中使用GenesisⅡ假体与PFC假体术后HSS评分、活动度、满意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髌骨评分及髌骨功能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与是否置换髌骨无关,而与假体设计有关;GenesisⅡ假体与髌骨的关系更加友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