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导航辅助脊柱胸腰段椎弓根钉植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运用计算机影像导航技术引导脊柱胸腰段椎弓根钉植入的准确性。方法2003年5月-2007年5月,29例患者接受116枚计算机影像导航技术引导脊柱胸腰段椎弓根钉植入手术治疗,T10-T1250枚胸椎弓根钉,L1-L3 66枚腰椎弓根钉。术中记录椎弓根钉植入所需时间及C-臂透视工作次数,椎弓根钉植入完成后,即行C-臂正侧位摄片并与导航路径进行比较测量。术后CT进行椎弓根层面扫描,根据椎弓根钉与椎弓根皮质问关系分为四级:A=在椎弓根内;B=突破皮质,〈2mm;C=突破皮质,2-4mm;C=突破皮质,〉4mm。结果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显示:A级101枚(87.07%);B级10枚(8.62%);C级2枚(1.72%);D级3枚(2.59%)。1枚椎弓根钉植入平均所需时间:2.73±0.64min(1.15~4.02min)。下胸椎9枚(7.75%)胸椎弓根钉突破皮质,上腰椎6枚(5.17%)腰椎弓根钉突破皮质,且临床观察未发现与椎弓根钉突破皮质相关的神经血管等并发症。植入的椎弓根钉C-臂正侧位摄片与导航路径吻合比较,进钉点均差2.6mm(最大3.1mm),角度均差3.3°(最大5.4°)。结论计算机影像导航辅助脊柱胸腰段椎弓根钉植入,提供二维、多平面实时显示,保证了脊柱胸腰段椎弓根钉植入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明显减少放射线的暴露强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道显微镜辅助直视下腰间盘切除术与椎间盘镜辅助腰间盘切除术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比较分析显微镜与椎间盘镜辅助下的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治疗病例分别为33例和36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住院天数、术前及术后腰腿疼痛的JOAS(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及VAS(Visual Analog Scales)评分、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所有病例平均随访2年2个月(11个月至4年),2组术前及术后腰腿疼痛的JOAS及VAS评分、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辅助直视下腰间盘切除术与椎间盘镜辅助腰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疗效满意,均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导航技术在引导腰椎内植物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40例下腰椎节失稳手术,采用导航下的椎弓钉加后路椎间钛笼植入技术.内植完成后即作X线正侧位摄片与导航路径进行吻合测量.结果内植物位置理想,进钉点均差2.2 mm(最大3 mm),角度均差3°(最大5°);Cage深度均差1.8 mm(最大3.2 mm),轴线角度均差2°(最大4°).结论导航的瞬时追踪功能,使术者的手术工具做到实时监测,内植物达到精确制导,使操作形象、多维化,实时感强,是一种理想内植物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4.
导航引导椎弓钉加椎间钛笼稳定腰椎椎节的手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导航技术在腰椎内植物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4 0例下腰椎节失稳手术 ,采用导航下的椎弓钉加后路椎间钛笼植入技术。共 5 0个椎节 ,180枚椎弓钉 ;10 0个钛笼。内植完成后即作X线正侧位摄片与导航路径进行吻合测量 ;术后作CT椎弓根层面扫描。结果 内植物位置理想 ,进钉点均差 2 2mm(最大 3mm) ,角度均差 3°(最大 5 °) ;Cage深度均差 1 8mm(最大 3 2mm) ,轴线角度均差 2 °(最大 4 °)。CT椎弓钉位置评级 :理想 94枚 (96 % ) ,4枚突破椎弓根外侧皮质 (4% ) ,Ⅱ级 3枚 ,Ⅲ级 1枚。结论 导航引导椎弓钉、椎间钛笼植入 ,只需一次X线成像就能做出虚拟的手术环境和路径 ;导航的瞬时追踪功能 ,使术者的手术工具做到实时监测 ,内植物达到精确制导 ,使操作形象、多维化 ,实时感强 ,是一种理想内植物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5.
导航引导椎弓钉加椎间钛笼稳定腰椎椎节的手术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导航技术在腰椎内植物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下腰椎节失稳手术,采用导航下的椎弓钉加后路椎间钛笼植入技术.共49个椎节,98枚椎弓钉,58个钛笼.内植完成后即作X线正侧位摄片与导航路径进行吻合测量;术后作CT椎弓根层面扫描.结果:内植物位置理想,进钉点均差2.2mm(最大3mm),角度均差3°(最大5°);Cage深度均差1.8mm(最大3.2mm),轴线角度均差2°(最大4°).CT椎弓钉位置评级:理想94枚(96%),4枚突破椎弓根外侧皮质(4%),Ⅱ级3枚,Ⅲ级1枚.结论:导航引导椎弓钉、椎间钛笼植入,只需1次X线成像就能做出虚拟的手术环境和路径;导航的瞬时追踪功能,使术者的手术工具做到实时监测,内植物达到精确制导,使操作形象、多维化,实时感强,是一种理想内植物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腰椎转移肿瘤的手术切除方式和脊柱稳定性重建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 18例胸腰椎转移肿瘤分别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肿瘤病灶切除加人工椎体替代物辅助器械内固定稳定手术 ,术后配合相应放、化疗。结果 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随访 6个月至 4年 ,近期疗效均较满意 ,局部疼痛或神经根痛缓解 ,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 ,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手术治疗胸腰椎转移肿瘤是可行的 ,积极的肿瘤切除与可靠的脊柱重建能为患者解除临床症状并能获得稳定的脊柱。胸腰椎转移肿瘤的手术治疗 ,要根据各方面情况选择最佳的入路、肿瘤切除和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7.
1病例 资料男性,患者,36岁,反复左侧腰腿痛4个月,加重2周。起病时为腰部阵发性酸痛,间隙性发作,休息后可缓解,后渐放射至左侧下肢,无间歇性跛行,无大小便障碍。体查:L3~L5棘突、左侧椎旁压痛,无放射性疼痛,坐骨神经行程无压痛,左侧股神经牵拉试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像导航技术在引导腰椎内植物手术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对40例下腰椎节失稳手术,采用导航下的椎弓钉加后路椎间钛笼植入技术.内植完成后即作X线正侧位摄片与导航路径进行吻合测量.结果:内植物位置理想,进钉点均差2.2mm(最大3mm),角度均差3°(最大5°);Cage深度均差1.8mm(最大3.2mm),轴线角度均差2°(最大4°).结论:导航的瞬时追踪功能,使术者的手术工具做到实时监测,内植物达到精确制导,操作形象而多维化,实时感强,是一种理想内植物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CT三维重建立体导航引导技术在胸椎弓根钉置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5月-2006年5月采用CT三维重建导航对2t例(122枚)胸椎弓根钉置入手术进行立体引导,其中上胸椎38枚,中下胸椎84枚。男13例,女8例;年龄为13—76岁,平均43岁。术中使用C形臂X线机拍摄正侧位X线片,术后行CT扫描以了解椎弓根钉位置情况。结果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显示:A级109枚(89.3%)B级6枚(4.9%);C级3枚(2.5%);D级4枚(3.3%)。结论术前CT三维重建立体导航引导技术使椎弓根钉按预期的路径精确置入,尤其提高了具有挑战性的胸椎椎弓钉置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