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涎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为研究其分化,形态,功能及其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影响下生理,病理改变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实验模型。本文就涎腺上皮细胞培养系统建立的条件,表型鉴别,应用及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龋病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 ,对儿童健康危害较大。为明确导致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从而科学地制定儿童龋病防治的有效措施 ,我们对我区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生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现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随机调查我区 6~ 7岁学龄前儿童 2 4 0人 ,其中男孩 110人 ,女孩 130人。1 2 方法 向家长发放龋病影响因素调查表 ,内容主要包括 :(1)家庭状况 :经济收入多于 2 0 0 0元 /月为“好” ,否则为“一般”。 (2 )父母文化程度 :分“大学”、“高中”、“初中”三档。 (3)婴儿期喂养方式 ,以“…  相似文献   
3.
六味地黄冲剂对肾阴虚病人血浆中锌铜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阴虚病人血浆中锌、铜含量均较正常人血浆中锌,铜含量明显增高(P<0.01)。男女性别间本组未见差异。服用治疗肾阴虚药物六味地黄3种剂型后均使锌,铜含量明显降低(P<0.01),六味地黄冲剂与汤剂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明确 5C5蛋白为分化抗原 ,检测其在人免疫细胞的表达 ,以及它的信号传导作用。方法 用 5C5蛋白免疫小鼠 ,制备抗 5C5蛋白的单抗。用反义技术制备 5C5蛋白表达抑制的 3D5细胞。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印迹确定 5C5单抗的特异性。用胞膜蛋白免疫沉淀和流式细胞术确定其分化抗原的性质。用双色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 5C5分化抗原在多种人免疫细胞的表达。用Fura 3 AM试剂作探针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胞内Ca2 + 浓度的变化。结果 制备了抗 5C5蛋白的特异性单抗。用 5C5单抗作探针 ,从 3D5细胞膜免疫沉淀到 1条相对分子质量 (Mr)为 19× 10 3的蛋白带 ,并在活 3D5细胞见阳性免疫荧光染色。 5C5分化抗原在人周围血CD19+ 、CD14 + 、CD4 + 、CD8+ 和CD5 6 + 细胞的表达率分别为 (33.4 7± 7.9) %、(86 .13± 6 .7) %、(15 .79± 7.1) %、(18.11±12 .77) %和 (11.76± 7.4 7) % ,在人免疫细胞株的表达率分别为 5 8.0 % (Nalm6 )、72 .7% (3D5 )、5 3.6 %(BJAB)、6 1.0 % (Daudi)、6 .9% (SKW6 )、6 .3% (Jurkat)、5 .8% (Peer)、2 1.3% (K5 6 2 )和 39.1% (U937)。3D5细胞在 5C5单抗刺激下 ,胞内Ca2 + 浓度逐渐增高 ,可达 2倍左右 ,对照小鼠Ig则无此作用。结论5C5蛋白为一个分化抗原 ,在人周  相似文献   
5.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肠套叠的诊断价值与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套叠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临床以小儿为多见,若不能及时诊治,可并发肠坏死和中毒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我科自1998年至2007年12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24例(共132人次)进行诊治,收到满意疗效,现将其诊断价值和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D54和LFA-1的相互作用在6A8 α-甘露糖苷酶表达抑制的Jurkat细胞(AS)的黏附性增强中的作用。方法用细胞凝集试验确证AS细胞间黏附的增强,用细胞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人IgG的Fc片段(ICAM-1-Fc)的黏附试验和阻断性抗CD11a抗体的阻断试验研究CD54-LFA-1的作用,用单克隆抗体MEM-148检测As细胞LFA-1亲和力的变化,用单克隆抗体NKI-L16检测AS细胞LFA-1亲合力的变化,用鬼笔环肽染色细胞骨架,用Jurkat-Raji细胞间的作用作模型研究6A8α-甘露糖苷酶表达抑制对T和B细胞间黏附的影响,用ConA结合试验检测细胞中蛋白质N-糖基化的变化。结果(1)AS细胞间的黏附性增强主要与CD54及CD11a表达的增强相关,也与LFA-1亲和力的增高相关;(2)AS细胞的细胞骨架发生重排;(3)As细胞与Raji细胞间的黏附也增强;(4)ConA与AS细胞的结合增强。结论CD54和LFA-1的相互作用在AS Jurkat T细胞的黏附性增强中起重要作用。细胞骨架重排也可能起作用。