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刘乃澄  赵建宁 《中国骨伤》2016,29(7):673-676
无菌性松动是导致关节置换术失败的最常见的原因,磨损微粒诱导的骨溶解在其中起到了主导作用。磨损微粒产生后被假体周围的细胞吞噬,释放各种促炎因子和化学物质,抑制成骨细胞并激活破骨细胞,导致骨溶解。然而对于磨损微粒识别并激活细胞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目前研究发现磨损微粒能激活Toll样受体和炎症小体,引起促炎因子的释放导致骨溶解的形成,提示Toll样受体及炎症小体可能参与了无菌性松动的发病过程。但是,对于Toll样受体是如何被激活,以及TLR信号通路与下游信号通路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等问题,目前仍未得到明确的解释。未来进一步探讨不同材料的磨损微粒激活Toll样受体和炎症小体的机制以及目前的临床药物能否针对Toll样受体或炎症小体发挥治疗作用等将有助于阐明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地塞米松在髋、膝关节置换手术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发挥了减少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及加速患者康复的作用,但国内外对于术前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对膝关节单髁置换后患者的影响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讨术前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对单髁置换后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膝关节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08采用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21例后Pilon骨折。骨折复位情况采用Burwell-Charnley标准评定,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标准评定。结果 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5(6~24)个月。术后骨折复位情况采用Burwell-Charnley标准评定:17例解剖复位,4例复位尚可。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2.1(2~3)个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平均84.5(58~94)分,其中优13例,良6例,可2例。术后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积极换药后愈合。1例术后出现切口周围和足背麻木感,应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术后4个月症状逐渐消失。3例术后持续疼痛不适,取出内固定物后恢复良好。结论后Pilon骨折采用后外侧切口支撑钢板内固定可取得满意疗效,手术入路清晰,能够充分显露骨折并复位,创伤小;支撑钢板固定能够较好地维持骨折复位,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口服与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膝关节单髁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失血的影响.[方法]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行UKA术的6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