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机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机制及治疗进展北方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万松综述陈明哲审校随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深入研究,以及近20余年来临床实践方面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mitralregurgitation,IMR)这一常...  相似文献   
3.
自从1998年拉米夫定(LAM)被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以来,核苷(酸)类药物(NAs)的抗病毒作用和重要地位逐步得到认可[1].目前我国大陆上市的NAs除LAM外,还有阿德福韦酯(ADV)、替比夫定(LdT)和恩替卡韦(ETV),这些NAs的广泛使用大大促进了CHB的抗病毒治疗,但是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NAs长期使用导致耐药突变株产生的风险也日益突显.目前临床上HBV对NAs的耐药已成为CHB治疗的一大难点,因此,及时监测NAs相关耐药突变的发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NAs十分必要.本研究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分析接受NAs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毒学突破的CHB患者体内HBV基因型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4.
患者资料男性患者,52岁,因"摔伤致腰背部疼痛并双下肢不全瘫3 h"入院。患者自诉于2020年1月24日约上午8时外出时不慎滑倒摔伤,腰背部着地,当时自感腰背部疼痛剧烈,双下肢无力,略感麻木,不能自行站立,无意识障碍、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及恶心呕吐等不适。既往史:既往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多年,其余既往史无特殊。个人史:否认近期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否认发热患者接触史,近期曾有未严格佩戴防护口罩外出购物史。体格检查:神志清楚,查体合作,体温36.5℃、心率10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38/90 mmHg(1 mmHg=0.133 kPa)。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腹查体未见特殊异常。专科查体:脊柱下腰段棘突压痛,双下肢膝以下皮肤感觉减退,双侧股四头肌、髂腰肌肌力Ⅳ级,双侧背伸、胫前肌肌力Ⅱ级。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减弱,骨盆分离挤压试验(-),足趾末梢血供良好,病理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5.
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糖尿病后期血糖即使有效控制,糖尿病各种并发症仍然持续进展,即高糖“记忆”效应.高糖“记忆”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机制尚不清楚,氧化应激被认为具有关键作用.高糖导致视网膜上细胞线粒体结构与功能障碍,活性氧不断释放并激活下游的多条致病通路,造成“代谢记忆”在视网膜上产生,DR不断进展.此外,非酶促糖基化作用、基因表观遗传修饰以及炎症与凋亡因素等机制也可能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6.
血管外膜和胶原分布对内膜增生及血管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动态观察移植静脉再狭窄动物模型中血管外膜和胶原的变化,以评价血管外膜和胶原对内膜增生和血管重塑的影响. 方法 长白猪18只,建立猪移植静脉再狭窄模型,术后随机分为3组,术后7d组,术后30d组和术后45d组,每组6只;未移植前的大隐静脉作为对照组.采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血管成分结构、外膜细胞密度、增生指数和胶原的动态变化. 结果 术后7d组新生内膜形成并增厚,外膜厚度和细胞密度增大,外膜和新生内膜中胶原增多,血管腔面积减少,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3,P=0.091),而剩余狭窄率逐渐增大(F=5.16,P=0.033),重塑指数和外弹力板围绕面积(EELA)稍有增大.术后30d组新生内膜明显增厚,外膜厚度和细胞密度达最大,新生内膜中含大量胶原,呈进行性增多趋势,外膜中胶原含量达最大,管腔面积和内膜弹力板围绕面积(IELA)明显减小,剩余狭窄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F=6.63,P=0.018),重塑指数和EELA较术后7d组明显减小.术后45d组新生内膜增厚达最大,外膜细胞密度较术后30d组减小(F=6.91,P=0.015),新生内膜中胶原含量达最大,外膜中胶原含量较术后30d组减少,并见局部纤维化;管腔面积、重塑指数、IELA和EELA达最小,剩余狭窄率达最大. 结论 移植血管再狭窄是内膜增生和血管重塑共同作用的结果 .血管外膜的增厚、纤维化及胶原的重排对内膜增生和血管重塑起着重要作用,参与并促进了移植血管再狭窄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7.
咪唑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有关生化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ACEI咪唑普利(Imidapril)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对有关因素(包括血脂、内皮素等)的影响。方法 选择31例高血压患者服用咪唑普利5~10mg/日,连续4~6周,观察比较服药前后血压、心率、生化指标及内皮素含量。结果 服药后血压、心率、TC、LDL-C及内皮素显著降低,血肌酐及其它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咪唑普利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无反射性心率加快,对血脂、血糖无不良影响,并能降低内皮素含量。  相似文献   
8.
根据疫情报告,1998年1~8月份,位于我省桐柏山区的桐柏、唐河及毗邻的社旗、泌阳4县的疟疾发病较去年同期有明显上升,为了更好地掌握该地区疟疾疫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于9月中旬赴上述4县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内容与方法1.1采用走访居民、...  相似文献   
9.
左心室部分切除术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采用外科左心室部分切除术减小左心室容积 ,并观察缓解心力衰竭 (心衰 )的疗效。方法  4例患有进行性加重的充血性心衰患者的病因分别为原发性(2例 )、瓣膜性(1例 )和缺血性 (1例 )心肌病 ,所采用的术式包括“乳头肌间室壁切除”1例及“超乳头肌室壁切除”3例 (后者含二尖瓣替换)。同期手术还包括主动脉瓣替换 2例和冠状动脉搭桥 1例。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脱离体外循环 ,并在术后 (2 5± 2 )小时拔除气管插管。心输出量由术前 (2 0±0 2 )升 /min增至术后 (4 1±0 3 )升 /min(P =0 .0 0 1)。除 1例患者 3周后死于细菌性纵隔感染所致败血症外 ,另 3例平均 14天后出院。随访 (最多达 2 2个月 )证实这 3例患者均保持在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Ⅰ级。结论 左心室部分切除术为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缓解心衰症状 ,早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正> 本文报告我院近六年期间发生的两类少见术后心包填塞各1例,一是心脏直视术后延期心包填塞(特指发生于心脏手术后7天),发生率0.9%(1/109);另一是心包外手术术后心包填塞,发生率0.2%(1/438),均经超声导引下心包穿刺抽液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