As细胞的蛋白质发生了N-糖基化修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膜联蛋白A7(ANXA7)与肝癌发生的相关性及筛选、鉴定ANXA7的相互作用分子,探讨ANXA7在肝癌发生中的机制.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48对肝癌与癌旁组织以及多种肝和肝癌细胞株中ANXA7表达量的差异,并通过肝癌细胞ANXA7过表达及特异性干扰抑制分析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免疫共沉淀法筛选与ANXA7发生结合的蛋白,并以点突变法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关键位点;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了ANXA7对肝癌相关的重要信号通路中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 ANXA7在肝癌组织与肝癌细胞中均呈下调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2,IGFBP2)能与ANXA7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且IGFBP2上的RGD序列是两者结合的关键位点.肝癌细胞中ANXA7表达上调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P<0.05),并能使IGFBP2介导的ERK1/2的磷酸化水平降低.下调ANXA7的表达可促进肝癌细胞增殖(P<0.01),磷酸化ERK1/2的水平升高.结论 ANXA7可能作为一种抑癌基因,通过介导IGFBP2对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参与对肝癌增殖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肺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82例SAP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2 h时APACHEⅡ评分、心肺功能(HR、RR、氧合指数)、肾功能(Cr、BUN)及相关炎症因子(TNF-α、IL-6、WBC、CRP)指标,并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72 h APACHEⅡ评分、HR、RR、Cr、BUN、血清WBC、CRP、IL-6、TNF-α均显著下降,氧合指数显著上升,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容量血液滤过对SAP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肺、肾脏器有保护作用,能明显抑制炎症因子,可作为临床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细菌内毒素动态浊度法检测方法。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采用动态浊度法进行干扰试验,发现注射用苯唑西林钠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有抑制作用,实验中用辅剂稀释剂Ⅰ稀释供试品以加入适量镁离子的方式消除注射用苯唑西林钠对细菌内毒素检查的抑制作用,定量测定样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结果:补充适量的金属镁离子可以有效地消除注射用苯唑西林钠对细菌内毒素的抑制,降低样品的稀释倍数,细菌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之间。结论:可建立动态浊度法进行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样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均远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0.10 EU·mg-1,建议提高现有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局部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71例,横断面分析,应用彩超测量自体动静脉内瘘瘘口直径,双侧上肢桡动脉、尺动脉、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量,分析动静脉内瘘对双侧上肢局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动静脉内瘘手术后1-144个月,术侧头静脉内径(6.67±2.18)mm;术侧肱动脉内径(5.59±1.24)mm,对侧肱动脉内径(3.81±0.72)mm;术侧桡动脉吻合口近心端内径(4.12±1.13) mm,吻合口远心端(2.84±0.90)mm,对侧桡动脉内径(1.93±0.46)mm;术侧尺动脉内径(2.21±0.86)mm,对侧尺动脉内径(1.64±0.58)mm;术侧和对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侧肱动脉血流量(2164.18±1413.06)ml/min,对侧肱动脉血流量(538.90±326.90)ml/min;术侧桡动脉血流量(1172.75±718.20)ml/min,对侧桡动脉血流量(106.50±75.83)ml/min;术侧尺动脉血流量(245.95±184.09)ml/min,对侧尺动脉近心端血流量(81.34±68.80)ml/min;术侧和对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后,术侧肢体的肱动脉、尺动脉、桡动脉内径相应增粗,血流量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