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1患者,男性,76岁,间断心前区针刺样疼痛,向后背放射病史1年。10d前出现持续性胸骨后剧痛,外院根据心电图演变,心肌酶增高,确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稳定后转院预行介入治疗。1年前经磁共振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入院时查:T36.5℃,P68次/min,BP 140/90mmHg,R18次/min,步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患者166例,包括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93例(DMS组),单纯糖尿病患者40例(D组),非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患者33例(N组).应用螺旋CT检查并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检测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DMS组患者TC、TG、LDL-C、CRP水平均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体重指数、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显著高于D组及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多元Logistic 回归显示,年龄、糖尿病、TC、体重指数是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增加了冠状动脉钙化水平,冠心病危险性明显增加.CRP不是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41例肺栓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患者166例,包括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93例(DMS组),单纯糖尿病患者40例(D组),非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患者33例(N组).应用螺旋CT检查并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检测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DMS组患者TC、TG、LDL-C、CRP水平均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体重指数、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显著高于D组及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多元Logistic 回归显示,年龄、糖尿病、TC、体重指数是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增加了冠状动脉钙化水平,冠心病危险性明显增加.CRP不是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2007年9月6~8日,"首届新领军者年会-从达沃斯到大连"国际会议在大连市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世界经济论坛37年来第一次在瑞士达沃斯之外举办的夏季年会,也是在我市承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的一次非官方国际会议.大连优美适宜的环境、和谐良好的人文氛围和周到高效的服务,受到了与会国内外嘉宾的普遍赞誉.  相似文献   
6.
本专辑选译自《内科》杂志 2 0 0 3年第 92卷第 6期“内科———この 1年の步”专辑。选文 2 0篇 ,分三期刊出。本期着重介绍临床循环及血液内科学的发展 ,载文 6篇 ,内容详尽 ,颇具参考价值。本专辑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柯若仪教授审校。  相似文献   
7.
某公司的高级职员庞先生,近来发福得体型有些异样,腹部前凸,腰围增大,象个身怀六甲的孕妇.作为知识分子.他知道这都是应酬过多,活动过少,过多的脂肪没地方消耗,堆积在腹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甲亢性心脏病20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芳  吕田 《临床荟萃》1995,10(18):836-836
甲亢性心脏病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较严重的并发症,有些病例往往以心血管症状为首发,掩盖了甲亢其他症状,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若处理不当会危及生命,因此对甲亢心脏病的正确诊断应引起重视.我院从1985年以来共收治甲亢心脏病患者53例,其中20例于入院前诊断为其他疾病,误诊率达37.7%,本文就误诊原因作一探讨.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甲亢性心脏病诊断主要根据董承琅、陶寿琪提出标准.1.2 一般资料 20例中男性9例,女性11例.除1例50岁以下,其余均在50~70岁,平均59.8岁.误诊时间半年至10年,平均3.5年.有3例曾诊断过甲亢,4例合并高血压病.①误诊病例首发症状:心衰6例,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悸7例,发作性晕厥3例,心悸、多食、消瘦7例.②入院时主要体征:甲状腺肿大12例,其中11例有血管杂音;突眼4例;手震颤7例;心尖部有收缩期杂音7例,其中心脏增大6例;左或(和)右心衰8例.③辅助检查:T_3、T_4明显增高17例,血脂增高2例.④心电图:房颤12例,房室传导阻滞4例,短阵房速伴预激1例,左室肥厚(非高血压者)3例.⑤误诊疾病:冠心病16例,高心病3例,心肌病1例.上述误诊病例在确诊前均按误诊疾病治疗效果欠佳,而确诊后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22~60天后临床症状迅速缓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缬沙坦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中对血浆BNP浓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6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心力衰竭组随机分为小剂量治疗组和稍大剂量治疗组,观察不同剂量缬沙坦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及左室大小的影响。结果两组血浆BNP值治疗后1周、4周、12周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明显。稍大剂量治疗组在治疗4周和12周时血浆BNP值比小剂量治疗组显著降低。LVEF值在1周时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4周和12周时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稍大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两组LVSDd值在1周和4周时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12周时显著高于治疗前,稍大剂量治疗组在12周时LVEF及LVSDd均较小剂量组有显著改善。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缬沙坦可显著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加大缬沙坦剂量,其心功能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并可显著改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0.
静脉用乙胺碘呋酮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循环领域中需解决的课题之一是如何预防左室功能低下病人的猝死及心律失常死亡。 CAST (Cardiac Arrhythmia SuppressionTrial)将 类抗心律失常药组与安慰剂组进行了比较 ,结果是用药组死亡率反而增加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负性变力作用及致心律失常作用比以前更引起重视。有关胺碘酮口服和静脉给药的大规模临床研究确认 ,其为唯一口服和静脉给药都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在日本 ,胺碘酮只有口服药上市而无静脉用药。另外上市的静脉注射用 Nifecalant尚未允许口服。因此 ,口服或静脉用药有效的只有 类药物 ,改变给药途径时不得不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