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低度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保肢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8年-2014年我院共34例四肢软组织恶性肿瘤患者:滑膜肉瘤11例,横纹肌肉瘤7例,脂肪肉瘤6例,腱鞘巨细胞瘤3例,平滑肌肉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软骨肉瘤1例,恶性肉芽肿1例。其中18例行肿瘤扩大切除术,6例行根除性切除术,5例行微波灭活瘤体切除术,3例行瘤段切除、离体灭活再植术,2例行局部切除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术中给予皮瓣修复术。根据肿瘤性质和全身情况在术后给予放疗或化疗治疗。结果:全部3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3.5±14.6)个月,其中3例患者复发,2例患者死亡。患肢功能良好。结论:对于四肢的软组织低度恶性肿瘤,及时给予扩大切除,微波灭活等合适的保肢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肘缝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肘缝穴"联合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周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以及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RO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肘缝穴"配合运动疗法对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和研究利伐沙班对于脊髓损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和比较2010-2013年于该院明确诊断为颈或胸脊髓损伤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3例,其中40例于术后给予口服利伐沙班(观察组),43例未给予抗血栓药物(对照组).结合随访资料,评价并比较二组患者在术后关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各临床指标以及利伐沙班的安全性指标.结果 利伐沙班组与对照组相比并未显著增加术后引流量、出血风险和不良风险(P>0.05),但利伐沙班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和肺栓塞的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降低脊髓损伤术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并不增加术后出血等不良风险,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进一步使用.  相似文献   
4.
<正>膝关节功能障碍是膝关节周围骨折及关节损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股骨干骨折、股骨髁部骨折、股骨远端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膝关节骨折后,由于制动等原因,易发生纤维性粘连,关节囊、韧带和关节周围肌腱挛缩,严重影响膝关节活动,进而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2007-08—2011-12,我们应用改良"输刺"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34例,并与单纯运动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胸大肌皮瓣是头颈部术后缺损常用的修复皮瓣,但由于它的臃肿常导致术后较高的并发症发生。本文将介绍我院采用胸大肌皮瓣去脂、原位皮片植皮在鼻咽癌放疗后颈部复发术后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月就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8例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颈部复发侵犯颈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患者,采用胸大肌皮瓣去脂、原位皮片植皮修复颈部大面积皮肤及皮下组织缺损。常规取胸大肌皮瓣,切除皮瓣的皮肤及皮下脂肪,从切除的皮肤中获取表皮和真皮层植皮在胸大肌上,打包7天。结果:皮瓣大小6cm×9cm-6cm×15cm,常规测量切除的皮下脂肪厚度,平均15.13mm(n=8)。所有皮瓣及移植皮片均存活良好,所有患者对术后供区、受区外观满意。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创伤小,成活率高,改善胸大肌皮瓣臃肿的同时修复了颈部皮肤缺损,不仅能恢复功能,还有较好的外形。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通过构建携带针对miR-194的慢病毒沉默及过表达载体,研究miR-194对骨肉瘤细胞转移的影响。   方法   以miR-194前体及成熟体序列为模板,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酶切后克隆于慢病毒载体plent-i GFP中,转染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颗粒,检测滴度,最终对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进行感染。获取稳定感染细胞后,进行Transwell、划痕等实验。   结果   1)慢病毒表达质粒构建成功,沉默表达及过表达重组慢病毒的滴度分别为4×108TU/mL及1.5×108TU/mL;2)稳定过表达miR-194的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的转移能力较其他组有明显降低(P < 0.01)。   结论   成功构建了miR-194慢病毒表达载体,miR-194的表达水平对U2-OS细胞的转移能力具有显著影响,miR-194可能成为骨肉瘤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针对人microRNA—194过表达及抑制表达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寻找与探讨感染人骨肉瘤细胞系SO-SP-9607和U2-os的最佳步骤和方法。方法:利用PcR方法调取相应目的基因进行酶切,经电泳回收后与目的基因进行连接,产物转化细菌感受态细胞,对克隆进行PcR鉴定和测序对比分析后,构建相应microRNA—194过表达及抑制表达慢病毒表达载体;在人骨肉瘤细胞系SO-SP-9607和U2—os转染及筛选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及浓度设定相应实验组,并设相应对照组。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筛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PCR及测序结果证实重组慢病毒表达质粒构建正确。过表达及抑制表达重组慢病毒的滴度分别为15×10^8TU/ml及4×10^8TU/ml。感染复数(multiply of infection,MOI)值测定,实验组及对照组转染效率无明显差异,获得MOI值及感染时间数据。通过新的综合设计,经筛选后获得转染效率满意的目的克隆细胞。结论:成功构建了microRNA—194过表达及抑制表达慢病毒表达载体,并通过新的综合考虑设计,对人骨肉瘤细胞系SO-SP-9607和U2-os进行转染和筛选后,可较快和较高效率获得满意目的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四肢软组织缺损及游离植皮中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应用VSD技术对60例四肢软组织缺损并后期进行游离植皮的患者进行治疗,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60例患者均至少随访至缺损愈合后3个月,所有患者创面均完全愈合,无复发,无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 VSD技术对于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愈合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有效促进了肉芽的生长及游离皮片的成活,降低感染率和住院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和医护人员工作量,是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及后期游离植皮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肘缝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康复科住院的骨折术后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患者13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治疗组给予针刺"肘缝穴"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运动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HSS膝关节活动度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肘缝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骨折术后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