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995年3月~2003年3月,我院共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634例,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者45例,占7.1%,在对该组病人护理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寰枢椎椎弓根钉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2月至2007年6月收治16例寰枢椎脱位的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38~45岁,平均40.5岁;其中12例伴有神经损伤,按ASIA分级:B级3例,C级5例,D级4例。术前均行寰枢椎CT扫描及X线检查,入院后立即行颅骨牵引。术中应用经后路通用脊柱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固定,同时在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间大量髂骨植骨融合。观察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所有患者头枕部疼痛、酸困不适症状均得到改善,采用Odom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优12例,良4例。12例伴有神经损伤患者11例得到明显恢复。按ASIA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5例,E级4例。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所有植骨均达骨性融合。结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复位固定植骨融合能够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且固定可靠,融合率高,有利于上颈椎稳定性重建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药物组成 栀子 2 0g、桃仁 2 0g、红花 15g、大黄 6 0g、生蒲黄2 0g。先将栀子、桃仁、红花、大黄共研成细末 ,再加入生蒲黄混匀待用。适用症及用法 适用于骨折、软组织损伤早期局部肿痛者。根据骨折肿胀部位大小取化瘀止痛散适量 ,加入陈醋调成糊状 ,均匀涂于患处 ,厚约 0 .5cm ,外敷以塑料薄膜 ,再用绷带包扎。骨折有移位者 ,需先行复位 ,方可敷药 ,最后施以适当外固定。每日换药 1次 ;有外固定者 ,2~ 3天换药 1次。一般 5天肿痛即可消退。讨论 骨折肿痛属气滞血瘀之症 ,桃仁、红花、生蒲黄属通经活络、化瘀消肿之品 ;栀子具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腰腹肌肌力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进行腰腹肌肌力训练,观察组在腰腹肌肌力训练基础之上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变化及满意率。结果护理训练前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孕>0.05);护理训练后观察组腰椎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孕<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孕<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腰腹肌肌力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灵芝  丛培彦  于丽 《全科护理》2012,10(8):674-674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是第三代头孢类部分合成的抗生素,由于其抗菌谱广、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而被广泛应用。我科2010年4月遇到1例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期间,联合泼尼松龙静脉输注致双硫仑样反应。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病人,男,32岁,2010年4月8日因"C7骨折C6脱位并截瘫"来我院治疗,于2010年4月16日10:30在全身麻醉下行手  相似文献   
6.
1999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应用手法整复经皮导入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62例,并给予积极功能锻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62例,男45例,女17例,23~79岁,平均43.3岁.其中21~30岁11例,31~50岁24例,51~60岁8例,61~70岁15例,71~80岁4例.均为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平均住院28d.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55个月,平均29个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外伤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外伤性寰枢椎脱位的病人,术前均行寰枢椎CT扫描及X线检查,入院后立即行颅骨牵引,术中应用互轨自锁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Ⅱ(ALPFⅡ)固定,同时在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间大量髂骨植骨融合。观察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病人头枕部疼痛、酸困不适症状均得到改善,15例伴有神经损伤者,除1例C级无恢复外,其余14例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按ASIA分级:C级1例,D级4例,E级10例。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所有植骨均达骨性融合。[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是治疗外伤性寰枢椎脱位的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固定可靠,融合率高,疗效满意,有利于上颈椎稳定性重建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等优点,为寰枢椎脱位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8.
新鲜骨折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患肢疼痛,这不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影响治疗效果。应用药物止癌疗效不明显,而且副作用大。我科于1994~1996年采用耳穴压豆的止痛方法处理该类患者48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观介绍如下。一回资料本组48例均为新鲜骨折,其中男37例,女11例,年龄16~60岁。上肢骨折12例(其中愧骨骨折7例,航骨骨折3例,上臂骨折共管丛神经损伤2例);下肢骨折33例(其中股骨干骨折互5例,振骨骨折8例,腔肿骨骨折8例,三踝骨折2例);多发骨折3例(其中左股骨干骨折并在胶骨骨折1例,左股骨平台骨折并左尺骨团嘴骨折1…  相似文献   
9.
2005年2月~2007年7月,我们对32例患儿采用7号头皮针(新生儿血管太细者可用5.5号头皮针)连接5ml注射器,经头皮静脉采血,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24例,女8例。其中新生儿无肛5例,嵌顿疝7例,先天性巨结肠8例,肠套叠7例,急性阑尾炎2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3例。每例患儿抽血最少1次,最多4次,平均2.5次。  相似文献   
10.
丛培彦  张灵芝 《全科护理》2012,10(21):1971-1972
对截瘫病人来说终生健康管理的关键是尿路管理,因为尿路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病人生命的维持[1]。无菌间歇导尿现在被公认为最好的尿路管理技术。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了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病人36例,采用无菌间歇导尿对其实施排尿康复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康复护理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