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放疗对肾母细胞瘤长期生存者远期并发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导致肾母细胞瘸(WT)长期生存者发生远期并发症的有关因素。【方法】对我院从1960-1999年收治并长期存活的186例WT病例进回顾性研究。【结果】放疗可导致WT长期生存者出现远期并发症,其发生率为49%,包括放射性肾炎;放射性脊神经根的损害;放射性性腺损害等,其中放射性肾炎的发生率最高,为23%。【结论】放疗导致的远期并发症在后期往往是一种不可逆的病理改变,某些并发症所导致的后果是严重的,成为这些患者的重要死因或影响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隐匿阴茎的分类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隐匿阴茎的分类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33例隐匿阴茎患者,年龄l岁3个月-25岁,平均6.2岁。根据Bergeson(1993)的隐匿阴茎的分类标准,埋藏阴茎29例,蹼状阴茎2例,束缚阴茎2例。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1年,所有患者术后阴茎外观满意,阴茎皮肤与阴茎体附着正常。结论:对隐匿阴茎不能指望青春期发育时耻骨前脂肪组织减少或简单行包茎松解术就能得到解决,正确的分类和恰当的手术治疗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查WT1基因在肾母细胞瘤中的改变情况。方法我们采用PCR-SSCP技术及多重PCR方法对24例肾母细胞瘤标本WT1基因第4,6-10外显子进行筛查。结果发现2例标本存在SSCP电泳迁移率的异常。应用双重PCR方法证实一例为WT1基因第8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结论提示WT1基因多种形式的突变均可导致肾母细胞瘤的发生,但可能并不是导致散发型肾母细胞癌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63例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 (HDallieddis orders,HAD)作为小儿便秘的又一病因 ,逐渐为临床工作者重视。因其临床表现类似先天性巨结肠 (HD) ,并可与之合并存在 ;术前有效诊断存在困难 ;治疗方法的选择仍有争议 ,因此如何有效诊治HAD是患儿便秘诊治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回顾我院 1991~ 2 0 0 2年间收治的 2 5 8例“HD”患儿 ,通过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 ,探讨其中HA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 5 8例临床诊断为“HD”的患儿 ,年龄 1个月~ 14岁 ,男 2 33例 ,女 2 5例 ,2 4 3例行巨结肠根治术 ,7例行肠造瘘并多处肠活检 ,8例仅行直肠肌层活检。依据钡灌肠和术中所见的临床分型 :常见型 14 5例、短段型 5 7例、长段型 35例、全结肠型14例、先天性肛门闭锁并发巨结肠和外院术后并发症转入的 7例。二、肠神经异常的分类参考国内外文献中有关HAD的病理分类和诊断标准。1.肠神经元性发育异常 (intestinalneuronaldysplasia ,IND ,见图 1)①节细胞增多症 (hyperganglionosis) ,单位长度肠壁...  相似文献   
6.
对9例尿道-处女膜融合和/或处女膜伞的患儿采用“处女膜整形术”治疗,其结果良好。处女膜整形术是治疗本病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强调对女性患儿的泌尿系感染要注意会阴部检查。  相似文献   
7.
小儿慢性肠套叠(附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肠套叠在临床表现、病理、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总结1960-2000年收治的15例小儿慢性肠套叠病例,从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治疗与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常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而误诊或漏诊,发病年龄较大,多在3岁以后。肠套叠“四大征”并不典型,而纳差与消瘦发生率高,多为继发性肠套叠。结论:小儿慢性肠套叠发生率低,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病年龄较大,多为继发性,根据其临床表现、X线检查可获诊断,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8.
术前介入在肝母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小儿肝母细胞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及适应证。方法:对估计不能切除的肿瘤施以碘油化疗药物栓塞,然后再外科手术,9例中有7例施行了肝叶切除,右三叶3例,右半肝2例,左半肝2例。结果:介入后,小儿副反应轻,肿瘤体积缩小,6例AFP值下降,未施手术1例介入后肺转移死亡,探查术1例后改肝移植术后死亡,肝叶切除7例中,死亡5例(3例复发,1例脑转移,1例肝功能衰竭)存活2例健在。结论:介治疗可以使某些不能Ⅰ期切除的肝母细胞瘤有了手术切除的机会,但要掌握适应证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小儿消化道重复畸形的诊治经验。方法 分析小儿消化道重复畸形14例,包括胃至肛管的重复畸形。结果 患儿均得到治愈,术后随访消化道功能良好。结论 应提高先天性小儿消化道重复畸形术前诊断率,各种不同部位及类型的消化道重复畸形应采取不同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