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笳宸  吴术红 《重庆医学》2006,35(22):2071-2072
目的评价两类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比较。方法应用两类不同的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TossyⅢ型37例,L型锁骨钩钢板内固定26例,U型锁骨钩钢板内固定11例。结果37例随访9~29个月,平均18个月,按Karlsson分类进行评价;L型锁骨钩钢板固定组A级23例,B级3例;U型锁骨钩钢板固定组A级5例,B级6例,C级1例。结论两类锁骨钩钢板都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可靠方法。L型锁骨钩钢板操作更简便,损伤更小.切口更短,功能恢复更快,更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胫骨结节内移垫高截骨联合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8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男3例,女25例),行胫骨结节内移垫高截骨联合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术中先在镜下检查髌骨轨迹,手术前后髌骨CT扫描测量髌股合适角、髌骨倾斜角及髌骨外移率以及Kujala、Lysholm和Tegner运动功能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3月,平均18.5个月,最后随访时膝关节症状得到改善,CT检查髌骨适合角、髌骨倾斜角及髌骨外移率分别由术前的(33.85±4.30)°、(12.23±1.78)°、(47.7±2.61)%降低到(11.58±1.86)°、(8.35±1.52)°、(8.80±1.63)%,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Kujala、Lysholm和Tegner运动功能评分分别由术前的(57.70±2.93)、(56.3±2.53)、(3.40±0.94)分提高到(89.90±2.87)、(91.40±2.06)、(5.20±1.07)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结论:胫骨结节内移垫高截骨联合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能有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改善膝关节的稳定性并避免脱位复发,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部分腓骨长肌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本科采用部分腓骨长肌腱模拟重建PLC的三大核心韧带治疗Fanelli B型或C型韧带实质部断裂的后外侧旋转不稳定患者24例,均为多发韧带损伤,随访时间大于1年,比较手术前后伸膝0°位、屈膝30°位膝关节内翻、外旋试验(Dial-test)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所有患者伸膝无受限,轻度屈膝受限.内翻情况:术前伸膝0°位Ⅱ度11例,Ⅲ度13例.屈膝30°位Ⅱ度9例,Ⅲ度15例;术后伸膝0°位Ⅰ度2例,屈膝30°位Ⅰ度5例,其余阴性.Dial-test:术前胫骨外旋增加角度均大于10°,其中C级21例,D级3例;术后均小于10°,其中A级19例,B级5例.患者术前IKDC评分均为D级,术后患者均认为获得改善或明显改善,A级9例,B级15例.结论 采用部分腓骨长肌腱重建PLC,基本再现了三根韧带的走形,能够较好地纠正膝关节后外侧不稳定,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浮膝骨折并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浮膝骨折是指同侧股骨干和胫骨干或相邻的干骺端骨折而致整个膝关节呈连枷状。对这类患者的处理,既要强调稳定主要骨折部位,又要强调避免对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漏诊并早期处理。我院自2001年2月至2004年3月共收治浮膝骨折合并膝节关韧带损伤患者3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创伤性下胫腓联合分离不合并踝关节骨折临床较少见,我科自2002年以来共收治9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2例。结果:随访6~18个月,未出现假体抬动、下沉及关节疼痛等。优11例,良8例,中3例。优良率为83.36%。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1999-02~2005-10我院收治的单纯腰痛性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9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0-02~2004-03我们收治75岁以上老年人粗隆间粉碎性骨折58例,分别应用手术内固定治疗和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现对两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不稳定型前交叉韧带(ACL)部分断裂解剖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不稳定型ACL部分断裂患者先行诊断性关节镜检查,保留健存纤维束,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断裂的纤维束。采用Tegner、Lysholm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以KT-2000值评估关节稳定性。结果:21例患者平均随访13.5个月。末次随访时19例前抽屉试验(ADT)、Lachman试验均为(-),1例Lachman试验(-)/ADT(+),1例ADT(-)/Lachman试验(+)。21例末次随访时Tegner评分从术前的(2.27±0.79)分提高到(7.36±1.68)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73.6±3.4)分提高到(94.6±2.5)分,屈膝30°位KT-2000双侧差值从术前的(4.2±0.8)mm减少到(2.2±1.1)mm(t=9.836、7.356和10.482,P<0.001)。结论:保留健存纤维束,解剖重建不稳定型ACL部分断裂,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生物力学功能,二是本体感觉功能。良好的本体感觉是获得准确高效的功能性运动的基础。前交叉韧带损伤使感受和传入信息受阻,对完成运动和日常活动造成很大影响。前交叉韧带功能的完全康复,不仅仅依赖于其力学结构的康复,本体感觉功能的康复同样重要。因此提出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功能的重建,不仅应包括关节生物力学稳定性的重建,而且还应有本体感觉的重建。文章从前交叉韧带本体感受器的分布及本体感觉的功能出发,分析前交叉韧带损伤后本体感觉的改变,探讨影响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本体感觉康复的因素及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本体感觉康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