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8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72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117篇
内科学   81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90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365篇
预防医学   248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32篇
  10篇
中国医学   90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形标记在颅表定位中的应用黄永安,张隆,郭英颅内病变的精确定位是神经外科手术成败的前提,尤其位于脑皮层内较小的病灶,在准确定位后手术显得更加安全可靠。在立体定向仪尚未普及的今天,采用简易的定位方法更适合于现在的临床工作。我们利用T形标记进行CT定位并...  相似文献   
2.
调节性CD4+T细胞在大鼠自发肝移植耐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在肝移植的自发耐受模型中,调节性CD4^+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近交系大鼠从Lewis(LEW)到Wistar Furth(WF)的肝移植组合,对移植后不同时期的宿主注射抗CD4的单克隆抗体(Anti-CD4mAb),然后抽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的动态变化;并结合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试验了解宿主脾细胞中T细胞亚群的动态改变。结果 对肝移植自然生存的宿主注射Afiti—CD4mAb后,术后第21天、42天均能够诱导出肝损害(排斥反应),但第56天、100天以上的则未能诱导出来,且该损害能被抗CD8单克隆抗体阻断。另外CTL试验显示宿主的脾细胞中,初始型CTL前体细胞在移植56d后未能检测出来。结论 在自发性肝耐受模型中。宿主术后早期存在由CD4^+T细胞介导的下调原始效应性T细胞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供肝免疫原性和宿主对供体抗原反应能力的动态改变。方法利用近交系LEW到WF的大鼠肝移植自发免疫耐受模型,取出不同时期的供肝,分别刺激长期生存的WF宿主,观察能否诱导出肝损害;另外对LEW→WF肝移植后不同时期的宿主,再次给予供体抗原刺激。结果(1)移植后第1、2天的同种移植肝,可激起长期生存的宿主出现暂时性肝损害(121±33、83±21),但第3天以后的则不能(28±9)。(2)给予供体同源的脾细胞刺激后,移植后7、14、28 d的宿主均未能诱导肝损害(56±17、66±11、61±35),但第56、84或112天的宿主均可被诱导出暂时性肝损害(98±25、158±43、330±82)。结论(1)肝移植后供肝的免疫原性在术后3 d基本消失。(2)移植术后1个月内宿主对供体抗原的刺激是处于低(无)反应状态的。  相似文献   
4.
5.
<正> “七恶”一说,首见于宋代《圣济总录》一书,此后历代医家多有阐发,然各有别义,延至清代,吴谦在《医宗金鉴》中对“七恶”病症的认识颇为独到全面,阐其奥秘、发其幽微,内容丰富,补充了诊断、预后方面的不足。笔者在数十年的外科临床实践中,对“七恶”病症多有体察,兹不揣浅陋,略述于后以就正于同道。1 恶:吴氏认为其临床特征是:“神昏惯,心烦舌燥干,疮色多紫黑,言语自呢喃。”也就是疮色紫黑,心烦舌燥,言语不清,甚则神志昏糊等等,此与现代医学所谓的“毒血症”有一定的相似性。2 恶:吴氏认为其临床特征为:“身筋强,目睛正视难,疮头流血水,惊悸是伤肝”。就是疮面流血水,目睛斜视,颈项强直,惊悸时作等等,此与现代医学所谓的“破伤风”表现有一定的类同之处。3 恶;吴氏认为其临床特征为:“形消瘦,疮形陷又坚,脓清多臭秽,不食脾败难”。就是疮形凹陷,周围坚硬,脓清臭秽,形体消瘦,不思饮食等等,此与现代医学中的“寒性脓疡”及“皮肤结核”等病的表现有一定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一、坚持服务的原则 (一)端正服务思想。当前,后勤人员中有三种思想影响服务:一是低人一等的思想。后勤人员也往往把自己从事的职业看成是低人一等的工作,难免不使服务变味走形。二是等价交换的思想。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的根本法则,从总体上讲,后勤工作价值也应通过等价交换实现,但这种交换应以满意的服务质量为前提。三是在少数后勤职工中还存在着雇佣思想,把医院看作只是医务人员的医院,缺乏自觉、主动服务临床一线和患者的思想意识。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一是正确的价值导向。在医院不论医务人员还是后勤人员,不论职务高低,劳动复杂或简单,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职都应认可他们的贡献和作用,承认他们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创造人格平等的氛围。二是在分配上保持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合理比值,从经济利益上平衡后勤人员的心态、使后勤服务建立在后勤人员自觉的思想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7.
8.
有人说本命年中总会有一些幸运不期而至,这话我信。那年我23岁,刚刚从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大学毕业,每日所做的只是随着这所城市几十万的求职大军频频光顾各个求职中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经常遭遇到的心脏异常 ,其中致死性心律失常 ,由于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 ,而发生晕厥、猝死 ,危及生命。近年 ,有关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及治疗 ,均有令人瞩目的进展。《日本临床》杂志 2 0 0 2年第 60卷第 7期 ,特集———不整脉———致死性不整脉の最新治疗法を中心に ,用整集 ,分总论、最新基础研究进展、致死性心律失常的预防和对策和各种病态时的心律失常的治疗四个主题 ,载文共 2 7篇 ,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际对心律失常 ,尤其致死性心律失常做了系统、细致地探讨 ,颇值得心血管内、外科医生的参考。本杂志选择其中 2 0篇 ,分两期刊完。全辑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心血管内科翻译 ,柯若仪教授主审。  相似文献   
10.
内界膜剥除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黄斑水肿是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之,严重危害视力,我们对一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以内界膜剥除进行治疗,现将其视力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