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毒蕈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16例毒蕈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9例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 ,即先血液灌流 (HP) 2h ,后血液透析 (HD) 2~ 4h ;7例患者血液透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第 1次治疗后毒素、酶学水平、血小板无显著性差异 ;第 2次治疗后 ,HP +HD组的肌酐、谷草转氨酶、血小板低于HD组 ;第 3次治疗后 ,HP +HD组的毒素、酶学水平、血小板数均低于HD组。HP +HD组的肾功好转时间短于HD组 ,分别为 (9.6 7± 3.16 )d、(17.4 3± 3.74 )d ,P <0 .0 1。结论 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较单纯血液透析疗程短 ,恢复快 ,预后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脉补铁与口服铁剂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尿毒症规律透析半年以上,已常规应用促红素3个月以上,但贫血纠正不满意的患者随机分成静脉铁组和口服铁组,每组15人,静脉铁组每周静脉补充右旋糖酐铁2次,每次100mg;口服铁组口服硫酸亚铁1片,每日1次,用药10周。用药前后测定病人Hb、Hct、血清四铁、铁蛋白、肝肾功,并监测有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用药10周后Hb、Hct、血清四铁、铁蛋白均有升高,但两者间有明显差异(P<0.05)。口服铁组不良反应少于静脉铁组,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补铁能更有效纠正尿毒症肾性贫血。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1岁.因蛋白尿10年、规律腹膜透析4年、间断血性腹水1周收住院.10年前因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发现蛋白尿(++),但一直未诊治.4年前,发现血肌酐658μmol/L,双肾萎缩,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可能性大、肝硬化失代偿期,开始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1.5%腹透液2L每天留腹4h(3次),2.5%腹透液2L每天留腹10h.期间腹膜透析治疗效果好,各项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腹膜炎发生,并定期(每6个月1次)查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甲胎蛋白(AFP),连续2年随访未发现有肝脏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4.
以自拟心康饮每日水煎内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6例,并以肌革片和VitC口服治疗作对照,1个月为1个疗程并观察疗效,结果2组治愈率比较和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计数比较,治疗前后心电图计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心康饮疗效明显为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mRNA水平探讨IgA肾病患者外周血Th1、Th2、Th17和Treg细胞免疫失衡及其与IgA肾病(IgAN)牛津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病理确诊的原发性IgAN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gAN患者(20例)和健康对照组(10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GATA-3、ROR-γt、Foxp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gAN组ROR-γt表达明显升高(P<0.05)、Foxp3表达明显下降(P<0.05),且ROR-γt/Foxp3比值明显升高(P<0.05);而T-bet、GATA-3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IgAN牛津分型病理指标分组结果比较显示,M1组T-bet表达及T-bet/GATA-3的比值较M0组明显升高(P<0.05)。进一步相关分析显示,IgAN组T-bet表达与系膜增殖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541,P<0.01)。S1组T-bet表达显著升高(P<0.01),ROR-γt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T-bet/ROR-γt比值明显升高(P<0.05);而GATA-3、Foxp3无变化(P>0.05)。结论 IgA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mRNA水平出现了偏向Th17极化,而Treg的应答被抑制。IgAN系膜增殖程度与Th1极化呈正相关,而肾小球节段硬化的Th1/Th17的比值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1999 -12 ~2003 -1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4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人分为CVVH(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组34例和IHD(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组30例,记录发生低血压、心律失常的次数,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值,治疗前后计算APACHE Ⅱ评分并记录转归情况。结果 CVVH治疗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好于IHD治疗组;CVVH组KT/V值高于IHD组;CVVH组治疗后APACHE Ⅱ评分好于IHD组,分别为(17 .23±6 .86)分, (20. 91±5 .77)分(P<0 .05)。结论 CVVH治疗在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溶质清除率及预后方面优于IHD。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尿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质量浓度和CKD分期的关系.方法 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住院治疗的CKD患者,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122例CKD不同分期患者和40名健康对照者血、尿TIMP-1质量浓度,测定血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C)、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析血、尿TIMP-1质量浓度和CKD分期及血CystC的相关性.结果 CKD患者血及尿TIMP-1质量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且随着CKD分期的增加而升高(P<0.05),血TIMP-1于CKD1期开始明显增高并持续至终末期;血CystC于CKD2期开始升高;尿TIMP-1于CKD3期开始升高.血、尿TIMP-1质量浓度与血CystC呈正相关(r分别为0.733、0.520,P<0.01).结论 血TIMP-1质量浓度是评价慢性肾脏病肾纤维化程度一个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良好的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而血栓形成是导致动静脉内瘘阻塞最重要的原因.防治血栓形成,以保持内瘘的长期通畅对保证血液透析的效果、维持透析患者的远期生存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流式AnnexinV/PI双染法及吖啶橙染色检测大鼠MC经不同浓度葡萄糖作用后的凋亡率。用脂质体法将正义、反义人TIMP(hTIMP)-1转染到MC中。采用PCR及RT-PCR检测hTIMP-1的整合及大鼠内源性TIMP-1(rTIMP-1)、bax和bcl-2表达。用CaspACETM Assay System检测半胱氨酸天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蛋白活性。结果 高糖以剂量及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凋亡,相关系数r分别为0.925、0.9867, P均 < 0.01。在葡萄糖浓度为30 mmol/L培养条件下, hTIMP-1正义转染组的MC 24 h凋亡率为(4.30±1.11)%, 48 h为(7.78±0.92)%, 与正常对照组[24 h(14.95±1.60)%, 48 h(43.03±4.20)%]及空载体组[24 h(16.50±0.83)%,48 h(40.82±2.46)%]相比, 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 < 0.01);hTIMP-1反义转染组MC 24 h凋亡率为(22.5±1.60)%, 48 h为(53.68±3.40)%,与正常对照组和空载体组相比,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 < 0.01)。高糖作用后, 正义TIMP-1下调MC bax mRNA的表达, 反义hTIMP-1使之表达上调。与对照组(A值0.1407±0.007)相比, 正义hTIMP-1组caspse-3活性(A值0.086±0.009)显著降低,(P < 0.01),反义hTIMP-1组caspase-3活性(A值0.186±0.02)显著增高,(P < 0.01)。TIMP-1转染不影响bcl-2 mRNA水平的表达。结论 TIMP-1能够抑制高糖诱导的MC凋亡,这种作用部分是通过bax及caspase-3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桡动脉和血清中骨保护素(OPG)的表达,探讨其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43例(终末期肾脏病组),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时取废弃桡动脉,无钙化24例、轻中度钙化13例、重度钙化6例、透析患者20例、未透析患者23例.上肢外伤9例(对照组),取废弃上肢血管.血管行von Kossa染色、茜素红染色和OPG免疫组化染色,判断积分.同时检测血清OPG水平.结果 终末期肾脏病组血清OPG水平高于对照组[(216.47±83.78) ng/L比(57.15±23.2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终末期肾脏病组无钙化、轻中度钙化、重度钙化患者血清OPG水平分别为(152.21±32.21)、(248.31±53.86)、(368.44±53.57) ng/L,血管OPG染色积分中位数分别为1、2、4分,随血管钙化程度的加重,血清OPG水平、血管OPG染色积分逐渐升高(P<0.01).血清OPG水平与血管钙化值呈正相关(茜素红染色:r=0.517,P<0.01;von Kossa染色:r=0.677,P<0.01).透析患者血清OPG水平和血管OPG染色积分中位数要高于未透析患者[(283.57±79.02) ng/L比(152.46±30.89) ng/L;2分比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清OPG水平以及桡动脉上的OPG表达与血管钙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