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关系。方法 75例HSP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25例,33分)、中度组(n=27例,33~67分)和重度组(n=23例,67分),同期选择25例门诊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阳性百分率。结果 HSP患儿血清Ig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病情程度加重血清IgA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血清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患儿CD3+T、CD4+T、CD4+T/CD8+T、NK细胞阳性百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T淋巴细胞阳性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病情程度加重明显降低或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A水平、CD8+T淋巴细胞阳性百分率与HSP症状积分呈正相关(r1=0.627,r2=0.592,P0.05),CD3+T、CD4+T、CD4+T/CD8+T、NK细胞阳性百分率与HSP症状积分呈负相关(r3=-0.615,r4=-0.571,r5=-0.583,r6=-0.605,P0.05)。结论 HSP患儿存在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及IgA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多现象,通过监测其水平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该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1953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送检标本进行检测,分析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结果19530例送检样本中,支原体阳性11178例,阳性率为57.24%,其中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Uu+Mh 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4.63%、0.44%和12.17%;女性支原体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08~2014年支原体阳性率呈上升趋势;支原体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克拉霉素敏感率分别为88.57%、84.32%、76.09%、71.53%,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Uu、Mh 和 Uu+Mh 3类感染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种数递增。结论泌尿生殖道感染以 Uu 感染为主,Mh 感染多以混合感染方式出现;交沙霉素、强力霉素是该地区治疗支原体的首选药物,临床可参考药敏结果合理用药。支原体多重耐药情况严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1例孕产妇HIV抗体假阳性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产妇,25岁,孕36“周,孕1产1,因阴道流液半小时于2006年5月30日13:00人住我院妇产科,早产一活女婴。次日采用中山生物试剂公司的HIV抗体1+2双抗原夹心法(批号:2006019,有效期:2007—1—18)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弱阳性。随即采用北京蓝十字生物公司的胶体金法(批号:20060102,有效期:2007—7—17)进行快速检测,结果为阴性。6月1日重新复查,结果虽为阴性,但属于灰带。故电话通知妇产科要求重新采血。6月2日把两次的标本重新测定,两次标本均无溶血及黄疸。根据检测结果最后确诊为HIV抗体阴性。测定结果如下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脂质体能否加强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本文应用一系列具有不同比例的编码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的质粒DNA脂质体混合物免疫小鼠,并对不同组小鼠的抗体产生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不同组小鼠的特异抗体滴度有很大不同,只有一定比例的DNA脂质体混合物才能有效激发体液免疫;适量比例的DNA脂质体混合物能提高特异抗体的滴度、提前特异抗体出现的时间,还能大大降低DNA的用量.本研究尚揭示;一定量的DNA对于有效免疫的激发是必需的,但并不是越多越好.加强注射可以增加免疫反应性,但3次以上似乎没有必要.结论适量比例的DNA脂质体混合物能显著增强DNA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功能酶检测联合常规镜检在阴道微生态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来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样本进行阴道分泌物功能酶和常规镜检联合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13 175例检测样本中,功能酶指标过氧化氢(H2O2)、白细胞酯酶(LE)、β-葡萄糖醛酸苷酶(GUS)、唾液酸酶(SNa)、凝固酶(GADP)阳性率分别为82.72%、79.97%、12.34%、15.63%、14.45%;H_2O_2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阴道清洁度Ⅰ~Ⅱ度的样本中,H_2O_2、LE、GUS、SNa、GADP的阳性率分别为79.29%、73.38%、3.66%、3.46%、6.81%,SNa+H_2O_2、GUS+GADP、GUS+H_2O_2、GADP+H_2O_2的阳性率分别为3.11%、0.43%、5.83%、2.31%。结论阴道分泌物功能酶检测联合常规镜检可提示阴道微生态的早期改变,功能酶多指标联合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阴道微生态状况,对有效诊治阴道感染性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原核系统中高效表达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并利用重组抗原检测弓形虫感染.方法将截短的SAG1基因经PCR扩增后,定向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酶切鉴定出阳性重组子并经序列测定证实读码框正确,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以IPTG诱导表达,对融合的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和复性,通过免疫印迹和ELISA实验检测其特异的免疫反应性.结果成功构建截短型SAG1在原核系统中的重组表达质粒,并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其表达量占细菌裂解液中总蛋白量的31.58%.经过简易的纯化和复性过程,该重组抗原(rSAG1)能被弓形虫感染的人血清所识别.用rSAG1构建的ELISA试剂盒对弓形虫病的检测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截短型SAG1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重组抗原经纯化和复性后,能有效检测弓形虫的感染,可用于构建弓形虫病检测试剂盒.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偶联模式的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所介导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跨膜电流的相互影响.方法 用异硫氰酸胍-酚-氯仿法从成年大鼠脑中提取总RNA,以寡聚脱氧胸苷酸纤维素亲和层析法分离出mRNA并注射入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使表达,通过全细胞双电极电压钳位法,分别以M-胆碱受体Carb,谷氨酸离子型受体激动剂kainate(KA),代谢Ⅰ型受体激动剂quisqualate(QA)及代谢Ⅲ型受体激动剂L-phosphoserine(L-SOP)两两同时灌流有受体表达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结果 3种偶联模式的受体激动后产生的膜电流具有交叉脱敏现象.结论 在多种受体共存的细胞中,受体之间可能存在着广泛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Excel软件在免疫检验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宗忠  王强  林林东  龚娅 《检验医学》2006,21(5):544-546
在检验工作中经常要处理分析实验数据以评估检测方法、试剂质量和仪器性能等。这些工作一般都要运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计算。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提供了一套详细的评价方案,在该方案中,对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有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9.
龚娅  李国强 《河北医药》2012,34(14):2121-2122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对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收集86例急性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同时收集30例急性脑梗死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给予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同时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6.依据入院第1天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位数值,将急性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入院后第1天和第21天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 Index(BI)评分,同时于第21天复查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结果 (1)第1天时,3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较第1天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入院时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患者NIHSS和BI均差于对照组(P<0.05);21 d后,3组NIHSS和BI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但高水平组患者NIHSS和BI评分差于低水平组(P<0.05).结论 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利于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谈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的协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论述加强检验科与临床协作的重要性出发,讨论加强检验科与临床协作的几种重要方式,并对实施细节进行了分析,指出检验科与临床协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