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 评价一种带有呼气末二氧化碳采样管的鼻导管应用于呼吸功能检测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4月至7月在昆山市中医医院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9.857岁;身高148~172 cm,平均身高162.286 cm;平均体质量62.571 kg(标准差11.096 kg);美国麻醉学医师协会(ASA)麻醉分级Ⅰ~Ⅱ级。用输液用7号尼龙针针体自制鼻导管。分别检测鼻前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自制带有呼气末二氧化碳采样管的鼻导管检测鼻导管PETCO2,分别对鼻导管PETCO2与PaCO2、鼻前庭PETCO2与PaCO2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别给予0 L/min、2 L/min、3 L/min鼻导管吸氧同时采集鼻导管PET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右旋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用于需机械通气的口腔癌术后患者镇静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将30位口腔癌根治术后需机械通气超过24 h的患者随机分为Dex组与Mid组,分别给予0.2~1.0μg·kg^-1·h^-1的右旋美托咪啶和0.02~0.1 mg·kg^-1·h^-1的咪达唑仑,以维持患者轻中度镇静( RASS评分-3~0)。记录患者达到目标镇静程度的时间百分比、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用药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不良事件。结果 Dex组达到目标镇静深度的时间明显长于Mid组(P﹤0.05);Dex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Mid组(P﹤0.05)。两组谵妄发生率、ICU停留时间相似(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延长患者达到镇静目标评分的时间,减少芬太尼的用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但是,要注意右旋美托咪啶可以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应用时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3.
张代玲  冯树全  邵安民 《安徽医药》2018,22(11):2241-2243
目的 探讨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对全麻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昆山市中医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全身麻醉组(GA组),罗哌卡因臂丛阻滞+全身麻醉组(LG组)、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臂丛阻滞+全身麻醉组(PG组),每组20例。监测并记录三组患者入室时(T0),手术开始后30 min(T1),术毕(T2),术后6 h(T3)、术后12 h(T4)及术后24 h(T5)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水平;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T3~T5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结果 与LG组相比,PG组T4~5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GA组T3~4VAS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T0相比,GA组T2~4时的NE和Cor明显升高(P<0.05),且T3~4时的E、ACTH明显升高(P<0.05);LG组T3~4时的NE、E、ACTH和Cor明显升高(P<0.05);PG组T4时NE、E、ACTH和Cor明显升高(P<0.05);与LG组相比,GA组T2~4时的NE和Cor明显升高(P<0.05),且T3~4时的E、ACTH明显升高(P<0.05);PG组血清NE、E、ACTH和Cor在T3~4时明显降低(P<0.05)。结论 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臂丛阻滞可明显减轻全麻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和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超前镇痛联合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对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围术期镇痛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择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66例,性别不限,年龄≥65岁,体重指数(BMI)18~26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Ⅱ或Ⅲ级。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神经阻滞联合单侧腰麻组(NU组)和腰麻组(U组)。NU组患者转移至手术床前,采用0.375%罗哌卡因75mg行手术侧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后予术侧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U组行单纯腰麻。术毕给予经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曲马多补救镇痛。比较两组患者入室(T0)、转移至手术床时(T1)、摆放体位前(T2)及摆放体位时(T3)的视觉模拟(VAS)评分,腰麻操作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记录两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出血量及补液量;记录两组自控镇痛泵(PCA)首次按压时间、48h内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U组比较,NU组患者T1、T2及T3时的VAS评分明显下降、腰麻操作时间缩短、一次穿刺成功率升高;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盐酸纳布啡与舒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静脉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将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行无痛人流的8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予以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行静脉麻醉,B组予以盐酸纳布啡复合丙泊酚行静脉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情况、生命体征、应激激素指标、致炎因子水平、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B组丙泊酚用量较A组低,苏醒时间较A组短(P<0.05);两组麻醉诱导前与手术结束时心率、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意识消失时、手术开始后5 min的DBP、SBP、SpO2均较T0时点降低,但B组该三项指标均较A组高(P<0.05);两组术后3 h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B组水平较A组低(P<0.05);B组苏醒5 min、30 min、60 min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A组低(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组低(P<0.05)。结论:无痛人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进食、下床活动时间及腹胀、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并于术后第1天、第3天,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恶心呕吐程度视觉模拟量表评分(nausea and vomiting degree of visual analog scale score,NVAS)。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进食、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t=-23.403、-15.419、-13.143、-8.880,P均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第3天VAS评分、N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t=-4.442、-8.243、-6.253、-7.934,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腹胀6例,占13.95%,恶心、呕吐4例,占9.30%,对照组出现腹胀18例,占41.86%,恶心、呕吐12例,占27.91%,观察组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23、4.914,P均0.05)。结论:耳穴贴压联合全身麻醉能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腹胀、恶心、呕吐发生,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transversus thoracic muscle plane-pectoral nerves,TTP-PECS)]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的镇痛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4例,年龄35~72岁,BMI 20~26 kg/m~2,ASAⅠ或Ⅱ级。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TTP-PECS组(A组)和TPVB组(B组)。麻醉诱导前A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TTP-PECS,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TPVB,均注入0.5%罗哌卡因30 ml,分别于操作结束后30 min测定痛觉减退范围。术毕两组患者均给予PCIA,并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补救镇痛,维持静息VAS评分≤3分或运动VAS评分≤5分。记录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范围、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术中芬太尼消耗量、阻滞镇痛维持时间、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例数;评估术后2、6、12、24及48 h的静息及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阻滞范围主要为T_2—T_6,B组主要为T_3—T_7,A组T_2皮区的阻滞者明显多于B组,T_6、T_7皮区的阻滞者少于B组(P0.05);与B组比较,A组阻滞操作时间缩短,阻滞镇痛时间延长,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例数明显减少,术后12 h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A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明显减少,术后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TP-PECS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围术期镇痛效果和安全性优于TPVB。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