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医学中心医院复制基于膜解剖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基于膜解剖术式)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行经腹直肠癌根治术(Dixon),3例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2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0~280 min,平均(186.1±44.4)min;术中出血量5~60 mL,平均(17.0±14.2)mL;淋巴结数量5~21枚,平均(12.6±4.5)枚;住院8~17 d,平均(10.3±3.0)d。术后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出血,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基于膜解剖的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性高,肿瘤根治性较好,可行性高,术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操作认真,具备必要的手术器械,配合规范默契,完全可复制,适合在非医学中心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人附睾蛋白4(HE4)、癌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部良恶性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定量对133例肺恶性肿瘤患者,89例肺部良性疾病(如肺部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患者,50例健康人群分别进行ProGRP、HE4、CA153、CEA和CYFRA21-1这5项肿瘤标志物(TM)的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部恶性疾病组血清中ProGRP、HE4、CA153、CEA和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检测血清ProGRP、HE4、CA153、CEA和CYFRA21-1灵敏度以HE4最高,为49.62%,特异性以ProGRP、CA153、CEA最高,为97.75%,单项检测的诊断效率以CEA最高,为60.36%,5项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67.67%,明显高于任一单项的检测值.结论 血清ProGRP、HE4、CA153、CEA和CYFRA211是肺部疾病检测中较理想的肿瘤标志物,且5项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肺癌细胞株上皮钙粘蛋白(E - cadherin)的表达与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肺癌细胞株NCI - H460、SPCA和A549的E- cadherin蛋白表达;半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和微流控芯片技术检测E- cadher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富铬酵母对小鼠Ⅱ型糖尿病的影响。方法共60只Balb/C小鼠进入本研究。未注射链脲霉素的10只Balb/C小鼠为正常组,其余50只小鼠通过小剂量注射链脲霉素建立Ⅱ型糖尿病模型。按照血糖值平均分为5组,其中二甲双胍为阳性对照药物组,普通酵母为对照组,富铬酵母饲喂小鼠分为低[250μg/(kg·d),以铬元素计]、中[500μg/(kg·d)]、高[1000tLg/(kg·d)]3个剂量组,灌胃饲养15周。测定体重和空腹血糖值、糖耐量值等血液生化指标,进行胰腺病理组织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富铬酵母中剂量组的甘油三酯显著降低(P=0.043),低、中剂量组的总胆固醇显著降低(P=0.006、P=0.003),低、高剂量组的血清胰岛素浓度显著提高(P=0.011、P=0.002),高剂量组的糖基化血红蛋白显著下降(P=0.027)。胰岛组织病理检查显示富铬酵母中、高剂量组未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现象。结论富铬酵母菌体对小鼠糖尿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本研究未设有机铬对照组,需进一步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小肠内置管减压引流在小肠瘘早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胃肠外科33例因小肠瘘行全小肠内置管减压引流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病人中,28例顺利出院,无再发肠瘘;再发肠瘘5例病人中,4例通过非手术治疗康复,1例放弃治疗。结论全小肠内置管减压引流在小肠瘘早期手术治疗,尤其是高位、高流量瘘中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病人:女性,35岁。因“胃窦腺癌”于2013年12月2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Billroth II),术中留置胃管及鼻肠营养管,且鼻肠营养管过吻合口约30 cm。术后第3天肛门排气,第6天始诉上腹部胀痛,伴恶心不适,能间断排少量稀便,胃管每日引流出胆汁样胃液200~400 ml,经原留置胃管予以胃肠减压、抑酸抑分泌等对症治疗。术后第9天胃管引流液增多至700 ml,行上消化道碘水造影示:输出袢梗阻(梗阻点距吻合口约15 cm),考虑肠粘连可能,继续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同时经鼻肠营养管每日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百普力)1000 ml 泵入,病人可间断排便。术后2周上述症状仍未好转,每日胃管引流液约600~800 ml。行腹部 CT 示:肠梗阻(肠套叠可能),见图1。胃镜检查提示:输出袢套叠、扭转可能,可见鼻肠营养管越过该肠段(图2)。于2014年1月8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空肠套叠复位术,术中见原吻合口无异常,吻合口以远约25 cm处空肠粘连于横结肠系膜,输出袢吻合口以远约15 cm 处空肠向远端套叠(图3),复位套叠肠管并行粘连松解,观察见复位肠管血运良好。术后恢复可,好转出院。随访半年,病人饮食排便正常,无肠套叠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胃肠间质瘤治疗的疾病进展特点及相应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4年9月至2013年12月之间纳入胃肠间质瘤援助项目数据库的病人共385例,重点收集肿瘤基本情况、初始治疗、疾病进展、再次治疗策略、基因突变、疗效评估等信息,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胃肠间质瘤有较高的疾病进展率,疾病进展率受危险度、肿瘤部位、是否破裂、基因突变类型影响较大(P 均<0.05)。不同治疗策略临床获益率不同。结论个体化、精细化的治疗策略对于胃肠间质瘤疾病进展后的治疗十分重要,应积极推荐所有胃肠间质瘤病人进行基因突变检测。  相似文献   
9.
张屏  刘鹭 《全科护理》2013,11(19):1778-1779
总结141例院前急救骨折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强调现场紧急处理的同时按照护理程序,通过评估、计划、实施、评价,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应用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电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ECLIA)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方法学性能验证的方案。方法: 应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文件推荐的方法,通过罗氏Cobas E601免疫分析系统检测血清NSE值,对其准确度、精密度、分析测量范围、分析灵敏度和生物参考范围进行性能验证。结果: NSE准确度以相对偏倚表示,为2%~4%,批内变异系数<1.0%,批间变异系数<2.5%,分析灵敏度<0.05 ng/mL,分析测量范围为1.01~351.00 ng/mL,参考范围为0.0~16.7 ng/mL。结论: ECLIA法检测血清NSE性能参数和厂商声明一致,其性能可以满足临床要求,验证方案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