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8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33篇
药学   7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看接受心脏手术的病人越来越多,手术后发生胸骨正中切口痛的病人也越来越多。我院疼痛门诊自2001年5月~2004年5月共接诊治疗心脏手术后胸骨正中切口疼痛病人18例,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重组人脑钠素(rhBNP)用于心脏手术围术期处理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初步观察,并与硝普钠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择期心脏手术病人22例,随机分为rhBNP组(B组)和硝普钠(SNP)组(s组),每组11例。比较rhBNP与SNP对病人血流动力学和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给药前和S组比较,B组用药后15、30、60、120和180min各点心输出量增加显著(P〈0.05,P〈0.01);B组与给药前比较,给药后即刻、15、30和60min时点外周血管阻力下降显著(P〈0.05);给药后即刻、15和30点与S组比较,下降显著(P〈0.05)。B组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即刻、15、30、60、120和180min下降显著(P〈0.05,P〈0.01);与S组比较,给药后30、60、120和18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组PCWP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60min、120min和180min下降显著(P〈0.05)。B组与输注rhBNP前以及S组比较,平均动脉压、心率和中心静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输注rhBNP后病人24h尿量明显增加。用药过程中以及30d后进行电话随访,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rhBNP用于心脏手术围术期处理是可行的,具有改善心功能和稳定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脱泵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患者围术期并发室颤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CABG)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而脱泵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OPCABG)由于避免了由体外循环(CPB)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由于该类手术患者特殊的病理生理改变,围手术期室颤的发生率较高。本院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共完成OPCABG2308例,其中38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并发室颤(1.6%),现将其原因及抢救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及医疗事业的发展,开展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首先要建立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及体外循环方法。1979年我们开展了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1983年又进一步开展了婴幼儿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低急诊心内直视手术死亡率的可行办法。方法:对4种类型急诊心内直视手术病人术前状态。手术方式,麻醉和体外循环方法。术前,中,后处理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与其死亡率相关的可能因素。结果:本组死亡13例(37%);其中12例术前并发心源性休克(占总死亡率的92%),9例使用IABP仅2例死亡(占IABP22%),严重脑损伤导致死亡3例。结论:术前避免心源性休克,尽量缩短发病至手术开始时间,加强心肌保护,及时使用IABP,尽早实施以脑保护为主的综合治疗对降低手术早期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麻醉学发展非常迅速,与麻醉学临床和基础研究发展相比,麻醉学的临床教学研究发展相对迟缓。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分析麻醉学临床教学特点,总结教学体会,对麻醉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心内直视手术中输自体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9~1993年的4年中,共进行心内直视手术时输自体血1755例(其中成人1555例,儿童200例),共放出自体血105万ml,平均每例放血600ml。患者年龄最小生后62天,最大74岁,体重最轻4.5kg,最重98ks。本文推道了临床情况放血方法及一系列临床科研工作。此项工作培养了干部,节约了库血,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和减少手术后肝炎发生的危险,应广为宣传应用。  相似文献   
8.
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高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由于常伴有多个重要脏器功能减退 ,增加了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的危险因素 ,总结本组麻醉成功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8例 75~ 84岁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术前多脏器功能检查 ,伴随疾病的治疗 ,麻醉用药选择 ,心血管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扩张药的选择 ,为高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的治疗提供经验。结果 :6 5例顺利完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3例在手术中发生室颤 ,经抢救在体外循环下行搭桥成功。术后 7d内死亡4例 ;肺部感染 3例 ,并行气管切开 ;脑栓塞 2例 ;全组无麻醉死亡。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对患者全身生理干扰轻 ,术后恢复快、费用低 ,为高龄冠心病伴有重要脏器功能减退的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
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麻醉的适应范围和限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心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PH)行矫正手术91例,其中危重型PH40例。危重型PH病人的手术适应范围有所扩大。作者提出5项判断术前危险性的标准:1.Pp/Ps≥1.0;2.PVR>1500dyn·S·cm-5;3.Qp/Qs≤1.2;4.SaO2<90%;5.存有右向左为主分流时,其4项标准应慎重权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效应室浓度的舒芬太尼靶控输注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42例择期OPCAB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术中使用0.4ng/mL(组Ⅰ)、0.6ng/mL(组Ⅱ)和0.8ng/mL(组Ⅲ)固定效应室浓度的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观察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普指数(BIS)值,记录术中舒芬太尼、丙泊酚、多巴胺用量,术后恢复时间及围手术期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3组患者术中都能维持满意的血流动力学。术中丙泊酚、多巴胺的用量,术后恢复时间和围手术期心肌酶谱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Ⅱ组与Ⅲ组患者舒芬太尼用量多于Ⅰ组(P<0.01),Ⅲ组患者心脏指数(CI)在手术开始时低于Ⅰ组(P<0.05),心率(HR)自搭桥开始后增快(与搭桥前比较P<0.01),Ⅰ组患者术中BIS值高于Ⅱ组与Ⅲ组(P<0.05)。结论:采用0.4ng/mL、0.6ng/mL或0.8ng/mL固定效应室浓度的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OPCAB患者术中均可以维持满意的血流动力学,但0.6ng/mL为最合适的靶控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