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应用有限扩髓闭合复位穿钉技术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26例,通过梨状窝开口,扩髓至骨折断端,顺行闭合穿入交锁髓内钉主钉,固定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瞄准器下置入远、近端锁钉。术后平均随访10.2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X线片上可见骨痂最早发生在第3周时,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2.4周。远期疗效按马元璋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2.3%。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7%。无断钉、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认为有限扩髓、闭合复位穿钉技术可使粉碎性股骨干骨折获得较好的稳定性和最大的血供保护。扩髓产生的骨髓碎屑囤积在骨折断端,构成自体骨的植入,在各碎骨块间起到了桥接作用,促进骨愈合。  相似文献   
2.
吴健  关月红  范胜利 《中国骨伤》2017,30(9):833-837
目的:探讨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组29例,男7例,女22例,年龄(67.35±9.92)岁,骨密度(-3.89±0.72)SD,骨折压缩程度(0.57±0.35)%,骨水泥注入量(4.53±1.64)ml,椎体高度恢复程度(0.49±0.86)%,10例椎体裂隙骨折,7例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9例骨水泥渗漏至外周组织,14例术后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非手术椎体未骨折组190例,男42例,女148例,年龄(66.98±7.55)岁,骨密度(-3.13±0.59)SD,骨折压缩程度(0.39±0.60)%,骨水泥注入量(4.72±1.28)ml,椎体高度恢复程度(0.46±0.94)%,13例椎体裂隙骨折,5例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29例骨水泥渗漏至外周组织,129例术后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压缩程度、骨折类型、骨密度、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椎体高度恢复程度、是否相邻椎体骨折、术后是否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等因素作单因素分析,对于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风险因素。结果:219例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患者中,29例出现非手术椎体再骨折。单因素分析示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组及未骨折组年龄、性别、骨折压缩程度、骨水泥注入量及椎体高度恢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患者骨折类型、骨水泥渗漏、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骨密度与术后发生非手术椎体再骨折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类型(OR=0.135)、是否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OR=3.793)、骨水泥椎间盘渗漏(OR=8.975)、骨密度(OR=57.079)是导致术后发生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系统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改善手术技巧、减少术中骨水泥渗漏是预防术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关月红  吴健 《中国骨伤》2021,34(1):63-67
目的:比较液压灌注泵与传统水流冲洗应用于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择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以冲洗方法的不同分为液压灌注泵组与传统水流冲洗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突出节段、临床分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手术由同一手术者完成,术中分别由液压灌注泵冲洗和传统水流冲洗辅助完成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术后VAS和JOA评分,比较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15.7±5.1)个月。与传统水流冲洗组相比,液压灌注泵组的手术时间短[(65.5±21.3)min vs(74.8±19.9)min,t=9.465,P=0.003],术中出血少[(21.2±12.9)ml vs(27.4±14.1)ml,t=8.331,P=0.012],但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 d、2周与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及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水流冲洗组术中出现颅内压增高被迫缩短手术时间5例,神经根外膜损伤者4例,术后复发4例,液压灌注泵组术中没有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出现神经根外膜损伤1例,术后复发2例,液压灌注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水流冲洗组。结论:液压灌注泵与传统水流冲洗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前者手术时间短、术中视野清晰、出血较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股骨骨折是下肢常见的损伤,多半属高能量性损伤。由于股骨维系着髋膝两大关节,骨折后的理想治疗是患肢早期康复的基础。选择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间的35例连续的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有限扩髓闭合穿钉和开放穿钉技术进行治疗并随访。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治疗脊柱融合术后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腰椎融合术后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循序进行直腿抬高及仰俯卧位背伸肌锻炼,对照组仅行仰卧位背伸肌锻炼,比较两组VAS评分及腰背痛JOA评分。结果:治疗组术后半年及1年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1年腰背痛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未见螺钉松动、断棒、断钉等并发症。结论:运动疗法能明显减少脊柱融合术后腰椎退行性病变术后腰背痛,是有效的系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关月红  吴健  沈玄霖 《骨科》2014,5(2):88-90,94
目的对比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术后康复锻炼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90例,随机分为两组:肌间隙入路组及传统后正中入路组,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结合术后康复锻炼治疗,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耐受腰背肌锻炼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以及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术后半年及1年随访腰背痛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和术前、术后及末次Cobb角的变化。结果椎旁肌间隙入路组除1年随访JOA评分外其余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入路(P〈0.05),两组术后与术前Cobb角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骨折,能早期康复锻炼,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耐受好,腰背痛发生少等优点,是一种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传统的后路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金标准",但有学者经过长期随访发现,后路小切口手术较广泛地剥离脊柱周围的肌肉韧带组织,使局部软组织失神经支配,并且局部椎体骨性结构也被破坏,影响脊柱的稳定性~([1])。因此,经过临床医师们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内窥镜被应用到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