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324例618眼实施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术前平均屈光度为-6.26D,平均视力为0.17;术后平均降低5.33D,其中低度近视降低2.53D,中度近视降低4.58D,高度近视降低5.94D,超高度近视降低6.91D;视力平均为1.04;摘镜率为91%,其中正视率占17.67%,低矫占37%,过矫占5.33%,散光增加者占8.24%;眩光发生率11%;并对影响手术效果的诸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各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介绍了创建VisualBasic类型库的方法,解决VisualBasic与DirectX的接口问题,使VisualBasic拥有DirectX的强大多媒体功能  相似文献   
3.
4.
齐颖 《大家健康》2013,(2):28-29
目的:具体探讨对于肿瘤发热性患者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的肿瘤性发热患者提供可行性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接受治疗的146例肿瘤性发热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73例)患者采用消炎痛栓剂纳肛,而观察组(73例)患者则采用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的体温变化情况进行全面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数据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肿瘤性发热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温下降明显,起效时间较短,对于肿瘤患者后期治疗工作的展开起着积极性的影响作用。结论:补中益气汤作为一种中药治疗,对于发热患者所起到的退热效果既持久又稳定,且治疗过程中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6.
探讨运动锻炼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护理方法,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康复疗效的影响。共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后3个月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和抑郁状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价。结果显示,入院时康复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之间Barthel指数[58.69(51.57,57.40)对59.02(55.15,61.27)]和HAMD评分[13.52(10.87,15.02)对13.85(10.50,14.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康复治疗组患者Barthel指数[71.28(69.20,73.02)对58.31(57.53,63.37)]和HAMD评分[8.05(7.32,10.78)对14.98(12.68,17.80)]明显改善,与常规治疗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运动锻炼、心理康复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有利于缓解脑卒中后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8~12岁麻烦型气质儿童的运动行为的心理教育干预效果,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学龄期儿童气质量表问卷方式对400名8~12岁学龄期儿童的气质类型进行综合评定划分出5个气质类型;对其中50名麻烦型气质儿童的运动行为问题(偏挑运动项目、运动情绪及运动速度)进行10节体育课的心理教育干预,并对其运动行为在心理教育纠正后进行5节体育课的观察和评定。【结果】心理教育对纠正学龄期麻烦型气质儿童的偏挑运动行为,改善运动情绪,提高运动速度有效。【结论】心理教育可以纠正麻烦型气质儿童的运动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成人屈光参差患者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双眼视觉情况,探讨影响双眼视觉形成和恢复的主要因素及LASIK与戴框架眼镜对双眼视觉恢复作用的异同。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在2003年6月至2005年3月期间行LASIK手术的屈光参差病例并进行随访,共收集到资料完整者43例,包括单纯性近视性屈光参差8例和复性近视性屈光参差35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27.907±6.361)岁(15~42岁);最小屈光参差值为2.50 D,最大屈光参差值为10.75 D,平均为(4.866±2.059)D;平均屈光度为(-7.55±3.33)D,平均裸眼视力为0.08±0.07,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进行立体视觉检查,颜氏立体图检查≤60 s为有中央立体视;80~800 s为周边立体视;0为无立体视。以4D为界,按屈光参差差值大小将病例分为2组,检查LASIK术后3个月及6个月屈光参差矫正情况及视力、双眼视觉恢复情况。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例患者术前有正常近立体视,7例为周边立体视,34例为立体盲。术后3个月时,15例患者有正常近立体视,23例有周边立体视,5例为立体盲。术后6个月时,23例患者有正常近立体视,16例有周边立体视,仅4例未检出立体视。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近立体视结果与术前近立体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屈光参差差值大于4D组在术后3个月时有4例检出正常立体视,18例为周边立体视,4例为立体盲。屈光参差差值小于4D组术后3个月立体视结果显示11例正常,5例为周边立体视,1例为立体盲,二者相比P=0.002 3。术后6个月屈光参差差值大于4D组仍是4例立体视正常,19例为周边立体视,3例为立体盲;而4D以下组有12例正常,4例为周边立体视,1例为立体盲,2组立体视结果相比P=0.001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视力、屈光参差的程度和性质、发生屈光参差的时间和有无斜视是影响立体视恢复的主要因素。LASIK手术矫正成人屈光参差后,可以提高融合功能,并可能恢复正常或部分立体视,效果优于戴框架眼镜。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再次手术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颖  周跃华  刘丽 《眼科》2005,14(3):165-167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其可行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46例(84眼)LASIK术后屈光回退患者。方法根据屈光回退的主要原因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Ⅰ组为个体原因组14例(24眼),Ⅱ组为医源性原因组8例(11眼),Ⅲ组为单纯屈光度过高组24例(49眼)。再次LASIK手术采用直接掀瓣或重新切角膜瓣法,按预矫度数进行切削。主要指标视力、屈光度。结果再次LASIK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屈光度在±1D以内者69眼(82%),屈光度≤-1D者15眼。术后裸眼视力≥1.0者67眼(80%),裸眼视力≥0.5者79眼(94%)。再次LASIK术后复发屈光回退者I组10眼(41.7%),Ⅱ组无屈光回退,Ⅲ组复发屈光回退者5眼(10.2%)。三组均未发生角膜混浊和上皮植入等并发症。结论由于个体原因、医源性原因及单纯屈光度过高导致的LASIK术后屈光回退,再次LASIK手术均是安全的,且有较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为妇科常见病,其组织学形态呈良性,但生物学行为与癌瘤相似,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本文手术治疗72例内异症患者,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