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01—2012-01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症筛查,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125例为实验组(A组),余下单纯脑梗死患者175例中随机选取125例为对照组(B组)。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S100B蛋白浓度变化和病情改变情况。结果 A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21.80±6.01)分,治疗后为(14.45±3.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清S100B蛋白浓度(0.32±0.083)μg/L,治疗后为(0.21±0.05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A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均高于同期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后血清S100B蛋白浓度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后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显著降低,抑郁症病情改善,血清S100B蛋白浓度可作为脑梗死病情、预后、抑郁症发作和抗抑郁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梅毒患者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60例梅毒患者纳入梅毒组,另选取同期该院30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外周血PD-1水平,比较2组外周血PD-1水平及不同临床特征的梅毒患者外周血PD-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PD-1与梅毒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hight)调节性T细胞(Treg)、CD4~+CD25~(+low)Treg、CD4~+CD25~(+low)Treg/CD4~+CD25~(+hight )Treg及其细胞表面上的PD-1水平。结果梅毒组外周血PD-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性别、年龄的梅毒患者外周血PD-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梅毒快速血浆反应试验(RPR)滴度为1∶8患者外周血PD-1水平显著高于1∶1、1∶2、1∶4患者,临床分期Ⅱ期患者外周血PD-1水平显著高于Ⅰ期患者(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PD-1与RPR滴度、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659、0.433,P0.01)。梅毒组外周血CD4~+CD25~(+hight )Treg、PD-1~+/CD4~+CD25~(+hight )Treg、PD-1~+/CD4~+CD25~(+low)Treg细胞高于对照组,CD4~+CD25~(+low)Treg/CD4~+CD25~(+hight )Tre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毒患者外周血PD-1存在高表达现象,且表达水平与病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急性胰腺炎(AP)的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2月到惠东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38例AP患者,以RDW值把患者分为三组,1组(RDW≦13%),2组(13%RDW14.5%),3组(RDW≧14.5%),收集患者入院时RDW,AMY,PCT,LIPA,CRP,APACHEⅡ评分,住院天数,病死率等临床资料,比较各组间差异;分析RDW与以上指标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确定曲线下面积来分析RDW对AP死亡预测价值。结果 CRP, APACHEⅡ及病死率随着RDW增大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指标在三组别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DW与PCT,CRP,APACHEⅡ评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187,0.215,0.465 (P0.05);AP院内死亡预测价值ROC曲线分析显示,RDW曲线下面积为0.830(95%CI:0.752~0.908,P0.001),最佳临界值为14.45%,灵敏度为84.40%,特异度为79.96%。结论 RDW对AP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基层医院一项快速判断AP的病情及预后的有效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EA(癌胚抗原)、CA19-9(癌抗原199)、CA242(癌抗原242)单项及多项联合检测对大肠癌患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为两组;大肠癌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对108例大肠癌患者和50名健康人血清CEA、CA19-9、CA242分别进行了检测。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3种肿瘤标志物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均P〈0.01),CEA、CA199、CA242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5.2%,明显高于各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33.3%、54.6%、61.1%,P〈0、01),在DukesA、B、C及D期中[1,2],3项肿瘤标志物含量及检测阳性率依次增高(P〈0.05~0.01).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项标志物含量及CA19-9、CA242的阳性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结论CEA、CA19-9及CA242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大肠癌诊断的敏感度,并对临床分期、判断淋巴结转移、肿瘤侵袭程度、对进行有效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中乙醇和乙醛对Na+、K+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人工方法配制一定乙醇和乙醛浓度血清,并与酒后患者血清一起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Na+、k+浓度,观察不同乙醇和乙醛浓度对Na+、K+结果的影响.结果乙醇浓度为0.99%时(浓度为体积比),Na+升高4.5%,乙醇浓度为1.96%时升高11.4%,乙醇含量为4.76%时,Na+值太高而无法检测;乙醛对Na+测定结果较小影响,乙醛含量为0.34%时Na+值升高1.8%,含量为0.68%时升高6.3%,含量为0.85%时升高12.8%.含量为1.7%时升高至25.6%.乙醇和乙醛含量升高均对K+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结果无影响.结论乙醇和乙醛是Na+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对酒后患者可用酶法或火焰分光光度法代替离子选择电极法作Na+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未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NMOF)患者1周内血清蛋白质、尿素氮、肌酐的变化。方法用全自动罗氏生化分析仪检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NMOF患者血清蛋白质、尿素氮(BUN)、肌酐(Cr)浓度,观察其1周内的变化。结果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NMOF患者从第2天开始TP、ALB明显下降,至第5天时下降至最低,第6天开始回升;Cr第2天升高,第3、4天开始出现波动,第5、6天明显下降;BUN1周内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NMOF患者TP、ALB的明显下降和Cr的波动性下降,主要与饮食的限制及中毒后应激反应引起的蛋白质代谢改变相关;因中毒后NMOF,故BUN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慢性乙肝患者苦参素治疗前后及慢性乙肝对照、正常对照补体C3、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苦参素治疗后HBVDNA阴转者和HBVDNA未阴转者治疗前后C3、CRP水平变化。方法补体C3、C-反应蛋白定量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HBVDNA用实时萤光定量分析法进行检测。结果①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C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p<0.001),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01);②慢性乙肝患者经苦参素治疗后,无论HBVDNA是否阴转,C3水平均明显升高,CRP水平均明显降低;③慢性乙肝患者苦参素治疗后HBVDNA阴转者和HBVDNA未阴转者C3、CRP水平无明显差别。结论①CRP能很好地反映抗病毒治疗前后肝炎炎症活动状态,补体C3能很好地反映抗病毒治疗前后患者免疫功能改变;②苦参素的抗病毒作用可能与其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胰腺损伤术后早期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引言 胰腺损伤占腹部创伤3%~5%,合并伤多而且重,病死率平均为20%[1],同时还可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近6年来,我们对胰腺损伤术后病人进行系统胃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胰腺损伤术后早期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胰腺损伤术后早期胃肠外营养支持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们近 6年来收治的 1 5例胰腺损伤术后病人进行早期胃肠外营养支持 (PN)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 1 4例 ,发生并发症 2例次。腹腔液淀粉酶显著下降 ,肝、肾功能好转 ,血糖渐趋正常 ,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均明显提高。结论 胰腺损伤术后胃肠外营养支持有利于促进创伤愈合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NK细胞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 )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 ,并与计划外妊娠人工流产组作对照。结果  2 2例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为(18 2 0± 1 0 ) % ,2 0例正常妊娠孕妇外周血NK细胞活性为 (12 2 2± 1 2 6 ) % ,两者比较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显著升高 ;提示NK细胞活性的变化引起蜕蟆免疫微环境的失调 ,导致自然流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