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型刚 《社区卫生保健》2007,6(2):134-134,137
虹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03年7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住院病例4772例,其中532例因周围静脉难以穿刺补液,而采用股深静脉穿刺置管,从而满足了患者长期补液和抢救的需要,占同期住院总人数的11.1%,首次穿刺成功率达99.6%。本组患者年龄普遍偏大,长期卧床,针对他们以慢性病、周围循环衰竭为主的特点,采用安全可靠的股深静脉穿刺置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泌尿外科作手术操作时会出现尿液、冲洗液、灌洗液外溢的现象,容易造成术后感染、体温降低等并发症。三角形护皮巾因其独特的三角形漏斗设计和粘性,可以紧贴皮肤,防止液体外溢,便于收集所需要的标本。本文介绍两种常规操作中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4.
患者男性,55岁.因"急性阑尾脓肿”,在当地乡卫生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3天伤口出现轻度红肿,经积极抗炎后7天拆线,伤口愈合.一年半后患者无意中发现右下腹肿块伴隐痛,无畏寒、发热.肿块位于右下腹壁腹股沟区,大小约3cm×4cm,边界不清,质地偏硬,不易推动,无波动感,有轻压痛.B超、CT检查均提示:右下腹壁实质占位.纤维结肠镜检查未发现病变.结合病史,诊断"右下腹壁肿瘤?”.于1999年9月28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经原麦氏切口进腹,发现肿块位于原手术切口外侧与腹内斜肌、腹横肌、腹膜及回肠相粘连成团,并以管状腔隙与回肠形成内瘘;肿块内容为:乳白色脓性分泌物及少量食物残渣.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社区流动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明确开展健康宣传工作的需求,为在这一群体中开展经济,有效,可持续性的健康宣传普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上海梅陇社区300名流动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为88.8%,但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普遍较低,有81.3%的人认为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被调查者在艾滋病病毒基本传播途径方面掌握情况较好,但其整体知识水平仍较低.结论上海市流动人员存在迫切的健康教育需求.应通过多种信息传播方式,在这一群体中开展相关健康普及工作,以切实提高其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以对其正确态度和健康行为模式的建立形成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流动人群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方法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448份,将数据运用Epi Data编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70.54%的流动人群就诊选择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影响他们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呼吸道感染和胃肠炎,医疗和康复的需求分别占87.25%和43.75%;希望提供传染病管理和慢性病干预的分别占60.00%和40.00%,公共卫生需求方面康复占39.51%、健康教育占22.54%、保健占20.54%、预防占16.59%,38.84%的流动人群支持健康讲座,35.49%赞同健康资料宣传。结论积极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以满足流动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7.
<正>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外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临床护理中主要适用于需长期输液及输注化疗药物等情况,不仅能解除反复静脉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还能保护外周静脉[1]。但我们在临床中发现PICC存在一些并发症,如穿刺失败、脱落、静脉炎等。特别是在输注化疗药物时,由于化疗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强,操作不当可致局部软组织及血管内皮损伤,从而引起给药静脉及临近组织出现红、肿、热、痛、血管硬结等化学性静脉炎,严重影响患  相似文献   
8.
探索二、三级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新模式,建立市、区两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市、区两级医院通过医疗质控标准整合、业务指导、信息化共建等方式,带动社区卫生服务的持续发展,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发展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L-门冬酸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绞痛变化及不良反应,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BP、DBP、心绞痛发作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76%(59/65),高于对照组的78.46%(51/65)。结论:服用L-门冬酸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的观察组较服用硝苯地平片,血脂康胶囊的对照组,调脂又降压,改善心功能,疗效更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