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发角蛋白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人发角蛋白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为临床桥接周围神经缺损寻求新的替代材料。方法 :将 18只新西兰兔的双侧坐骨神经切断 ,造成 10mm缺损 ,一侧用人发角蛋白桥接 (实验组 ) ,另一侧用空硅胶管桥接 (对照组 ) ,术后 1、 2、 3个月通过肉眼观察 ,光镜、电镜和有髓神经密度测定 ,观察、分析神经再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再生神经均通过 10mm缺损 ,对照组有 2例无神经生长 ;实验组再生神经排列较紧密、有序 ,髓鞘形成早于对照组 ;神经纤维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人发角蛋白可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是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对比,选择骨移值的最佳材料。方法:将同种异体皮质骨插入骨缺损处,用钢板、螺钉固定移植骨块。结果:1例术后发生感染再次翻修手术,该患膝关节活动受限,1例借助T型拐杖可行走,1例借助长腿石膏可不负重行走。结论:同种异体骨出现与移植物本身有关的并发症少,在骨的选材方面比自体骨更有选择余地。  相似文献   
3.
目的 :验证从牛皮质骨中提取的骨形态发生蛋白 (bBMP)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 ,探讨煅桡骨 (SB)作为其载体对骨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 :①将bBMP植入 1 6只balb/c小鼠肌袋内 ,每周宰杀 4只行细胞学检查 ,连续 4周。② 1 6只新西兰大白兔手术造成双侧桡骨 1cm缺损 ,分别植入bBMP -SB和SB进行自身对照 ,分批宰杀后行X -线照片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植入肌袋内的bBMP术后一周即可诱导软骨细胞形成 ,2周时可见编织骨 ,4周时可见小梁骨及骨髓成形。而骨缺损实验中 ,bBMP -SB组在软骨诱导、小梁骨的形成数量、骨折愈合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SB组。结论 :①bBMP有强大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 ;②bBMP -SB复合骨可促进骨缺损愈合  相似文献   
4.
严重的肌腱缺损带来严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欠佳。肌腱组织工程为治疗严重的肌腱
缺损提供了新的方向。脂肪干细胞较骨髓干细胞有来源广泛,分离过程简单、安全等优点,具有向多种细胞分化的
潜能及强大的自我增殖能力。脂肪干细胞在生长因子、周期性张力及氧分压等适宜刺激下可分化为肌腱细胞,分泌
肌腱细胞外基质,形成组织化工程肌腱以修复严重缺损的肌腱,改善因肌腱缺损导致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A/TCP)复合材料在组织工程载体中的实验研究,为基质材料表面改性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应用人骨髓基质细胞(hBMSCs)和脐静脉内皮细胞(UVECs)和HA/TCP进行混合培养,应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观察。结果:人骨髓基质细胞和脐静脉内皮细胞在HA/TCP表面均生长良好,并可观察到细胞长入基质材料微孔内的改变。结论:HA/TCP复合材料可作为细胞移植的载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经验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7月-2009年12月,对16例肩锁关节脱位及6例锁骨远端骨折行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 结果 全部获随访,时间3-14(6±1.4)个月,按Lazzcano标准评定疗效:优21例,良1例,差0例,优良率为100%. 结论 锁骨钩钢板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确切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7.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蟹爪式聚髌器的研制及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一种治疗髌骨骨折的新的内固定方法。 方法 根据国人髌骨的统计数据 ,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制做蟹爪式聚髌器 ,并进行生物力学研究。 结果 对髌骨横行骨折 ,蟹爪式聚髌器的固定作用明显优于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 (P <0 .0 0 1) ;对髌骨粉碎性骨折 ,聚髌器的固定作用亦明显优于环形钢丝固定 (P <0 .0 0 1)。 结论 蟹爪式聚髌器设计符合髌骨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 ,其对髌骨骨折的固定强度可满足临床应用之需要。  相似文献   
8.
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用于关节内骨折固定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累及关节的松质骨骨折91例,将骨折复位后以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引流2—3d,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1—3月内均达到骨性愈合。6例遗有关节功能部分受限,余关节功能基本正常。结论:可吸收螺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一定强度,能维持松质骨骨折稳定直到骨折愈合,能完全吸收骨化,有利于骨修复,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是关节内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9.
移位的肩胛盂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肩胛盂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 13例肩胛盂骨折患者按改良的Ideberg分型分类 ,Ⅰ型 2例 ,Ⅱ型 1例 ,Ⅲ型 1例 ,Ⅳ型 9例。Ⅰ、Ⅱ型用标准的三角肌胸大肌入路 ,骨折复位后用 2 7mm拉力螺钉固定。Ⅲ、Ⅳ型用后侧Judet入路 ,骨折复位后用AO重建钢板和螺钉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 6~ 2 4个月 ,平均 14个月。以最后 1次检查结果为准 ,对肩关节的功能进行临床效果评定 :优 7例 ,前屈、外展、上举及内外旋转均较健侧差 10°~ 15°。良 4例 ,外展上举及内外旋转均较健侧差16°~ 3 0° ,前屈后伸正常。可 2例 ,肩关节各方活动、旋转均较健侧差 3 1°~ 60°。结论 开放复位内固定是治疗有移位的肩胛盂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治疗Pilon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2000年至2005年接受治疗的24例Pilon骨折患者进行随访,平均年龄34.7岁,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为9.3d.骨折类型:Ⅰ型4例,Ⅱ型14例,Ⅲ型6例.Ⅰ型4例行管型石膏外固定,Ⅱ、Ⅲ型20例行手术治疗.[结果]采用Mazur评分系统评估治疗效果,优18例,良3例,可1例,差2例.[结论]对于胫骨Pilon骨折应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术中及术后正确的处理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