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初步研究结肠切除对青紫兰兔结肠黏膜中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及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阳性细胞数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15只青紫兰兔,切取结直肠交界上段结肠7~8 cm长(对照组),继续饲养2周后处死动物,取吻合口处结肠段(研究组).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结肠黏膜中的5-HT阳性细胞及CgA阳性细胞,观察其数量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结肠黏膜中的5-HT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0.40±2.22)个及(26.27±2.35)个,CgA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0.60±5.34)个及(51.51±6.13)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肠切除可引起兔结肠黏膜中5-HT及CgA阳性细胞数量的增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临床病理因素,探讨术中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病理诊断方法。
方法
复习存档病理资料125例PTMC(2010年),详细描述其组织学诊断标准,并与近3年来PTMC病理资料作比较。
结果
微小乳头状癌以女性患者居多,共107例,占85.6%(男女比例为1∶6);≤45岁58例(46.4%),>45岁64例
(5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49例(39.38%),右侧63例(50.4%),双侧12例(9.6%),峡部1例。
术中冰冻切片检查121例,未做4例,确诊113例(88.43%),冰冻切片漏诊8例(6.6%)。确诊病例中92例做了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淋巴结出现转移28例(30.44%),无转移64例(69.7%)。其中原发灶≥0.5 cm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4.0% (18/53),<0.5 cm者转移率为25.6% (10/39),两者比例为1.7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1)。
结论
术中冰冻切片确诊为PTMC者应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补中益气汤联合易蒙停对结肠黏膜5-羟色胺(5-HT)、嗜铬粒蛋白A(CgA)阳性细胞数的影响,探讨补中益气汤联合易蒙停治疗结肠切除术后排便障碍的作用机理。方法:切除青紫蓝兔结肠后,分别给予补中益气汤、易蒙停及两者联合治疗14d,处死后取吻合口处结肠。免疫组化法检测每组切除后正常结肠、吻合口处结肠黏膜中5-HT、CgA阳性细胞。结果:正常组、术后空白对照组、西药组、中药组、中西医药组5-HT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0.40±2.22,26.27±2.35,18.20±2.71,15.93±2.46,14.33±2.87;CgA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0.60±5.34,51.51±6.13,36.10±5.34,28.36±7.16,29.33±8.17。中药组与中西药组比较无差异(P〉0.05),余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1或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联合易蒙停致结肠切除后青紫蓝兔结肠黏膜5-HT、CgA阳性细胞数的减少,可能是其治疗结肠切除术后排便障碍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性,11岁.右臀部注射部位渐进性凹陷1年余.查体:凹陷3 cm×4 cm大小,无触痛,活动自如,无四肢无力和跛行,无肌肉萎缩和抽搐.理疗4~5个月后,患处未见明显缩小,遂行病理活检.其姐12岁时臀部注射部位也出现过类似的脂肪萎缩,后未予特殊治疗,生长发育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5.
6.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完工,后基因组时代的任务更为艰巨.科学家近年已认识到蛋白质在人类正常生理功能状态下的作用,并已初步探索在疾病状态下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ciliated muconodular papillary tumors, CMP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CMP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女性,50岁;例2男性,41岁。2例均因发现肺部占位就诊,术后病理诊断为CMPT,其中例1同时患有微浸润性腺癌。镜下肿瘤由黏液细胞、纤毛柱状细胞及基底细胞混合组成的乳头状、腺管样结构,肺泡腔内可见黏液。细胞形态温和,无异型性,未见明显核分裂象及坏死。免疫表型:纤毛柱状细胞和黏液细胞表达CK7、TTF-1,不表达p63、p40、CK5/6、Napsin A;基底细胞表达TTF-1、CK7、p63、p40、CK5/6。结论 CMPT可能起源于终末细支气管,ERK活化状态和不同类型的驱动基因突变证实了CMPT是良性肿瘤性病变。识别纤毛柱状细胞及连续的基底细胞层是诊断CMPT的关键,需与黏液腺癌、黏液表皮样癌等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及ROS1基因融合突变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驱动基因共突变的病例。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50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荧光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及ALK、ROS1基因融合突变情况,统计分析驱动基因突变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508例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ALK、ROS1基因突变率分别为52.9%(797/1508)、6.2%(93/1508)、2.7%(40/1508);EGFR基因突变类型以外显子19 del与外显子21 L858R为主(90.6%,722/797),EGFR基因突变多见于女性、无吸烟史、腺癌患者(P<0.05);ALK及ROS1基因融合多见于年龄<60岁、晚期患者(P<0.05)。其中携带共突变基因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6例(1.1%,16/1508),包括EGFR/ALK基因共突变7例、EGFR/ROS1基因共突变8例、ALK/ROS1基因共突变1例,驱动基因共突变患者多为女性、腺癌患者。16例驱动基因共突变患者中,8例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疗效为3例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3例疾病进展。结论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可出现突变共存的状态,多基因联合检测可为临床靶向药物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引言妊娠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是妊娠晚期发生的一种少见的致命性疾病,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认为此病与胎儿脂肪酸运转以及线粒体氧化障碍有关。为了解AFLP发病是否也有体液免疫反应参与。我们对1997年以来我院确诊为AFLP的3例肝穿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肝组织中各种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沉积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MP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检测103例乳腺癌及相应癌旁正常乳腺标本中IMP3蛋白的表达,同时应用茎环逆转录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30例乳腺癌及相应癌旁正常乳腺标本中IMP3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病理类型是浸润性导管癌62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导管内癌伴微小浸润9例、特殊类型乳腺癌29例,全部乳腺癌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之间IMP3表达(t=19.630,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浸润性导管癌中IMP3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pTNM分期、ER、PR、HER-2均未见明显相关(P〉0.05)。与癌旁组织比较,IMP3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状态未见明显相关(P〉0.05)。结论IMP3表达上调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